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8)
2023(6662)
2022(4644)
2021(3875)
2020(2949)
2019(6199)
2018(6154)
2017(11196)
2016(6088)
2015(7191)
2014(7307)
2013(7115)
2012(7073)
2011(6026)
2010(6342)
2009(5868)
2008(6105)
2007(5701)
2006(4917)
2005(4512)
作者
(19574)
(16154)
(15922)
(15170)
(10326)
(7745)
(7556)
(6303)
(6124)
(5976)
(5572)
(5409)
(5074)
(5040)
(4955)
(4797)
(4794)
(4732)
(4615)
(4567)
(4129)
(3829)
(3799)
(3741)
(3642)
(3594)
(3594)
(3445)
(3352)
(3280)
学科
(26485)
经济(26457)
管理(18573)
(18512)
(13335)
企业(13335)
业经(12641)
产业(10645)
信息(9180)
方法(9026)
中国(8683)
总论(8611)
信息产业(8555)
工作(6925)
服务(6536)
数学(6375)
(6344)
理论(6257)
(6207)
数学方法(6137)
(5941)
(5878)
(5468)
贸易(5463)
(5326)
(5107)
银行(5100)
服务业(4971)
(4914)
(4541)
机构
大学(94179)
学院(92811)
管理(34449)
(31839)
经济(30730)
研究(30221)
理学(28771)
理学院(28391)
管理学(27701)
管理学院(27476)
中国(23606)
(21274)
科学(19289)
(16424)
(15341)
(15095)
中心(14947)
(14251)
师范(14099)
(13811)
北京(13555)
研究所(13414)
(12998)
业大(12350)
财经(12160)
技术(11410)
图书(11269)
(11222)
师范大学(11214)
书馆(11024)
基金
项目(60265)
研究(46311)
科学(46079)
基金(41251)
(35766)
国家(35396)
科学基金(29993)
社会(28971)
社会科(27329)
社会科学(27319)
(23698)
编号(20715)
基金项目(20490)
教育(20135)
(19437)
成果(18650)
自然(17235)
自然科(16892)
自然科学(16888)
自然科学基金(16551)
资助(16341)
项目编号(13826)
课题(13318)
重点(13128)
(13036)
(12268)
国家社会(12243)
(11974)
(11821)
(11754)
期刊
(38851)
经济(38851)
研究(26638)
中国(23009)
学报(16508)
图书(15862)
教育(14729)
(13489)
管理(13395)
科学(12904)
(12671)
大学(12604)
书馆(12157)
图书馆(12157)
学学(11107)
技术(9245)
农业(8524)
(7688)
金融(7688)
情报(6415)
财经(6130)
业经(6001)
经济研究(5981)
(5857)
论坛(5857)
(5446)
(5246)
(4847)
(4773)
理论(4732)
共检索到15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景竹  王政  区晓丹  
智能问答在中外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彰显了其实时交互、个性化定制、跨领域知识融合等技术优势,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智能问答应用有助于探寻智能问答的系统化应用路径,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质与效能。文章运用场景分析法,研究智能问答技术在不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场景与服务层次中的应用特征与优势,以此作为构建智能问答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用框架的基础。研究表明:智能问答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应用需要整合“云端”信息咨询、“场馆”服务融合和个性化文化“空间”定制三大模块,朝着系统、协同方向发展,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赋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戴艳清  南胜林  完颜邓邓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尚处于初步应用及探索阶段,成功应用案例较少。由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各方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阻碍因素,如法律政策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公共文化机构合作意愿不强,社会资本自身发展受限、参与积极性不高。文章从参与主体职能的视角下对当前PPP模式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阻碍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杜晴  杜春凤  朱庆华  孙霄凌  
[目的 /意义]探讨以知乎为代表的社会化问答应用的可用性现状,以期提高社会化问答应用的可用性。[方法/过程]以活动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可用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社会化问答应用的特点,设计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对知乎APP的可用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于知乎APP的可用性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知乎APP在内容上的表现较好,在平台以及用户方面仍有待改进。总体上可从界面布局、用户研究、社群关系等三个方面来提高社会化问答应用的可用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丹阳   郎元柯   范柏乃   金宇涛  
公共服务是构建有序社会的基础。数字技术在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公民参与、技术鸿沟、休眠数据等诸多问题。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勃兴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其带来的技术–权力的冲突也更加显著。本文以公共服务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其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协调区域不平等以及增强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潜力,同时着重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公众隐私等挑战。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公共服务领域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问题,也将为未来政策制定和技术应用提供启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洪文梅  
1背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经过十余年发展,服务网络遍布城乡,体系中的智能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建设,到2017年底建成175家,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弘   李英杰   赵李洋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路径之一。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两极分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亟需创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公共价值的问题。借助增长极理论、创新理论与公共价值理论,文章建构了数字智能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框架,并对浙江省数字智能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创新实践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三大行动逻辑:一是健全融合机制,突破农村地区数字智能技术发展的制度壁垒;二是创新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数字化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三是促进价值共创,以合作生产方式重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基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岩  孙红蕾  郑建明  
