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8)
2023(5918)
2022(4059)
2021(3176)
2020(2321)
2019(4916)
2018(4897)
2017(9377)
2016(4827)
2015(5674)
2014(5703)
2013(5705)
2012(5355)
2011(4598)
2010(4712)
2009(4070)
2008(3996)
2007(3664)
2006(3103)
2005(2732)
作者
(13856)
(11401)
(11340)
(10636)
(7297)
(5391)
(5320)
(4342)
(4307)
(4124)
(3819)
(3815)
(3583)
(3568)
(3380)
(3359)
(3322)
(3239)
(3231)
(3224)
(2888)
(2681)
(2571)
(2547)
(2502)
(2493)
(2487)
(2411)
(2389)
(2271)
学科
(20243)
经济(20229)
(14601)
管理(14137)
业经(11688)
产业(10169)
(9781)
企业(9781)
信息(8723)
总论(8232)
信息产业(8193)
中国(7425)
服务(6400)
工作(6364)
方法(5616)
(5237)
贸易(5234)
(5123)
(5051)
服务业(4974)
(4650)
理论(4583)
(4326)
(4113)
银行(4113)
地方(4070)
(4019)
图书(3849)
读者(3847)
(3775)
机构
学院(68582)
大学(68171)
管理(27284)
(24361)
经济(23566)
理学(22860)
理学院(22594)
管理学(22318)
管理学院(22139)
研究(20553)
中国(15541)
(14204)
(12608)
科学(11853)
(11038)
中心(10526)
(10469)
师范(10369)
图书(9948)
书馆(9742)
图书馆(9741)
(9709)
财经(9223)
(9149)
北京(8828)
技术(8476)
(8267)
研究所(8121)
师范大学(8113)
业大(7829)
基金
项目(48199)
研究(39741)
科学(37491)
基金(32557)
(27290)
国家(26999)
社会(25737)
社会科(24333)
社会科学(24323)
科学基金(23575)
(19801)
编号(18630)
教育(16907)
基金项目(16595)
成果(16318)
(15670)
项目编号(12499)
自然(11937)
课题(11702)
自然科(11672)
自然科学(11670)
资助(11440)
自然科学基金(11438)
国家社会(11036)
(10861)
(10647)
(10474)
(10449)
重点(10344)
(9682)
期刊
(27931)
经济(27931)
研究(18836)
中国(16704)
图书(14280)
教育(10995)
书馆(10935)
图书馆(10935)
(9940)
管理(9863)
学报(9458)
大学(7375)
科学(7078)
(6915)
技术(6639)
学学(6266)
(5691)
金融(5691)
情报(5599)
业经(5330)
(5136)
论坛(5136)
经济研究(4708)
农业(4561)
财经(4241)
商业(3820)
(3798)
职业(3571)
理论(3535)
实践(3393)
共检索到108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严昕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需要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文章在阐释多边平台理论及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多边群体,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多边平台概念框架,并对该概念框架的多边群体的作用、关系和多边平台建设重点进行探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莉   邵波  
[目的 /意义]对国外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进行调研与分析,探寻适合我国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构建策略。[方法 /过程]在国内外已有相关平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国外7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作为研究案例,利用5S模型构建分析框架:社会—资源—服务—技术,并在此框架下进行多案例的对比与研究分析。[结论 /结果 ]提出联合政府建立联盟性质的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借助丰富的多语言资源提供多模态的多语言服务,以及摆脱技术应用的固定思维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国烨  吴丹  
构建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信息组织标准规范体系,对于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信息组织标准规范的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后可以发现,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多语言信息组织标准方面存在缺失。因此,结合世界数字图书馆、欧洲数字图书馆等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多语言信息组织实践,从对象数据标准、元数据标准、知识组织标准三方面构建了我国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信息组织的标准规范体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贾宇婷  吴丹  
识别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的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并进行满意度分析,能够助益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建设。文章构建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的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识别模型,运用mESM移动经验取样法、归纳式的内容分析法,以故宫陶瓷馆3类移动服务平台为例,通过具体实践得到用户理想的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和3种移动服务平台的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识别结果和3种移动服务平台各指标要素的满意度,并进行关联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用户更满意小程序,且平台的美观性和是否能提升个人素养会对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文章从需求和平台两方面提出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优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戴艳清  戴柏清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中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服务项目平台"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现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和追踪访谈法,从感官体验、内容体验、功能体验、服务体验、价值体验、情感体验六个评价维度出发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进行评价。[结论/发现]用户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在感官体验、内容体验、功能体验、服务体验方面不满意,新用户和老用户体验感存在一定差异;进而提出数字文化网建设要重点优化平台界面与性能、突出资源服务定位、增强用户交互、增加个性服务、扩宽登录入口、注重隐私保护。[创新/价值]针对中国大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平台开展用户体验实证研究,以促进用户需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家明  谢俊  张雅婷  
