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0)
2023(11298)
2022(9614)
2021(8882)
2020(7495)
2019(17693)
2018(16962)
2017(32561)
2016(17826)
2015(20190)
2014(20134)
2013(20135)
2012(19154)
2011(17392)
2010(17378)
2009(16308)
2008(16280)
2007(14468)
2006(12474)
2005(11528)
作者
(51500)
(42962)
(42957)
(41197)
(27363)
(20685)
(19729)
(16782)
(16162)
(15113)
(14773)
(14408)
(13883)
(13522)
(13507)
(13506)
(12974)
(12806)
(12433)
(12426)
(10794)
(10596)
(10333)
(9843)
(9740)
(9683)
(9472)
(9302)
(8613)
(8606)
学科
(80349)
经济(80283)
管理(50501)
(46186)
方法(37693)
(36216)
企业(36216)
数学(34004)
数学方法(33784)
中国(24323)
(22699)
(21311)
(20170)
贸易(20158)
(19775)
(15964)
(15435)
环境(14972)
业经(14773)
地方(14467)
(13763)
农业(13665)
(12867)
财务(12849)
财务管理(12812)
企业财务(12209)
(12157)
银行(12131)
(12001)
金融(11999)
机构
大学(264330)
学院(259551)
(119884)
经济(117820)
管理(98544)
研究(94237)
理学(84893)
理学院(83943)
管理学(82774)
管理学院(82280)
中国(72526)
(56310)
科学(54614)
(54335)
(47631)
财经(43404)
研究所(43292)
(43138)
中心(42441)
经济学(39704)
(39684)
(37467)
业大(36585)
经济学院(36151)
北京(36067)
农业(34081)
(33869)
(33436)
师范(33118)
财经大学(32395)
基金
项目(171869)
科学(135789)
基金(127856)
研究(125731)
(111824)
国家(111014)
科学基金(94098)
社会(83170)
社会科(79071)
社会科学(79047)
基金项目(66590)
(63198)
自然(58370)
自然科(56997)
自然科学(56978)
教育(56774)
自然科学基金(56020)
(54499)
资助(53322)
编号(49035)
成果(40756)
(40459)
重点(39328)
(37758)
国家社会(36314)
(35013)
教育部(34782)
中国(33770)
课题(33484)
科研(33369)
期刊
(125283)
经济(125283)
研究(79484)
中国(49356)
(42410)
学报(40498)
(38485)
科学(37172)
管理(33129)
大学(30593)
学学(28690)
农业(26214)
教育(23598)
(23155)
金融(23155)
财经(22253)
经济研究(22117)
技术(20364)
(19237)
(17901)
业经(17882)
问题(17763)
(15432)
国际(15255)
世界(14847)
图书(14087)
技术经济(13484)
统计(13165)
(11891)
理论(11691)
共检索到388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思霞  卢洪友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将公共支出结构对环境质量的综合效应分解为六个部分:技术效应、消费者偏好效应、经济规模效应、要素替代效应、预算效应和收入管制效应。理论分析发现,如果技术效应、消费者偏好效应收入和管制效应占主导地位,提高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将改善地区环境质量。进一步基于地市一级的经验数据,文章检验了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提高非经济性公共支出显著减少了污染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并且该影响效应具有持续性。一个具体传导机制是:在技术、消费偏好和收入管制效应压力下,企业、政府和社会增加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污染治理力度的增强提高了环境质量。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欧阳红兵  张支南  
目的:分析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人口结构调整对城镇居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方法:构建非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结果:环境质量、人口年龄结构及其交互项对城镇居民医疗卫生支出有显著的影响,人口结构转型和环境质量恶化共同推动我国城镇居民医疗卫生支出井喷式增长。结论:人口结构转型、环境质量恶化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着的两大难题,医疗卫生系统的建设和改革必须高度重视这两大挑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倩  曾先峰  岳婧霞  
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将引致不同环境规制工具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出现差别。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假设:在产业结构低级化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最好,市场激励型工具次之,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工具再次之;而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地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工具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最佳,市场激励型工具次之,命令控制型工具再次之。本文采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东皇  沈坤荣  
扩大居民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构建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公共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公共支出总量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公共支出总量增长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2)在公共支出结构方面,只有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3)在社会文教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方面,社会文教费的增长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地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公共支出角度提出促进我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冲冲  周全林  
公共环境支出是实现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而财政分权体制又是影响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识别财政分权是否对地方政府公共环境治理行为存在负激励,利用200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维度探讨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公共环境支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收入分权还是支出分权,均与公共环境支出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证实了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公共环境治理行为存在一定的激励扭曲和约束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应当从制度环境、中央和地方财权与
[期刊] 改革  [作者] 詹新宇  王蓉蓉  
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满足辖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财税体制改革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会对其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产生影响。在测度中国229个地级市公共服务质量与财政压力的基础上,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产生了非线性影响,当地方政府承压超过一定限度时,财政压力将显著降低辖区公共服务质量;实证结果因地区、城市规模不同而呈现异质性;不同种类公共服务间的质量差异,源于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行为。为此,应将财政压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质量相对均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慧爽  
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中国为实现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2003—2012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模型以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以SO2排放量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为例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环境规制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是有差异的。因此,应采取形式多样和有地区差异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付文林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本身需要的多重性决定了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的多元特征。本文从中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出发,对省际人才竞争中的公共产品供给因素进行了考察,发现目前地方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会引起户籍人口增加。而关于公共支出竞争与人口流动的结构性特征的分析表明,知识、技术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在迁移中面临着明显的公共福利歧视,意味着中国目前人口迁移中存在典型的结构性障碍。这表明中央政府应对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给予稳定的财政支持,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构造相对一致的公共财政平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圆  赵莲莲  
考虑到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系统关联性,本文构建包含技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环境质量方程,并将其中的收入变量内生化,从而通过相应的弹性系数反映出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利用中国跨省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的短期作用要小于长期,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环境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间接引致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将超过规模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丁玮蓉  龚旻  
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对环境的影响有赖于财政体制是否能够为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能提供必要的预算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刻画环境污染水平,采用"制造业实际技术选择指数"来度量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实证检验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论表明:在预算制度软约束条件下,财政分权会导致环境恶化,并且晋升机制诱导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是这一影响的重要原因。此外,门槛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刺激地区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上述效应会进一步强化。但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在环境恶化的边际成本递增和居民忍耐度下降的压力下,上述效应会开始逐渐衰退。因此,为了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宗义  李继波  刘亦文  
通过构建环境复合污染指数,采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各省域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进一步扩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空间滞后模型验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还得出中国省域环境质量不仅受到邻近区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还受到区域间结构性差异的误差冲击,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空间因素会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宗义  李继波  刘亦文  
通过构建环境复合污染指数,采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各省域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进一步扩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空间滞后模型验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还得出中国省域环境质量不仅受到邻近区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还受到区域间结构性差异的误差冲击,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空间因素会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鸣  
文章基于收入差距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假设的基础上,以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曲线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理论依托,验证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工业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芬  张静蕊  
文章利用2004—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数据,综合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质量分布的空间特征,并研究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之间的环境质量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为核心的高污染集聚区和以新疆为中心的低污染集聚区;我国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地区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邻近区域的环境质量会相互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