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5)
2023(9905)
2022(8242)
2021(7608)
2020(6264)
2019(13631)
2018(13471)
2017(25876)
2016(13706)
2015(15098)
2014(14387)
2013(13648)
2012(12212)
2011(11040)
2010(11084)
2009(10762)
2008(10154)
2007(8846)
2006(7815)
2005(7075)
作者
(35494)
(29911)
(29808)
(28339)
(18764)
(14164)
(13459)
(11490)
(11232)
(10488)
(10179)
(10007)
(9503)
(9272)
(9194)
(9073)
(8922)
(8832)
(8600)
(8482)
(7315)
(7241)
(6969)
(6864)
(6653)
(6616)
(6520)
(6513)
(6001)
(5794)
学科
管理(46167)
(45776)
经济(45683)
(39422)
(34205)
企业(34205)
(18569)
方法(16884)
(15695)
(14351)
中国(13888)
数学(13849)
数学方法(13658)
业经(12717)
(11117)
财务(11091)
财务管理(11066)
(10899)
企业财务(10505)
(9981)
体制(9280)
(9136)
银行(9127)
农业(9001)
(8921)
贸易(8917)
(8715)
(8702)
(8488)
金融(8485)
机构
学院(184318)
大学(182499)
(73706)
经济(72159)
管理(71283)
理学(61090)
理学院(60444)
管理学(59547)
管理学院(59191)
研究(58796)
中国(45763)
(40078)
(37021)
科学(33683)
财经(30629)
(27947)
(27880)
(27701)
中心(27456)
(26725)
业大(24814)
研究所(24807)
(23580)
师范(23377)
经济学(23191)
财经大学(22778)
北京(22639)
(22012)
(21945)
经济学院(20817)
基金
项目(124478)
科学(99582)
研究(94993)
基金(91580)
(79083)
国家(78449)
科学基金(68225)
社会(62591)
社会科(59281)
社会科学(59273)
基金项目(48193)
(48121)
教育(43427)
自然(42036)
自然科(41037)
自然科学(41029)
(40422)
自然科学基金(40299)
编号(39375)
资助(35250)
成果(32317)
(30399)
重点(28190)
(27868)
(26879)
课题(26561)
国家社会(26501)
(26372)
创新(25151)
(24842)
期刊
(84658)
经济(84658)
研究(54902)
中国(38644)
(33572)
管理(26824)
学报(25760)
(25495)
科学(25105)
大学(20327)
教育(20300)
学学(19252)
(17734)
金融(17734)
农业(16817)
财经(15503)
业经(15332)
技术(14140)
经济研究(13588)
(13373)
问题(10811)
图书(9125)
财会(8922)
(8780)
(8696)
现代(8397)
会计(8173)
(8132)
科技(8125)
理论(8012)
共检索到276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昭军  孟鹏  王玉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保护中公权力对土地权利进行限制的法权基础与耕地保护立法中完善公权管制的路径。研究方法:演绎推理。研究结果:公共役权构成耕地管制的权力依据,亦为土地权利人因受此种限制而获得相应补偿提供支撑。耕地上负担由土地物权和公共役权组成的公私二元权利(力)结构。当前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存在管制目的的片面性、管制方式的单一性和管制链条的残缺性等问题,急需在耕地保护相关立法中予以完善。研究结论:耕地保护立法应遵循公共役权的法权逻辑,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将管制对象由耕地用途扩及质量,明确管制的边界,由单一管制转向激励性管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原则和灵活多元的补偿方式,完善管制链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沈守愚  陈利根  
耕地管制立法设想沈守愚陈利根一、总则⒈耕地管制应坚持下列原则:保证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严格控制城市扩大用地,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节约用地,优化配置,保护耕地,实现动态平衡;加强国土忧患意识,优先保证农业需要,城镇发展规划与耕地管制相一致。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旭华  
地役权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共同采用的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制度。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实施,在我国才真正确立这项制度。确立地役权制度的目的,是要在土地现有惯常效用的基础上,使土地得到最大程度利用。但我国地役权制度实施10多年来效果并不理想,在土地开发利用中鲜有涉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贾中骥  
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贾中骥完善耕地的总量控制、利用、保护、占用、补偿、开发、预警制度,强化耕地保护管理,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有效举措。(一)保护耕地是关系到我国12亿人口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必坚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占用的发展收益归于耕地占用当事人及所在地,即"实化";耕地保护的安全收益惠及一国公民及国家,即"虚化"。现行耕地占用税制度未能消解耕地占用"实化"与耕地保护"虚化"之间的张力,应当从税名替代、税率调整、税收归属及税收用途耕地保护相关性进行制度调整,在税收法定化过程中促进税收效率及公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荧  
通过梳理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制度的4个阶段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经历了产权从缺失到确定,再到建立起总量控制下的计划命令的配置机制,再到当前朝着经济措施的配置机制转变的发展过程。当前,作为新增耕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浙江指标交易、重庆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改进了耕地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作为现存耕地的发展权的价值补偿机制——成都耕地保护基金机制改进了耕地的产业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然而,现有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耕地发展权种类设置不完全、产权归属不明晰、权能实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锐  房昀玮  
研究目的:探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用途管制相适应的耕地权利人市场化补偿机制,为耕地保护法建立公平、长效耕地补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耕地保护责任承担出现了错位,并且随着耕地用途管制的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明显不足。立法上应当建立以耕地发展权为基础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发展权是耕地非农建设和非粮种植的权利,属新型用益物权,由耕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享有。应建立耕地发展权银行,推动耕地发展权转移,发展权受让人不仅要支付新增指标(限额)交易的费用,还应支付以所在地区指标(限额)交易价格为标准的费用,用以补偿既有耕地权利人。研究结论: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严格用途管制,是对耕地权利人耕地发展权的限制,应以耕地发展权转移建立与耕地用途严格管制相适应的耕地补偿制度,以保障地区公平发展,提高耕地保护积极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艳松  翟刚  赵玉领  王光峰  