多边公共平台不同于传统的产品生产平台与技术平台,具有优良的社会网络结构及效率优势,以支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共治和服务创新的平台功能。其社会网络结构的根本特征在于治权开放、资源共享和把多边群体联结起来的互动合作。描述平台结构最重要的方式是绘图,在多边公共平台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平台生态圈结构,构建了多边公共平台的参与者网络、价值网络与运行网络等模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贾宇婷   吴丹  
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本文将探究Z世代在多设备环境下使用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的使用意愿机制,旨在促进我国数字文化的全面发展。以个人发展与数字化时代紧密结合的Z世代为研究对象,以故宫博物院为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为代表,从用户视角出发,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影响机制模型。Z世代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群体,对多设备多类型的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拥有出色的适应性。针对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还能为公共数字文化移动服务平台提供定向的优化策略,进一步加强Z世代的文化认同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完颜邓邓  童雨萱  
采用文献调研与网络调查法,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为对象,从供需匹配视角分析其服务方式,发现有基于用户群体划分的分众服务、面向用户个体的个性化服务、基于需求变化的动态服务、应用可视化技术的资源查找服务、基于众包的参与式创新服务。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供需反馈机制并融合新兴技术,保证资源供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辨别需求的共性及个性,确保服务供给有效性;实现多渠道公众参与,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唐义  王丹雪  
在微信息时代,移动阅读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呈现出碎片化、移动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征。国家数字文化网应顺应趋势,构建微信公众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微服务,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效益和效能。文章借鉴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经验,结合国家数字文化网自身服务需求,构建了国家数字文化网微信公众平台模型,其功能框架包括文化资讯、资源活动、文化微社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均包含若干功能菜单。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丹  陈雅  
文章分析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现状及问题,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数字平台为使用载体,建构并验证了基于用户的涵盖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界面质量、服务质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框架。同时,结合可及性要素模型及东中西部对平台服务的不同期望,提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汤金羽  朱学芳  
文章采取DEA分析方法对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为各地文化云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华东部分地区21个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服务效率评价,对非DEA有效的平台进行改进程度测算。针对样本平台的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提升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效率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戴艳清   胡逸夫  
[目的 /意义]探索我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律,为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可行之策。[方法 /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亲和图法和鱼骨图法等,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要素确定为平台设计、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和文化资源4个维度。以“金寨县文化馆基层智能服务端”为个案,探讨我国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应用实践在以上4个维度方面的表现。[结果 /结论 ]“金寨县文化馆基层智能服务端”是我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优秀典范,能为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通机构独立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平台有效管理、优化服务供给、挖掘文化资源等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荣齐  杜辉  李英爽  
本文借鉴Ramsey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完全分摊成本定价法,结合数字社区小前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数字化服务平台成本定价理论模型,将数字化服务平台产品"需求量"的概念明确为"流量",将各种产品能够明确归属的成本分别划分到独立小前端,解决多个产品难以合理分摊开放成本和共享成本的困难,利用供求平衡、收支平衡、流量平衡的关系方程,计算多点合理的成本价格,为解决数字社区小前端点对点的成本定价问题提供了数字经济分析的合理依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红蕾  郑建明  
文章以新型城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内容、建设目标及与新型城镇的互动机理为起点,阐明平台构建的充要条件,论述平台构建应坚持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从主体、资源、功能、服务、技术和制度等多视角提出了平台构建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锦海  刘阳  项依帆  
几千年来人类活动在陆地上取得翻天覆地的进步,而在海洋上的活动相比较而言变化较慢。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科技的限制,也是海洋活动的组织形式长期没有突破。陆地上城市的组织形式由一开始的游牧聚落逐渐发展到后来的定居,接着在规模上由"村"到"镇",最后形成"城市"。海上城市和陆上城市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一个在土地上、一个在水上。而实际上现代技术完全可以弥补两者的物质形态的差别,但是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得海上城市一时难以发展。设想,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如果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平衡海上城市的运营成本,那么海上生活的梦想是不是离我们更进一步了呢?本文从城市的公共服务特性出发,在远洋渔业方面探索一个海上城市组织建设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