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2)
- 2023(4299)
- 2022(3519)
- 2021(3463)
- 2020(2784)
- 2019(6455)
- 2018(6572)
- 2017(10520)
- 2016(6967)
- 2015(8031)
- 2014(7937)
- 2013(7141)
- 2012(6790)
- 2011(6423)
- 2010(6537)
- 2009(5604)
- 2008(5332)
- 2007(4969)
- 2006(4563)
- 2005(4234)
- 学科
- 教育(18757)
- 济(15263)
- 经济(15230)
- 管理(12898)
- 中国(11991)
- 业(9533)
- 学(8118)
- 理论(7100)
- 企(7043)
- 企业(7043)
- 方法(6433)
- 教学(5985)
- 财(5703)
- 数学(5611)
- 数学方法(5473)
- 农(5394)
- 技术(4487)
- 发(4442)
- 发展(4097)
- 展(3975)
- 制(3689)
- 研究(3628)
- 农业(3422)
- 革(3412)
- 财政(3411)
- 思想(3291)
- 改革(3249)
- 工作(3209)
- 策(3208)
- 政治(3133)
- 机构
- 大学(92746)
- 学院(85729)
- 研究(38363)
- 教育(27952)
- 济(25250)
- 管理(24722)
- 经济(24396)
- 科学(24061)
- 京(22595)
- 范(22451)
- 师范(22235)
- 理学(21099)
- 中国(20771)
- 理学院(20683)
- 所(20400)
- 管理学(20074)
- 管理学院(19882)
- 研究所(18683)
- 师范大学(18570)
- 农(17636)
- 中心(15356)
- 江(15331)
- 北京(15225)
- 技术(14261)
- 农业(14152)
- 业大(13997)
- 院(13974)
- 财(12579)
- 职业(11862)
- 州(11568)
- 基金
- 项目(56480)
- 研究(45561)
- 科学(44994)
- 基金(37180)
- 家(33849)
- 国家(33421)
- 教育(29414)
- 科学基金(26329)
- 社会(25524)
- 社会科(23718)
- 社会科学(23712)
- 省(23145)
- 划(22840)
- 编号(20761)
- 成果(20261)
- 基金项目(18263)
- 课题(18262)
- 自然(16629)
- 自然科(16242)
- 自然科学(16233)
- 自然科学基金(15944)
- 资助(15317)
- 年(15216)
- 重点(14877)
- 部(14274)
- 发(13457)
- 规划(13182)
- 教育部(12397)
- 项目编号(12396)
- 性(12183)
共检索到144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丽娟 吴冠阳 袁正
减负及摈弃课外教育给公共教育投入带来空间。而我国家庭普遍面临资源约束,子女教育支出构成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这对公共教育投入、学业成绩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拷问。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发现公共教育投入对孩子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对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显著,但对城镇居民和高收入家庭的影响虽然是正向的,但统计上不显著。个案分析表明,孩子学业成绩对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公共教育投入 学业成绩 生育意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月云 谢宇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兄弟姐妹数与其教育成就之间呈负相关。"资源稀释论"认为,兄弟姐妹增多会稀释家中每个孩子获得的教育资源,并由此抑制孩子的教育发展。在中国,相关研究都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并未观测到个体从家庭中获得教育资源的具体过程,因而无法直接验证资源稀释论。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儿童样本,归纳出儿童所获得的3类教育资源—经济投入、父母参与和家庭环境资源,发现尽管当前中国儿童的兄弟姐妹普遍较少,但获得的各项教育资源及其学业成绩依然随兄弟姐妹的增多而显著降低。不仅如此,儿童的教育资源获得还可以有效解释兄弟姐妹数对学业成绩的消极作用;并且,各类教育资源的解释力在不同学科上也存在差异。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筱琳 周寰 窦刚 刘春晖 罗良
本研究以379名四到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父母报告的教育卷入行为,并通过学校获得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发现,小学生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育卷入的三阶交互作用显著。对三阶交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1)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且教育期望较高时,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有负向预测作用;(2)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但教育期望较低时,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3)当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咏梅 卢珂
教育资源投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问题一直是教育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BEWAP项目监测与评估2006年与2008年的调查数据,采用影响力评价的倍差法和教育生产函数,探讨教育资源投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评估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BEWAP)对五省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学生自我期望等相关因素后,教师任职资格、是否骨干教师、生均图书册数、生均计算机台数等资源投入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从BEWAP项目角度来看,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教师培训项目干预与学生总体成绩提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项目的实施对于弱势群体...