本文从升级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背景出发,全面分析总结了补充耕地项目全程监管制度设计及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为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郧文聚  汤怀志  桑玲玲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把耕地保护红线放在首要和优先位置,是未来我国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平稳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和战略抉择。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关键在于树立统一的耕地系统认知,围绕提升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水平,将全要素认知耕地资源、全过程保护耕地资源、全方位管控耕地资源作为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  居琦  王莎  
耕地生态补偿是生态扶贫的重要方式,生态扶贫旨在实现不同层次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力求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且该目标实现要求依托科学合理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而法政策学探讨在设计法律制度时如何兼顾效率和正义,恰为法律制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本文在对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及实践进展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两者的协同关系,论证生态扶贫协同下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基于法政策学视角,剖析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统合的维度与限度,依据"制度目标—制度工具—制度模式—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  居琦  王莎  
耕地生态补偿是生态扶贫的重要方式,生态扶贫旨在实现不同层次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力求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且该目标实现要求依托科学合理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而法政策学探讨在设计法律制度时如何兼顾效率和正义,恰为法律制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本文在对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及实践进展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两者的协同关系,论证生态扶贫协同下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基于法政策学视角,剖析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统合的维度与限度,依据"制度目标—制度工具—制度模式—制度基准"逻辑进路探寻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的路径,以实现制度构建体系化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连峰  黄英  
当前农业生产片面追求耕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本身具有的生态价值,导致耕地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面临的不利影响愈发严重。为有效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冲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势在必行。然而,当前我国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内生的立法架构和外化的运行目的方面均存在问题,亟待完善。本文通过汲取西方相关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探讨完善我国特色的耕地补偿法律制度,以实现农村“生态振兴”宏伟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房昀玮   刘锐  
<正>核心提示本文认为,有关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及部门规章应当明确耕地“非粮化”管控的限度,并且根据不同的管控强度配套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以确定公权力行使的边界,并平衡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保障与耕地权利人的经营自主权。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有关耕地“非粮化”管控的政策文件,耕地“非粮化”整治和预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2023年12月出台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在《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基础上,
关键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洋  董雨瑞  李姿莹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要素,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兼具储碳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载体。协调好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厘清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论证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的制度可行性,明确二者间制度协同具有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防范粮食风险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研究表明,现有制度安排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管理体制等领域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进行整体性制度统筹。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前提下,科学提升耕地质量,以耕地碳汇市场交易为抓手,通过立法补足耕地非粮化和耕地碳汇交易规则,构建耕地碳汇多元化市场实现机制,完善耕地规划和用途管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制度配套来推动二者间协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邓伟  
税收法律关系债务说凸显了税收确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税收确定定性为一项权利有比较充分的理由。税收确定权主体包括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其效力包括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该权利配置存在四种模式。税收确定权在外延上与现有制度和理论也是自洽的。据此,对我国《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分析,发现《草案》仅将税收确定权视为税务机关的权利,且税收确认并非法定程序,如此将导致纳税申报与税收确认关系不清,并可能造成纳税人缴税的依据逻辑混乱。为此,需要根据税收确定权的基础理论,对《草案》部分条文进行修改,以实现法律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