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3)
2023(17297)
2022(14142)
2021(13245)
2020(10741)
2019(24334)
2018(23883)
2017(45478)
2016(24634)
2015(27821)
2014(27505)
2013(26621)
2012(24771)
2011(22293)
2010(22777)
2009(21259)
2008(20571)
2007(18353)
2006(16690)
2005(15587)
作者
(69832)
(57796)
(57508)
(55401)
(37395)
(27842)
(26242)
(22340)
(22327)
(21043)
(19935)
(19575)
(18816)
(18767)
(18669)
(18153)
(17223)
(17006)
(16950)
(16637)
(14721)
(14360)
(14193)
(13361)
(13113)
(13083)
(13056)
(12901)
(11845)
(11714)
学科
(94108)
经济(93980)
管理(65080)
(64993)
(51305)
企业(51305)
中国(37513)
方法(35295)
数学(30473)
数学方法(30076)
(29867)
(29659)
金融(29658)
(28085)
银行(28046)
(27127)
(26863)
(23755)
业经(22730)
(20997)
贸易(20977)
(20563)
(20401)
地方(20050)
农业(19680)
理论(17096)
(16179)
(15807)
(15115)
财务(15065)
机构
大学(339856)
学院(339514)
(144795)
经济(141759)
研究(126746)
管理(121552)
理学(102409)
中国(102085)
理学院(101193)
管理学(99449)
管理学院(98822)
科学(74118)
(73716)
(70090)
(64609)
(58961)
中心(58470)
研究所(58419)
财经(54063)
(52741)
(49350)
北京(47559)
业大(47335)
经济学(46548)
农业(46093)
(45963)
(45689)
师范(45410)
(42580)
经济学院(41820)
基金
项目(220232)
科学(172416)
研究(164010)
基金(158757)
(140674)
国家(139194)
科学基金(116642)
社会(104058)
社会科(98618)
社会科学(98593)
(83999)
基金项目(80896)
教育(75811)
自然(72511)
(72094)
自然科(70872)
自然科学(70848)
自然科学基金(69651)
资助(66243)
编号(65908)
成果(56643)
重点(50974)
(49550)
(49175)
课题(47771)
(46285)
国家社会(44315)
(43730)
创新(43377)
教育部(42454)
期刊
(163788)
经济(163788)
研究(110442)
中国(78524)
(55882)
学报(54894)
(53273)
科学(50117)
管理(48382)
(48305)
金融(48305)
教育(45550)
大学(42040)
学学(39142)
农业(37667)
技术(29497)
经济研究(28011)
财经(27663)
业经(24895)
(24010)
(21295)
问题(21249)
(19963)
国际(19075)
图书(18734)
世界(18356)
(16076)
(15817)
论坛(15817)
技术经济(14993)
共检索到542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钦先  陈阳  张坤  
自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以来,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即将迎来三十周年。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公共政策性金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金融力量,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施政平台,是实现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治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性金融具有公共性、金融性、国家信用性、特定选择性等特征。公共性特征决定了政策性金融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高宗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通过金融(货币)手段实现国家治理和公共性目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泉府”,“泉”通“钱”,“泉府”是我国最早具有财税及国家金融职能的机构形态,也是最早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雏形。宋代王安石“青苗法”中出现了最早的农产品预购信用,清代所采用的“以工代赈”也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赈灾治灾的一种特定方法。中国古人利用经济金融手段在公共性内涵基础上,进行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和经济调节,可以被视为政策性金融,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时期,公共政策性金融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将自身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其特有的国家金融战略功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白钦先  陈阳  王楚雯  秦伟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已进入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最后二三十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冲锋决胜的历史性关键节点。从全球范围近百年历史周期视角,结合中国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真切需求来看,政策性金融已经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和黄金期。笔者通过政策性金融理论创新,以及对广东、贵州发展等区域的实践考察与研究,一方面呈现出区域社会和实体经济对于公共政策性金融日益突出的需求,另一方面展望了公共政策性金融自身将得到巨大的结构化发展和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文重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金融问题的各种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以全球化潮流为时代背景、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分析阐述金融问题同广义国家安全之间内在关系的专著,实属凤毛麟角。所以当我拜读了《金融与国家安全》书稿后,眼前不觉为之一亮,也引发了不少新的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实际上是从远离金融的领域起步逐渐向金融这个核心领域步步推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子牛  
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指引,从全球视野、国家职能、政党领导三重视角出发,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政治保障。首先,从全球视野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在资本主义空间不平衡条件下的必然展开,它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开创了一种具有扩展性的“新文明形态”。其次,要完成这一创举,就需要社会主义的国家力量嵌入资本活动内部并调和其内在矛盾,为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最后,为了确保国家行动的正确政治方向,又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作用,维持资本与国家之间的良性平衡,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通过这三重视角的递进,可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作出一种系统性把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孔凡保  
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形成的内在动因,同时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也使企业集团选择了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集团参股、控股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意味着其可以动用较多的金融资源进行产业多元化扩张。本文利用George A.Akerlof的掠夺模型讨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良芳  
