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1)
- 2023(10233)
- 2022(8362)
- 2021(7922)
- 2020(6539)
- 2019(14581)
- 2018(14202)
- 2017(25247)
- 2016(14552)
- 2015(16268)
- 2014(15591)
- 2013(14686)
- 2012(13758)
- 2011(12428)
- 2010(12783)
- 2009(11585)
- 2008(11455)
- 2007(10523)
- 2006(9471)
- 2005(8644)
- 学科
- 济(52410)
- 经济(52375)
- 管理(44511)
- 业(40963)
- 企(36158)
- 企业(36158)
- 中国(20520)
- 教育(20366)
- 方法(20126)
- 技术(17491)
- 数学(17177)
- 数学方法(16948)
- 财(15796)
- 地方(13540)
- 学(12955)
- 理论(12845)
- 技术管理(12125)
- 农(12020)
- 业经(11393)
- 务(9681)
- 财务(9669)
- 财务管理(9655)
- 制(9482)
- 企业财务(9364)
- 融(8732)
- 金融(8731)
- 农业(8526)
- 地方经济(8463)
- 教学(8430)
- 策(7911)
- 机构
- 大学(199574)
- 学院(193814)
- 济(73598)
- 经济(71913)
- 研究(71713)
- 管理(70456)
- 理学(60577)
- 理学院(59778)
- 管理学(58674)
- 管理学院(58271)
- 中国(47566)
- 京(43608)
- 科学(43061)
- 所(36013)
- 财(35351)
- 范(34895)
- 师范(34567)
- 研究所(32779)
- 教育(32524)
- 江(31398)
- 中心(30669)
- 农(28423)
- 师范大学(28400)
- 北京(28305)
- 财经(27238)
- 院(26611)
- 业大(25911)
- 经(24825)
- 州(24716)
- 技术(24157)
- 基金
- 项目(129769)
- 科学(105464)
- 研究(100051)
- 基金(91911)
- 家(80822)
- 国家(80047)
- 科学基金(68398)
- 社会(62910)
- 社会科(59430)
- 社会科学(59417)
- 教育(53272)
- 省(52686)
- 基金项目(47761)
- 划(46843)
- 自然(42856)
- 自然科(41934)
- 自然科学(41920)
- 自然科学基金(41225)
- 编号(41065)
- 资助(35979)
- 成果(35684)
- 创(32816)
- 课题(32488)
- 重点(31330)
- 部(30081)
- 发(29734)
- 创新(29584)
- 教育部(26440)
- 规划(26381)
- 年(26124)
共检索到305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思龙 仝菲菲 韩阳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人才支持,文章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并使用2001-2019年的中国省份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各省份公共教育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人力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通过公共教育投资提升教师工资、增加学杂费补贴以及助学贷款利息补贴,有助于降低接受教育家庭的收入门槛,从而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选择高等教育。(2)增加公共教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所在省份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增加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研发和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提升所在省份的区域创新能力。(3)在公共教育投资渠道方面,提升教师工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公共教育支出比公共研发支出对区域创新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由于人才集聚效应,西部人才向东部流动,使得东部地区公共教育投资对区域创新力的提升效果远大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国应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向落后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倾斜,加大对教师工资和学杂费的补贴力度。西部落后地区应改善用人环境,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功 张隆 赵得志 初桂民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公共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是地区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中国31个省域单位在公共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存在一定的投入冗余,中部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贡献度高于东西部地区,同时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贡献度西部最高、东部较为正常、中部最低,而且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中介效应最低,表明中部人力资本外流情况严重,各省域单位在公共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方面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公共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管理工作,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兆良 田淑英
运用中国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生态资本外部性特征的视角,考察生态资本对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生态资本并不能直接引致创新效率提高,生态资本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外部性上,人力资本积累是生态资本创新效应的主要渠道。生态资本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生态资本有助于提高健康人力资本,提高创新水平;第二,生态资本有助于人力资本集聚,提高以社会网络与相互沟通为特征的社会资本,推动整个社会创新的灵感;第三,生态资本可以提升幸福感,提高个体在工作中的创新与创造能力。需要加大生态资本投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以推动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
生态资本 人力资本积累 创新 外部性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 龚新蜀 卢豫
本文选取2000~2011年中国四大经济区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利用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生技术外溢正效应的条件及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人力资本配合下,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经济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已成功跨过FDI技术外溢的人力资本积累门槛,但中部地区还没达到这一临界值。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才国伟 刘剑雄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资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不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人力资本的提升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目的。本文通过构建教育投资的世代交叠模型,说明存在收入风险和融资约束时,居民选择的教育水平将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政府的公共教育投资具有融资效应和保险效应。基于OECD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公共教育投资能够促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在收入风险较大、融资约束较强的国家效果会更为突出。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人力资本与劳动报酬匹配程度有待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欢
