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02)
- 2023(19361)
- 2022(16730)
- 2021(15677)
- 2020(13058)
- 2019(30322)
- 2018(29664)
- 2017(56350)
- 2016(30135)
- 2015(34145)
- 2014(33949)
- 2013(33580)
- 2012(31134)
- 2011(28142)
- 2010(28053)
- 2009(26106)
- 2008(25422)
- 2007(22061)
- 2006(19540)
- 2005(17540)
- 学科
- 济(138470)
- 经济(138325)
- 管理(85630)
- 业(80579)
- 企(64295)
- 企业(64295)
- 方法(59895)
- 数学(52656)
- 数学方法(51984)
- 中国(36331)
- 农(35885)
- 财(33008)
- 地方(28456)
- 业经(28110)
- 学(27812)
- 贸(26558)
- 贸易(26545)
- 易(25812)
- 农业(24608)
- 制(22971)
- 理论(19592)
- 和(19539)
- 融(19207)
- 金融(19205)
- 环境(19140)
- 务(19008)
- 财务(18930)
- 财务管理(18882)
- 银(18762)
- 银行(18719)
- 机构
- 大学(434772)
- 学院(429577)
- 济(184447)
- 经济(180840)
- 管理(168235)
- 研究(148904)
- 理学(145485)
- 理学院(143872)
- 管理学(141276)
- 管理学院(140503)
- 中国(113414)
- 京(92581)
- 科学(88906)
- 财(83630)
- 所(73947)
- 中心(67919)
- 农(67232)
- 研究所(67025)
- 财经(66703)
- 江(61870)
- 业大(61514)
- 经(60825)
- 北京(58782)
- 经济学(57457)
- 范(56369)
- 师范(55850)
- 院(54055)
- 农业(52300)
- 经济学院(51659)
- 州(49940)
- 基金
- 项目(290985)
- 科学(229473)
- 基金(213822)
- 研究(212406)
- 家(186185)
- 国家(184689)
- 科学基金(158790)
- 社会(136705)
- 社会科(129673)
- 社会科学(129638)
- 基金项目(111929)
- 省(109912)
- 自然(101670)
- 自然科(99342)
- 自然科学(99320)
- 自然科学基金(97553)
- 教育(97009)
- 划(93021)
- 资助(89134)
- 编号(85465)
- 成果(69688)
- 部(65109)
- 重点(64819)
- 发(61742)
- 创(59221)
- 课题(57978)
- 国家社会(57714)
- 教育部(56398)
- 科研(55443)
- 创新(55438)
- 期刊
- 济(201950)
- 经济(201950)
- 研究(130831)
- 中国(82473)
- 学报(67394)
- 财(63997)
- 科学(62190)
- 管理(62147)
- 农(61262)
- 大学(52031)
- 学学(48781)
- 教育(44327)
- 农业(42429)
- 技术(37928)
- 融(37826)
- 金融(37826)
- 经济研究(33410)
- 财经(33333)
- 业经(29917)
- 经(28667)
- 问题(26221)
- 图书(24660)
- 贸(23732)
- 业(22278)
- 统计(22120)
- 技术经济(22008)
- 世界(20736)
- 国际(20714)
- 理论(20602)
- 版(19736)
共检索到647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颖
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支出可分为一般性公共支出和专项扶贫支出。根据2002—2008年中国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模拟21世纪以来政府一般性公共支出、政府专项扶贫支出、农民自筹生产支出等各自对贫困县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贡献情况。实证发现,政府专项扶贫支出按类型看,扶贫发展资金绩效最好,贴息贷款绩效最差。专项扶贫支出按投向看,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不显著。一般性公共支出投向农业、科教对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作用都显著正相关。必须及时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的投资方向与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支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减缓贫困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支出 经济增长 贫困 贫困县 农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小云 于乐荣 齐顾波
本文利用2000~2008年分省的经济增长和贫困数据研究中国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的关系,包括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的趋势,以及经济增长和不同产业增长对不同区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对减少贫困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但贫困减少的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贫困发生率对人均GDP的弹性绝对值为1.09,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然而,各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贫困减少速度以及贫困发生率对人均GDP的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部门的增长仍然具有较高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减少贫困 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儒 孟书敏 姜军
人力资本是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贫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如此。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陕西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在引入人均物质资本水平相近县经济增长比较分析后发现,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县域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进而提出大力发展贫困县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贫困县域 人力资本 基础教育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颖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式扶贫以增长减贫困的农村反贫困战略取得辉煌的成绩,然而新世纪以来却出现经济依然持续增长但贫困下降趋缓的态势,如何调整战略更好地反贫困成为中国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贫困指数的分解,实证分析2002—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的影响,在通过贫困弹性和贫困减少指数的计算分析我国目前开发式扶贫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对农村反贫困依然有效,但是收入分配恶化在不断抵消增长的减贫效应。收入分配恶化不仅在城乡间存在而且在农村内部更为突出,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成为新世纪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贫困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雁兵 郭瑞 史晋川
治理能力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本文将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分为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构建官员能力偏向型增长模型,首次考察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对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上,官员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转化率边界、要素替代弹性和要素相对供给存在最优组合。通过构建由百强县和贫困县组成的846个县级行政单位2006—2015年县委书记个体特征和辖区经济增长匹配数据,将教育背景与工作履历分别视为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代理指标,首次定量识别县级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存在个体效应。个体教育效应和个体履历效应均存在,且分别在百强县和贫困县更加突出。二是存在匹配效应。研究生学历教育背景和综合任职工作履历个体特征的县委书记更有助于百强县经济增长,经管类专业教育背景和基层提拔工作履历个体特征的县委书记更有助于贫困县经济增长。使用县级尺度DMSP-OLS、NPP-VIIRS灯光数据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上述发现。本文研究表明要重视官员经济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缓解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泉 鲁科技 李梦
中国自1986年实施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证检验。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利用2007~2016年全国6个省份296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非但没能有效提升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对其有持续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然而贫困县政策并未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正向干预农产品价格能有效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讲,立足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有效投资,以及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于提升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和占琼 赵秀琴 柴正猛