在论述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打破美国用"粮食战略"维系世界霸权,是关系到我国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对此,在借鉴美国、以色列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对充分运用金融和财政手段,促进加快农业实现现代化提出了十一条具体建议。并指出美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用了整整100年,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能否争取在80年内(即从1949年至今已62年,还有18年)实现,这就要看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如果我们不信任农民、不给农民组织农协和组织信用合作自主权,使我国农民得不到像美国农民加工、销售和信用合作利润,这将会推迟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实现小康;再如我国如果不采取大规模的滴灌技术、使我国水资源枯竭,使农业发展不可持续;...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浙江省现代金融学会课题组   周灿森  
金融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把握好世界各国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规律性认识,更要找准并坚持中国特色,浙江作为先行先发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需要更有作为、走在前列。本文以调研为基础,探讨浙江银行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位与任务,剖析浙江银行业的现实发展基础,提出职责任务所在,明确未来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建议金融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加大乡村振兴服务、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制造业强国、推进绿色金融事业、提升科创企业服务能力、抓好民生金融服务等方面做好高质量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政策性金融的资金和邮政储蓄的关系。通过分析 ,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 1 )自 1 994年以后 ,中央银行仍然维持邮政储蓄资金转存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 ( 2 )在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制度下 ,邮政储蓄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而中央银行实际上起到了部分的“中间机构”的作用。所谓邮政储蓄抽走农村资金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 3 )通过对政策性金融的利率结构的详细分析 ,提出了中央银行对财政实施间接补贴的两种解释。最后 ,作者指出了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喻亚平  周勇涛  
通过考察美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在促进种业发展方面的公共政策实践,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种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可供借鉴的政策建议。即发挥政府在品种权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并根据我国种业发展实际作出动态调整;理顺育种研发投资体制;适当提高种业的集中度;探索更为有效的种业监管模式,提高反垄断立法及执法水平;积极参与有关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规则制定,为我国种业发展争取更大的制度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任保平   辛伟  
国家规划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的演变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后续规划提供支撑与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三条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一是以持续动态调整的具体任务明确现代化发展目标,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引导地区现代化发展,三是厘清发展思路确保现代化发展道路行稳致远。国家规划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作用很明显,而且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国家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在于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划制定的领导,以充分调研预防潜在风险,以现实导向确定有效目标,以两阶段评价提供纠错机制。总结国家规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及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规划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地位,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以政府定位和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富君  
近年来,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在工作实践中,紧密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主动作为,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金融助力安徽"三农"事业发展中展现了政策性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2012年以来,农发行安徽省分行累计投放各项支农贷款2225亿元。截至2015年10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628亿元,列全国农发行省级分行第三位,较2012年初增幅52.4%,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占全省7900多亿元涉农贷款总额的20%,列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元竹  
城市在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把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包括底层技术)、应用技术在内的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以科学技术助力民族复兴伟业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必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推动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迎接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为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生态,关注并把握好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飞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逐步陷入"新平庸",发达国家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结构性和周期性放缓叠加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金砖国家的自身能力建设和国际参与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进而造成金砖国家增速下降的趋势愈发明显,金砖国家通过积极合作应对挑战。本文从公共产品的角度对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以及当前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对未来各国应如何抓住世界经济秩序深度调整和变化这一时机进行合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