关键词:
资源投入 学业成绩 影响力评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曹新美
学习投入是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问卷法对462名3-6年级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考察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的现状以及学习投入、学业成绩与学习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比较高;学习投入、学业成绩与学习满意度显著相关;学业成绩在流动儿童学习投入与学习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习投入 学习满意度 学业成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争先 赵萌 杨岚
社会情感能力对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减少学生问题行为以及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然而,社会情感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具体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通过对539名小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社会情感能力可以预测学业成绩,学业情感、学习策略、师生关系在社会情感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建议,学校要重视并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学校要结合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改善小学生的学业情感和学习策略,教师要在为小学生提供支持性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薛海平 王东 巫锡炜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六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活动基线调查数据,比较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参与课外补习活动上的差异,探讨了课外补习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积极地参加课外补习;课外补习有助于学校质量较高、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但对学校质量和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帮助不大。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重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差距,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提供不同方式的学习援助,帮助他们缩小与非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差距。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课外补习 学业成绩 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秦钊
追求超越他人的学业“成绩”早已在我们的社会、家庭、教师和学生之中成为时尚。它不仅在“应试教育”的实践中发展到登峰造极,即使在倡导与构建“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依然是潜隐在人们心目中的信条与准则。“分分小命根”的法则是与现代社会重视按成绩奖励分配的理念与原则极为相符的。因此,它还将天经地义地左右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牵引着人们去苦苦地追求学业成绩。以往,人们对于学业成绩问题更多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凭借“归因”理论来探究其要,而很少从教育学的视野对其作出审视与考量。在此,笔者试图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来对人们拼命追求学业成绩的问题作出教育学的思考,以期影响大家去建立教育学意义上的成绩理念与原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佳丽 薛海平
本研究采用回归和夏普里值分解技术估计父母参与、课外补习和中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参与如亲子陪伴、亲子活动和亲子监督频率越高的家庭,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越大,亲子交流和家校沟通频率对学生是否参加课外补习没有影响;(2)在父母参与中,亲子陪伴、亲子交流和家校沟通、课外补习都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解释率大于课外补习,且父母参与中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解释率最大,家校沟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解释率最小;(3)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联合作用机制过程中,参与课外补习会削弱亲子交流、亲子活动、亲子监督对成绩的积极影响,增强家校沟通对成绩有积极影响作用。为此,建议父母合理进行家庭教育投入,增强亲子交流和陪伴,理性进行课外补习消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邵景进 李丹 郭芳 武盼盼 张大均
为考察不同类型的父母教育卷入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和情绪适应的影响,以及自主感和能力感可能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31名流动儿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父母的智力卷入和情感卷入显著低于城市儿童父母,但父母行为管理卷入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儿童年龄段等可以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父母教育卷入程度;(2)父母智力卷入、行为管理和情感卷入与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智力卷入和情感卷入与流动儿童情绪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3)自主感和能力感在父母教育卷入和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和情绪适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主感还通过能力感而起间接作用,因父母教育卷入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父母教育卷入 自主感 能力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宝琰 万明钢
本文运用甘肃省Q县初中毕业教育分流的调查数据,对父亲文化程度和经济资本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男生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女生,户籍与家庭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粘附在一起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低经济收入会影响学业成绩,高经济收入却未必促进学业成绩;学校教育关注对学业成绩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亲师关系、客观化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存在直接负向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直接作用;经济资本通过父母的教育期望、教育支持和学校教育关注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学业成绩,客观化文化资本在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振兴 郭成 赵小云 邓欢
为了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以及该纵向关系在城市与流动儿童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653名城市儿童和686名流动儿童进行连续五次追踪。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虽然总体上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但儿童类型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城市儿童支持了发展观,而流动儿童则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2)在七年级上学期到八年级下学期期间,流动儿童先前的学业成绩对后来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显著大于城市儿童。未来教育实践中要注重群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学业心理品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佳丽
本文基于中部某省会城市小学四年级学生样本,采用多水平分层法分析不同类型影子教育(辅导班和一对一家教补习)对全样本学生群体学业成绩的平均效应,及对参与机会不同的分样本学生群体学业成绩的异质性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小学生参加辅导班,成绩显著提高,越补越好,参加一对一家教补习,成绩反而显著降低,越补越差;(2)参加辅导班可能性最大的优势学生群体从参加课外辅导班中获益更多;参加一对一家教补习可能性较小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群体不仅不能从参加补习中获益,反而对两类弱势学生群体学业成绩有损害作用。总体而言,参加课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维 白颖颖
探索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如何影响其学业成绩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两视角,以对云南某县331名初二年级学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单元,对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的直接作用让位于间接作用;(2)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既能以同步形式,又能以连续的形式在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充当中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特定中介效应均显著高于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而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同伴在大学生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激发以及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全国4 461名本科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宿舍层面的同伴关系对本科生的学业表现兼具显著的正向与负向效应。班级层面的同伴互动对本科生课内外学习、个人探究、集体学习获益程度以及逃课和挂科影响显著,但实践中同伴互动存在不足。且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对本科生不同维度学业表现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应优化学生宿舍成员结构,鼓励同伴互动,促进同伴正向影响最大化。引导本科生保持适度合群与独立,充分利用同伴力量,营造支持学生发展的同伴学习氛围。
关键词:
同伴群体 同伴效应 学业成绩 本科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