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1)
- 2023(12834)
- 2022(10725)
- 2021(10172)
- 2020(8528)
- 2019(19554)
- 2018(19023)
- 2017(37289)
- 2016(19613)
- 2015(21377)
- 2014(20841)
- 2013(20546)
- 2012(18704)
- 2011(16568)
- 2010(16387)
- 2009(14750)
- 2008(14096)
- 2007(12302)
- 2006(10535)
- 2005(8933)
- 学科
- 济(88772)
- 经济(88690)
- 业(62298)
- 管理(52216)
- 农(51809)
- 方法(42383)
- 数学(39185)
- 企(39136)
- 企业(39136)
- 数学方法(38786)
- 农业(34926)
- 业经(23473)
- 财(23319)
- 中国(21045)
- 贸(18792)
- 贸易(18787)
- 易(18454)
- 地方(17098)
- 制(15948)
- 务(13158)
- 财务(13127)
- 财务管理(13088)
- 出(13017)
- 学(12739)
- 发(12675)
- 企业财务(12514)
- 农业经济(12478)
- 技术(12284)
- 体(11785)
- 收入(11649)
- 机构
- 学院(267445)
- 大学(263765)
- 济(118893)
- 经济(116951)
- 管理(110818)
- 理学(97644)
- 理学院(96791)
- 管理学(95310)
- 管理学院(94814)
- 研究(81477)
- 中国(64609)
- 农(56427)
- 财(52700)
- 京(52037)
- 科学(46626)
- 业大(43060)
- 农业(42682)
- 财经(42497)
- 中心(41126)
- 经(39167)
- 江(37979)
- 经济学(37629)
- 所(37287)
- 经济学院(34441)
- 研究所(33731)
- 经济管理(32140)
- 范(31851)
- 财经大学(31615)
- 师范(31546)
- 北京(31172)
- 基金
- 项目(190055)
- 科学(152755)
- 基金(142481)
- 研究(141786)
- 家(122332)
- 国家(121276)
- 科学基金(106819)
- 社会(94994)
- 社会科(90105)
- 社会科学(90085)
- 基金项目(75563)
- 省(73661)
- 自然(66629)
- 自然科(65174)
- 自然科学(65164)
- 自然科学基金(64029)
- 教育(63330)
- 划(60261)
- 编号(57662)
- 资助(57289)
- 成果(44796)
- 部(43326)
- 重点(41656)
- 发(41210)
- 国家社会(41021)
- 创(39919)
- 教育部(37889)
- 人文(37785)
- 创新(37355)
- 制(37087)
- 期刊
- 济(123876)
- 经济(123876)
- 研究(71543)
- 农(60370)
- 中国(46686)
- 农业(41135)
- 财(39713)
- 学报(37951)
- 科学(36239)
- 管理(34929)
- 大学(31491)
- 学学(30145)
- 业经(27463)
- 融(26443)
- 金融(26443)
- 技术(22743)
- 财经(20506)
- 教育(19085)
- 问题(18618)
- 经济研究(18563)
- 业(18506)
- 经(17482)
- 农业经济(14900)
- 农村(14748)
- 村(14748)
- 统计(14219)
- 版(14156)
- 世界(13983)
- 技术经济(13158)
- 图书(13094)
共检索到379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娟 张克中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公共支出与减贫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4~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性公共支出对减贫存在显著效应,但科教文卫支出作用并不显著。社会救济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75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402个百分点,农业性公共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84个百分点。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排序为:农业性公共支出>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减贫 农村贫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为杰
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运用全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央政治集权—地方经济分权的情况下,公共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具有一定的制度特征。现实中地方政府倾向于生产性支出,忽视民生性支出。但是,前者对滞后期的增长效应相对较小,而后者对滞后期增长的效应较为明显。研究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根源在于面对较强的政治激励、经济激励与较小的公众声誉机制约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舜 王天维
公共需求是影响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在公众通过公共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上。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公众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不同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降低了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比重,增加了生产性支出比重;呼吁机制具有增进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降低生产性支出的效果。"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方式与呼吁机制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民生支出项目的偏好同质性越高,呼吁机制的正向影响效应越明显。表明公众需求偏好表达会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效果存在冲突,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公共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促进公共品供需均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力朋; 陈锦然;
利用中国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后,农业信贷支持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0.146%;但是,与民生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相比,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较小,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提高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创新信用模式,丰富农村信贷产品种类;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村金融整体效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兴文 邢斯达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门槛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以流通产业为例,选取我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依据内生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假说理论,从总体减贫、内部要素、区域差异、空间溢出等四个维度提出假设,讨论流通产业发展能否有效减少贫困。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减贫效应,且在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减贫效应表现突出;流通产业发展内部要素减贫效应存在显性差异;信息化水平减贫效应最大,劳动力、交通投资次之,人力资本减贫效应有待挖掘;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存在区域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显著且高于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减贫效应 效应测度 空间计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涛 周业安
