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1)
- 2023(9234)
- 2022(7795)
- 2021(7392)
- 2020(6203)
- 2019(14186)
- 2018(14038)
- 2017(25510)
- 2016(14640)
- 2015(16494)
- 2014(16218)
- 2013(15150)
- 2012(14368)
- 2011(12808)
- 2010(12917)
- 2009(11360)
- 2008(11220)
- 2007(10143)
- 2006(9022)
- 2005(7863)
- 学科
- 济(57026)
- 经济(56861)
- 管理(35934)
- 业(32960)
- 方法(31131)
- 数学(27111)
- 数学方法(26838)
- 企(26833)
- 企业(26833)
- 中国(21190)
- 教育(20055)
- 财(16899)
- 农(15029)
- 理论(13123)
- 学(12334)
- 业经(12211)
- 制(10375)
- 农业(10048)
- 地方(9934)
- 技术(9200)
- 务(8632)
- 财务(8616)
- 财务管理(8595)
- 和(8520)
- 企业财务(8328)
- 融(7944)
- 金融(7943)
- 银(7904)
- 银行(7895)
- 发(7860)
- 机构
- 大学(197934)
- 学院(190504)
- 济(75331)
- 经济(73651)
- 管理(69948)
- 研究(66451)
- 理学(61152)
- 理学院(60392)
- 管理学(59201)
- 管理学院(58779)
- 中国(45444)
- 京(42585)
- 财(37578)
- 科学(37333)
- 范(34629)
- 师范(34400)
- 教育(31909)
- 所(31504)
- 中心(30873)
- 财经(29618)
- 江(29248)
- 师范大学(28518)
- 研究所(28445)
- 北京(27488)
- 经(27201)
- 农(25686)
- 经济学(24697)
- 业大(24346)
- 院(24053)
- 州(22851)
- 基金
- 项目(129136)
- 科学(104699)
- 研究(101953)
- 基金(93688)
- 家(80240)
- 国家(79437)
- 科学基金(68620)
- 社会(66742)
- 社会科(62106)
- 社会科学(62087)
- 教育(54806)
- 省(49499)
- 基金项目(48318)
- 划(43979)
- 编号(43021)
- 自然(41038)
- 自然科(40186)
- 自然科学(40176)
- 自然科学基金(39494)
- 资助(38282)
- 成果(38277)
- 课题(31791)
- 部(31542)
- 重点(30271)
- 教育部(28539)
- 发(27847)
- 国家社会(27368)
- 项目编号(26947)
- 创(26854)
- 年(26433)
共检索到292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殷金朋 陈永立 倪志良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在教育场域理论下,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公共教育投入对社会阶层和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对社会阶层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教育总体投入和各层次投入均有效提升了居民幸福感,但不利于阶层认同和社会流动,且中下层居民对公共教育投入的阶层向上流动效应更为敏感。公共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伴生了负向隧道效应,对居民幸福感和社会阶层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检验了社会阶层对公共教育投入幸福效应的中介作用,发现主观阶层认同和代际流动的间接作用更为显著。我们同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等克服数据的同源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阳义南 连玉君
本文使用CGSS及CLDS混合横截面数据,根据社会地位与年度虚拟变量交互项回归系数判断我国社会流动性的演化趋势。首先使用主观法测量的社会地位指标(自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社会地位对子代社会地位的影响在2010年、2012年都比2008年显著下降,而使用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则表明家庭社会地位的影响在2012年比2010年也显著下降了;接着使用客观法测量的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ISEI)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父亲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的影响在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也依次显著降低了。从主观法和客观法获得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验证了该阶段我国社会流动性趋于上升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人力资本 职业 收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艳燕 孙辉 张仁寿
本文利用一个拓展的C-D函数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具体作用机制是教育的质量、居民为接受教育支付的费用以及居民承担的税负。在此基础上,利用2013年对广东省1745个城镇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总体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教育投入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呈现正向关系,但是总体效应并不显著。此结论是稳健可信的;第二,通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三个主要组成成分的分解发现,财政教育投入显著降低了教育费用,提高了居民承担的税负,但对于教育质量并无显著的影响;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发现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加强财政教育投入的教育质量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学志 才国伟
本文利用2008年广东省成人调查数据,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收入与价值观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绝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有正向作用,并与之呈倒"U"型关系。但是考虑相对收入的影响后,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再显著。对我国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的价值观念是物质观和生活观,重视金钱的人群幸福感水平更低,重视生活情趣的人群幸福感水平更高。本文对不同收入、不同户籍的样本进行了分组检验,结果证实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幸福感 收入 价值观 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爱丽 郑逸芳 许佳贤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8—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证据,在采取相关处理方式消除教育通胀作用的基础上,从教育水平及其代际变动状况的双重角度,实证检验教育在不同代际社会阶层流动模式中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受教育水平对社会阶层的代际流动产生显著影响,个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其社会阶层代际向上流动和抑制其代际向下流动;第二,教育代际流动是实现社会阶层升迁性代际流动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代际流动水平的提高,实现代际社会阶层地位改善的可能性越大;第三,职业层级是受教育水平促进社会阶层代际流动的重要作用机制。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增强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平衡性,加大对弱势家庭的教育帮扶与补偿力度,缩小教育差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渤 王玉庭 李哲敏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农村住房总体上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农村住房面积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认同,考虑房屋类型、室内环境等条件后的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收入不平等成为调节农村住房能否影响农村居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关键变量,截止到2018年,面积更大且更新颖的农村住房更有利于提升高收入群体的社会阶层认同。政府须借此机会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探索将常住人口作为农村住房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宣传节约集约的农村住房消费观念。