文章采用面板VAR模型,用全国524个国家级贫困县2001—2015年的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依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有持久的拖累效应,但随着经济发展拖累效应逐渐减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只是金融可及性的格兰杰原因,且存在区域差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变动的解释能力较弱且呈东、中、西部地区逐级减小的特点。金融扶贫政策是重要的,但单纯依靠金融扶贫难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实施区域差异化扶贫政策非常重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狄欧 吴家琴
本文采用我国592个贫困县20082015年的统计数据,提出了贫困县经济增长趋同的计量分析框架,分别对其经济增长是否存在σ趋同、β绝对趋同和β条件趋同进行了检验,并深入剖析了影响贫困县σ趋同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贫困县实现经济趋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狄欧 吴家琴
本文采用我国592个贫困县2008~2015年的统计数据,提出了贫困县经济增长趋同的计量分析框架,分别对其经济增长是否存在σ趋同、β绝对趋同和β条件趋同进行了检验,并深入剖析了影响贫困县σ趋同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贫困县实现经济趋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善平 胡祥兵
有效地避免非效率投资是提升公共支出减贫成效的关键所在,政府审计作为依法监管政府财政收支行为、降低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理应在提升公共支出减贫成效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以2011~2015年H省51个贫困县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在验证县级层面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成效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审计变量,深入分析政府审计对公共支出减贫成效的长短期影响。研究发现:县级层面各项公共支出能够对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增长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加入政府审计变量后,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农林水事务支出、教育支出的减贫成效提升;对于惠农补贴支出,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对于医疗支出,政府审计在长、短期内均没有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审计治理成效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沈坤荣
随着中国贫困结构的变化,相对贫困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本文基于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验数据,对中国的相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描述和分析。研究显示:(1)在时间上,中国的相对贫困水平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城乡内部相对贫困水平的上升速度存在差异,在空间结构上,城镇与农村的相对贫困具有共同运动的特征,不仅如此,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相对贫困与经济的发展速度有关,而与经济所处的水平没有关系;(2)中国相对贫困的产生和日趋严重主要来自于财富初始分配环节中劳动力要素价格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而财政在减缓初始分配环节造成的相对贫困方面作用又非常有限,尤其是医疗卫生支出某种程度上还进一步扩大了相对贫...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相对贫困 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郗曼 付文林 范燕丽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贫困县的财政依赖,这是否会对地区减贫增收效应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3—2018年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识别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县委书记贫困经历是否影响贫困县财政依赖与地区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国家级贫困县对于上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对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产生的抑制作用越大;(2)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依赖程度不同、所属区域不同,以及是否处于少数民族省区,均会导致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当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具有贫困经历,其所管辖地区的财政依赖所造成的降低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会得到有效改善,该调节效应主要通过工业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三个渠道起作用。本文不仅从财政依赖的视角拓展了国家级贫困县减贫增收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调整优化扶贫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春华
本文考察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支出共同作用下,资本技术构成变动及其驱动效应分解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省界贫困县与非省界贫困县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资本技术构成的质量型产出增长效应在非贫困县、贫困县全样本以及省界贫困县中都是显著的,产出抑制效应则在非贫困县和省界贫困县中都显著存在。第二,非省界贫困县既没有非贫困县所具备的市场机制优势也没有省界贫困县扶贫政策方面的政策红利优势,其资本技术构成无法体现出质量型产出增长效应,主要表现出水平型产出增长效应。第三,省界贫困县的政府财政支出不仅会通过挤出效应抑制该地区经济增长,而且会通过与资本技术构成水平型增长效应的交叉作用为“僻壤”省界贫困县注入增长动力。非省界贫困县政府财政支出则可以显著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又会因其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产出抑制效应阻碍该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澹远 陈始发
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变量。本研究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共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问题。得到以下结论:①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有待提升。除了经济获得感相对较高外,农村贫困人口的政治获得感、福利获得感和社会获得感相对偏低。②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配置方式或不同的配置渠道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各个维度的影响不同。其中,“输血性”扶贫资源配置方式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了较大的获得感,而“造血性”扶贫资源配置方式尚未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较大的获得感。要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开发就必须实现公共性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启示:①要积极倡导以资产为基础的新时代扶贫开发政策;②要尽快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扶贫资源配置方式;③要努力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福利的供给制度;④要着力增强2020后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识别的公正性。
关键词:
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 农村贫困人口 获得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80—2005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基于2001年~2010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也论银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基于1992~2012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版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8—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亲贫式支出与国民幸福——基于中国幸福数据的实证研究
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教育支出、经济开放度与地区间教育水平差异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官员历练、经济增长与政治擢升——基于1978~2008年中国省级官员的经验证据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基于1994年-2008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