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离不开教育政策支撑。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采用支出提高幅度与出生队列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增加公共教育支出有利于提高个体人力资本水平,该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地区与女性群体的受益程度更高,因而增加公共教育支出有效促进了城乡间与群体间的教育公平。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教育支出规模扩大有效带动了家庭教育支出增加,两者共同促进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基于此,未来应建立保障一定强度公共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公共教育支出 家庭教育支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祥宇 林向军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人力资本迅速积累在产业集聚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对产业集聚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少国 潘恩阳
创新和人力资本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在提出创新与人力资本互动机制存在性假设的前提下,构建了OLG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企业创新水平存在策略性互补效应,一方面,劳动力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体,其人力资本积累如果能达到既定水平,就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具备创新成果的企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动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策略,激励劳动力对其自身进行人力资本积累。运用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
关键词:
企业创新 人力资本积累 协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孖祎 韩冬日 李拓晨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地区政府创新偏好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创新偏好影响绿色创新的复杂非线性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创新偏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是非线性的,不仅存在以政府创新偏好自身为门槛的单门槛效应,也存在显著的以人力资本积累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U”型阈值效应;当以人力资本积累为门槛变量时,政府创新偏好在跨越一重门槛值后,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发生结构突变,作用效果由微弱的负向抑制转变为正向促进,并且在更高的门限区间中其影响系数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本文在多变量VAR模型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ECM方法发现,从长期来看,增加教育支出能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并不能推而广之;从短期表现出的动态关系看,GDP会受到自身与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存量滞后期的影响,其中滞后1期的经济变化对当期均具有正向作用,说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内生增长机制。但是滞后2期、3期的经济增长对当期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支出是影响GDP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东北地区,教育支出与人力资本存量则扮演着几乎同等作用的角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大丰
人力资本与外资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力资本的水平对于外资的吸引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但是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则为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其实,外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显著的。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外资 Panel Data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尚骜 陈继勇 李卓
R&D的过度投资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侵蚀效应"。本文提出了一个同时内生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强调了R&D过程中的两种特征,即R&D过程需要人力资本投入和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干中学获得,并就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所造成的负外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散经济均衡和集中经济均衡,本文得出结论:垄断加价及其引致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过度投资与"侵蚀效应"相互交错、共同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本的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人员人力资本积累是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技术学习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产业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档次的机械制造业领域,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在0.7到0.8之间;而在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研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如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创新效率为0.262,0.278,0.216。研究还发现,国内企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低于这一临界值,国内企业技术学习能力和自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俊 李晓羽 杨尘
文章选取我国1996~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thresholdeffect)分析方法,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途径。实证表明,FDI的资本积累效应与R&D投入已对我国现实经济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我国现有整体人力资本已达到进行有效技术模仿的临界值,技术模仿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已凸显出来,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差异;而我国现有人力资本尚未满足全面自主创新的要求,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是我国实施全面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技术模仿 自主创新 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春晖
产业集聚作为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不少国内外研究都从生产要素的研究视角切入,从理论及实证方面探讨产业集聚对于区域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效应,而大都忽略了区域异质性因素。事实上,对于大国而言,区域间由于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产业集聚之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运用1997—2015年中国区域层面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对于各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总体样本而言,中国的制造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其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沿海区域以及内陆区域分样本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仅对于沿海区域分样本显著表现为正,而对于内陆区域分样本表现不显著。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必须在区域层面探寻并实施区域开放及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及战略。
关键词:
区域异质性 集聚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