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9)
2023(13693)
2022(11430)
2021(10710)
2020(8421)
2019(19281)
2018(18728)
2017(35556)
2016(19047)
2015(21478)
2014(21113)
2013(21083)
2012(20189)
2011(18683)
2010(19118)
2009(17558)
2008(17262)
2007(15629)
2006(14389)
2005(13371)
作者
(53510)
(45206)
(44849)
(42636)
(28700)
(21622)
(20145)
(17503)
(17456)
(16083)
(15532)
(14928)
(14596)
(14344)
(14235)
(13741)
(13151)
(13107)
(12877)
(12779)
(11528)
(11167)
(10933)
(10505)
(10202)
(10185)
(10031)
(9847)
(9245)
(9096)
学科
(89581)
经济(89497)
(55487)
(51134)
管理(46635)
农业(33993)
中国(31634)
(31209)
企业(31209)
方法(27567)
数学(24692)
数学方法(24461)
地方(24082)
业经(22898)
(18911)
(18216)
贸易(18195)
(18174)
(17744)
(16817)
(15950)
银行(15941)
(15615)
(15082)
(14807)
金融(14807)
(14606)
发展(13352)
(13320)
环境(13249)
机构
学院(274936)
大学(270764)
(127695)
经济(125278)
研究(104755)
管理(103050)
理学(87153)
理学院(86169)
管理学(85083)
管理学院(84536)
中国(83968)
(59271)
(58202)
科学(58021)
(56737)
(52246)
中心(48162)
研究所(46741)
农业(44711)
财经(43118)
(43034)
业大(40964)
(39395)
经济学(39245)
(38269)
师范(38009)
北京(37612)
(36732)
经济学院(35213)
(33884)
基金
项目(175130)
科学(139745)
研究(136444)
基金(127676)
(110006)
国家(108974)
科学基金(92763)
社会(90595)
社会科(85518)
社会科学(85500)
(66800)
基金项目(65554)
教育(60262)
编号(56328)
(56046)
自然(53873)
自然科(52597)
自然科学(52586)
自然科学基金(51668)
资助(51388)
成果(47138)
(44200)
(40652)
课题(39245)
重点(39207)
国家社会(38571)
发展(37035)
(36435)
(36025)
(35498)
期刊
(155841)
经济(155841)
研究(91313)
中国(65618)
(64079)
农业(43544)
(39710)
科学(39054)
学报(38333)
管理(36345)
(35553)
金融(35553)
教育(32487)
大学(31154)
业经(29506)
学学(29349)
经济研究(23894)
技术(22913)
财经(21705)
问题(21489)
(20875)
(18893)
世界(18212)
(16831)
农村(15943)
(15943)
农业经济(15749)
国际(15070)
经济问题(14612)
(14121)
共检索到44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董江爱  
在梳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2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变迁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对村民自治政治实践的影响等问题,说明公共政策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支持和农民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作用,试图从中把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军亮  吴春梅  
建构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规范相契合的农民行为逻辑,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形成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以农村公共服务为场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陕西、河南、山东285户农户的问卷数据,揭示了基层民主的嵌入式建构背景下的农民行为逻辑,即公共利益和参与效果对农民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私人利益和公民权意识及其实现通过参与效果对农民参与行为有间接正向影响。这表明,农民对公共服务的有效参与,往往伴随着基层民主的嵌入式建构与农民行为逻辑的有机契合。建构农民行为逻辑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促进农民对公共服务的有效参与,须以强化公共利益为基础,以公民权意识的培育及其实现为动力,以参与效果提高为关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浩天  
政府公信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政府公信力的生成一方面受制于现代正式制度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又被传统制度惯性因素所羁绊,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的不断弱化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诱因。首先,村落局域的传统人际信任向现代市场机制的转向,建构了农村经济的起点。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限制了公众参与利益表达。其次,惠农政策的运行悖论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变异。最后,基层政府责任弱化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政府惠农政策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对政府行为进行合理分界,塑造有限政府。开展多视角的协作治理机制,提升政府公信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延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但也存在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不深入以及乡镇政府民主政治改革相对滞后等问题和不足。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治理机制改革,发展乡级民主政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规范化",最核心特征是基于"形式知识"的边界划定。"浑沌"作为对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内在机制的隐喻,即一种以"隐性知识"为前提的整体、连续、流动、统合的状态。在集体主义时期,农村生产生活的"浑沌"环境与治理方式的"浑沌"相互适应,社会目标可以被控制和诱导到与国家目标相融合的状态。1980年代开始推进的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逐渐打破了"浑沌"状态,在地方社会出现了大量与国家目标相对抗的矛盾冲突。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以提升基层政权合法性为目标,却降低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国家依然通过一系列行政控制机制驾驭地方行政目标。在规范化及其后果与国家目标控制机制的张力中,农村基层治理陷入困境。当"浑沌"的外在环境没有发生系统性变化时,在基层社会的治理现场,自上而下的"规范"若没有造成更多的社会冲突和不满,则必然在吸纳"隐性知识"的一线行政操作中,促生新的"浑沌"。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项继权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作者描述了乡村政权面临的财政短缺状况及其影响和后果。  作者认为 ,严峻的财政短缺导致基层政权和干部从农民身上过度地汲取税费和其他财政  资源 ,从而恶化了干群关系 ,滋生了政治上的强制和权力滥用 ,但是 ,当运行成本太高而政  府无力支付时 ,民主成为乡村治理的一种现实选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凤桥  