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珺 高挺 常启国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CGSS),考察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均会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债券投资对居民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并不显著;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会降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东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并未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启志 李家山 周利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未偿负债总额及异质性债务均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家庭债务通过闲暇、心理抑郁以及财务困境渠道抑制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而认知能力和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负债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能为理解我国居民幸福感提供证据,同时也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宏兵 苏萌
本文运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考察保险发展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等个体微观变量和人均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后得出结论:财险业和寿险业都能够影响居民幸福感,但是具有差异性。从财险业来看,保险密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人均赔付的影响不显著;从寿险业来看,保险密度和人均赔付均与居民幸福感正相关。本文首次将保险发展纳入居民幸福感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
关键词:
保险发展 居民幸福感 财险业 寿险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利用CGSS数据分析我国社会流动、机会不均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论显示:(1)与父代的职业地位相比,子代向下的社会流动将会显著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向上的社会流动并没有显著地促进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2)机会不均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它与向下社会流动的交互效应对居民的幸福感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机会不平等感知增强了社会不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机会不均 主观幸福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信元 张田余 陈冬华
本文运用经验研究的方法 ,对预期股票收益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横截面分析。较之以往的研究 ,本文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作了如下拓展 :1 )运用公司收益的算术均值来估计市场收益 ,再用该指标估计BETA值 ;2 )运用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来估计各变量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 ,以降低变量内生误差的影响 ;3 )既进行了单因素模型的检验 ,又进行了多因素模型的检验。经过研究 ,我们发现 :1 )在对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的检验中 ,BETA始终没有对股票收益表现出解释能力 ,这种现象在BETA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时仍然存在 ;2 )尽管BETA始终没有对股票收益表现出显著的解释能力 ,但当采用Scholes...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苏静 周振芳 肖攀
基于职业阶层流动视角,利用CLDS数据和Probit模型研究教育改善贫困阶层代际传递的效果与机制,并采用IV Probit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子代教育和父代教育显著促进了贫困群体实现代际阶层跨越,但对不同类型群体代际阶层跨越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贫困家庭子代通过自身教育实现阶层跨越的效应“70后”大于“60后”以及“80后”“90后”、城市地区大于农村地区、女性大于男性。(3)父代教育显著促进了“60后”以及“80后”“90后”个体、城市地区个体、女性个体实现代际阶层跨越;对“70后”个体、农村地区个体、男性个体的影响不显著。(4)父代教育和子代教育改善贫困阶层代际传递的机制与渠道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增加就业稳定性、提升健康水平、积累社会资本、获得培训机会都是教育改善贫困阶层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与渠道。
关键词:
教育 贫困代际传递 阶层跨越 阶层继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闰丙金
目前,人们对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仍然争论不休。作者引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量对这一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进行检验。用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Ologit回归中采取解释变量梯次引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变化、收入公平、社会阶层认同状况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且这种影响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收入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的结论是,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状况和程度显著不同。增加居民收入并提高收入的公平性,改善公共卫生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管理参与状况,对增强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王峰
针对农民社会阶层与幸福感问题,通过分析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响应Logit模型估计,实证检验了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研究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存在幸福效应,社会阶层定位越高的农民,其幸福感越强;进一步区域比较发现,此幸福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最为显著;而户籍比较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低于城镇居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较10年前有所增强,且农民对社会阶层定位有较为乐观的预期。据此提出,民生建设中重视农民的发展诉求和精神需求,融通农民社会阶层上升的渠道,从而提高农民幸福感,保障农民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永明 何凌云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评估了环境污染对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首先,居民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在工作中不得不把自己弄得很脏的居民感到不太幸福,居住在工矿区、老城区等社区的居民感到不太幸福。空气污染显著地降低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居住在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以及建筑和拆迁扬尘产生量较高地区的居民更不幸福。其次,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而其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显著。最后,环境污染的不公平性问题在我国暂不存在,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幸福感的影响度没有太大差异。减轻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我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主观幸福感 空气污染 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