分税制的实施在中国的多级政府体制内部形成了事实上的财政分权体制,这种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可能展开竞争。究竟这种支出竞争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表现为策略互补还是策略替代?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各省份人均实际本级财政支出总量和行政管理费支出表现出显著的策略替代特征,而各省份人均实际基本建设、教育、科学、医疗卫生、预算外等支出都表现出显著的策略互补特征;此外,各省份人均实际本级财政支出总量、基本建设和行政管理费支出都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分权 支出竞争 路径依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凌霄 南永清 张忠根
文章基于中国1997~2013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种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老龄化、健康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健康支出和居民健康支出均对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一正向作用会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强化。老龄化趋势对健康支出的经济正效应的增强作用非常稳健。进一步的分组稳健估计显示:分时段看,政府(居民)健康支出的经济正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增大;分区域看,健康支出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正向经济影响呈现由东到西递减的态势;从结构上看,老龄化与健康支出占比的交互项也对经济增长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健康支出的扩大对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
健康支出 老年抚养比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俊英
在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调整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支出规模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公共支出已经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公共支出总量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经济建设性支出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公共服务支出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协调发展效应。据此,本文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公共支出 经济协调 效率 结构 公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凤华 叶初升
在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问题上,大量的实证研究仅仅用经济增长以及伴随增长过程的收入分配状态作为解释变量,其结论与现实的契合性不够稳定。通过在计量模型中加入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扶贫与发展政策等关键性的中间变量,并采用跨越"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和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两个发展时期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在农村减贫中具有重要地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与现有的大量实证研究结论不同,本研究表明不同产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是不同的,三次产业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因此,新时期反贫困战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春 崔万田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制。选取中国25个省份2000-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层面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区域层面上,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贫困减少的作用最大,东部地区最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技能等减贫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减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常亮 张益
关于土地确权会促进还是抑制农村劳动力迁移,现有研究尚无定论。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将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分解为失地风险降低效应和土地投资激励效应,利用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宏观视角对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引入面板门槛模型探讨该影响效果在不同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土地确权主要发挥了失地风险降低效应,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迁移,尤其是对常年外出和省外迁移的促进效应更大。(2)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南方地区较强,而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则不显著。(3)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存在以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门槛效应,当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时,确权对劳动力迁移无显著影响;只有当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门槛值后,确权才会对劳动力迁移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以确权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迁移,除了明晰产权以外,还须同步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建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储德银 闫伟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抑或挤入效应是理论界最近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诠释地方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机制以及模型建立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而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本文最后针对地方政府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颖
中国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和谐社会建设道路上的一大挑战。究竟什么导致了中国刑事犯罪率的不断攀升?在减少刑事犯罪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有力措施?本文试图从政府民生支出的角度对之加以解释。本文首先在文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假说;然后利用中国(1995—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进行验证;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民生支出的增加对刑事犯罪率的攀升具有抑制作用;但随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民生支出对刑事犯罪率的抑制作用逐渐被削弱。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政府必须转变控制犯罪率的策略,从简单的通过国家机器维稳走向关注民生的道路。
关键词:
民生支出 财政分权 刑事犯罪率 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口结构与经常项目收支——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来自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城市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对贫困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农村金融扶贫效果分析——基于我国26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中国式分权、政府治理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FGLS与System-GMM实证
政府审计对公共支出减贫成效的影响——基于H省51个贫困县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