公共数字文化是社会信息化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新形式。社会信息化使公共文化需求出现新变化,推动数字文化服务主体法律地位的确立。社会信息化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体承担新角色——公共数字文化事业的信息整序者、服务提供者和问题反馈者。要转变角色,须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信息的收集、整序与加工、深度整合、安全保护及矛盾调和等方面完善职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景竹  陈虹吕  唐川  曾生亮  钟鼎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实施的以满足民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服务。文章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民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认知、需求、使用、满意度等,发现民众需求是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希明  曾粤亮  
信息交流贯穿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始终,其交流效果直接影响资源整合质量与服务效能。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流机制的创新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信息交流状况,从网络平台和Web2.0应用的视角,对机构与机构、机构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创新进行探讨,并从战略管理、技术投入、人员配置和用户信息素养四个方面阐述影响交流机制创新实现的因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肖希明  完颜邓邓  
国外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推动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创造了良好环境,已经形成了多种社会参与模式,包括以理事会为依托的管理决策式参与、呈缴本制度要求下的资源提供式参与、开放性的资助捐赠式参与、基于业务外包的合作式参与、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用户贡献内容式参与,呈现出参与模式的多样与多层面、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活动的开放性等特征。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具有借鉴作用,我国需要创造社会参与的政策与法律环境、加快法人治理改革、吸引社会捐助、重视网络参与。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郭山  
依据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上实时参考咨询现状,探讨公共图书馆网上实时参考咨询采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必要性,并针对图书馆网上实时参考咨询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义鹏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公共设施由于其具有信息更新快速、服务职能全面、交互功能多样等优势,在推进城市数字化发展与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服务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智能设施的共享、定位、更新和服务的能力,提升设施的使用率与管理效率。在设施开发过程中融入服务设计理念,可以有效融合设施本身的功能性与服务设计的体验性,从而将传统设施三维概念的功能结构与四维概念的时间性体验相融合,从设施的时间与空间角度提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景竹  黄恩姝  
文章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智慧社会背景下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利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观察、总结国内外实践案例,凝练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框架;结合比较分析法,揭示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应用特征,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用AR技术趋势。研究发现:AR技术运用增强了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信息服务、休闲互动方面的功能发挥;在运用AR技术提供服务时,不同类型机构的侧重点不同,博物馆、美术馆和档案馆重视文化传承服务,档案馆、图书馆注重利用AR技术进行社会教育,图书馆、科技馆提供信息服务,科技馆和博物馆同时侧重休闲互动服务的供给;目前应用AR技术时仍面临设备费用高昂、业态雷同、安全隐患、知识产权风险、功能质量、用户体验等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戴艳清   胡逸夫  
[目的 /意义]探索我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律,为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可行之策。[方法 /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亲和图法和鱼骨图法等,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要素确定为平台设计、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和文化资源4个维度。以“金寨县文化馆基层智能服务端”为个案,探讨我国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应用实践在以上4个维度方面的表现。[结果 /结论 ]“金寨县文化馆基层智能服务端”是我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优秀典范,能为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通机构独立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平台有效管理、优化服务供给、挖掘文化资源等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萍  陈雅  
文章利用PEST生态环境分析法和SWOT分析矩阵,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外部风险环境和内部风险环境进行了分析,归纳出风险产生的普遍性、风险重塑的可预知性、风险外化的复杂性、风险的延续性四个风险演化特征,提出识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指标、建立公共文化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风险演化特征确定风险治理路径三个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控制策略,以期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演变、转型和发展在有序的规则下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