农村县政府对于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是不偏不倚还是持重此轻彼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某县的实地调查,发现体制性因素使县政府总体上偏向公立教育发展,但是体制性限制所留下的"缝隙"恰好成为民办教育发展的契机。当民办教育处于萌芽阶段,其发展水平不影响政府的政绩,政府对民办教育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政策;当民办教育通过自发形式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能够有利于实现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提升政府政绩表现时,政府会对其办学行为进行鼓励和支持。该个案调研和经济学研究理论启发我们,可以将竞争作为分析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戴艳清  孙英姿  
文章探究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的演变态势,明确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发展的突破方向与重点任务,提升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获得感。主要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重点剖析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文献文本,把握其不同要素的演变脉络,进而探究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的演变规律主要为行为视角的“普遍”中亦含“特殊”,过程视角的“变化”中亦有“不变”、结果视角的“积极”中亦存“消极”三种,同时蕴含着农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多元化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获得感日益提高的发展逻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泉  张涛  
农村金融是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活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在不断探索中向前发展,先后经历了计划金融、重新建立与调整、创新深化等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没有形成真正的金融制度;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先服务"先富"再服务"后富"、由计划到政府逐渐还权于市场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符合先城镇再农村的"二元金融"发展逻辑。面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全面深化改革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要求必须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实践普惠金融和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从而使农村金融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和赋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  周向阳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并演化。其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和资金由缺转余的基本经济背景有关。1996年之前,资金的短缺,使得政府的金融控制,主要着力于动员资本。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扮演着储蓄动员机器的角色,以获取城市和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短缺要素——资本。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推动了金融分割以及正式、非正式农村金融体系水平竞争格局的形成。行政抽取机制的存在,使得"资金离农"和"机构离农"成为必然。1996年后,资金供求形势逆转,由短缺走向过剩,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悖论,使得各种类型意图支农的政策安排相继出现,一个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形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学勇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继续深入进行必须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保障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西方福利国家在社会建设和福利分配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福利国家建构的基础、政治逻辑与发展趋势,能为我国制定和发展社会政策以及提高公民福祉提供宝贵的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芝  杨爱民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 ,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村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村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说明 ,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推进和扩大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形式和内容 ,以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文琼  
村镇两级是政策执行的直接推动者,也是政策效果自下而上反馈的第一个环节,这一反馈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政策监督的有效性。在发达地区富人治村的背景下,村干部对体制及体制资源的依赖性减弱,镇村两级的干部从偏闭合型关系向非闭合型关系转变。此外,基层政权深度嵌入村庄:以联村干部等为主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组织基础,在镇村之间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等的难题;通过对联村干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增加其推动政策落实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形成以基层政权深度嵌入村庄为基础的非闭合型乡村关系,这种乡村关系构成了政策监督强化的底层逻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  李慧中  苏晓馨  
已有文献在对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作用进行详细研究的同时,对其政治和社会效应却关注不足。视农村基层自治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和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特模型(Multilevel Mixed-effect Logistic Model),本文重点考察了地区间面向县级政府的财政分权对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可能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以显著为正的概率使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迈向更高的水平。本文尝试把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内生化于财政分权,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及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政策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琼欢  卢福营  
本文对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中的“派系”竞争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①“派系”竞争的特点 ;②“派系”竞争的积极意义 ;③引导派系竞争趋利避害 ,走向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