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2)
- 2023(6104)
- 2022(4948)
- 2021(4454)
- 2020(3565)
- 2019(7855)
- 2018(7638)
- 2017(14791)
- 2016(8062)
- 2015(8978)
- 2014(8796)
- 2013(8931)
- 2012(8173)
- 2011(7341)
- 2010(7582)
- 2009(6935)
- 2008(6686)
- 2007(6181)
- 2006(5559)
- 2005(4997)
- 学科
- 农(43692)
- 业(34112)
- 济(33323)
- 经济(33289)
- 农业(29108)
- 管理(17545)
- 业经(13092)
- 中国(11997)
- 企(9820)
- 企业(9820)
- 农业经济(9753)
- 方法(9214)
- 制(8879)
- 村(8872)
- 农村(8868)
- 服务(8761)
- 数学(8535)
- 数学方法(8487)
- 发(8127)
- 地方(7889)
- 财(7729)
- 劳(7260)
- 劳动(7260)
- 工作(7160)
- 贸(7120)
- 贸易(7110)
- 发展(7023)
- 展(7019)
- 易(7011)
- 土地(6876)
- 机构
- 学院(112921)
- 大学(107658)
- 济(51380)
- 经济(50369)
- 管理(46116)
- 农(40556)
- 理学(40079)
- 理学院(39772)
- 管理学(39350)
- 管理学院(39145)
- 研究(37011)
- 农业(30439)
- 中国(29963)
- 业大(23561)
- 京(21774)
- 财(21235)
- 科学(20796)
- 中心(19054)
- 农业大学(18543)
- 江(18136)
- 所(18071)
- 财经(16315)
- 研究所(16071)
- 经济管理(15977)
- 经(14994)
- 经济学(14517)
- 业(14495)
- 省(14240)
- 范(14139)
- 师范(14055)
- 基金
- 项目(77252)
- 研究(62039)
- 科学(61280)
- 基金(55494)
- 家(47495)
- 国家(46948)
- 社会(41253)
- 科学基金(40525)
- 社会科(38659)
- 社会科学(38648)
- 省(31542)
- 基金项目(29726)
- 编号(28175)
- 教育(25935)
- 农(25451)
- 划(24491)
- 自然(22880)
- 自然科(22339)
- 自然科学(22335)
- 成果(22247)
- 自然科学基金(21953)
- 资助(20744)
- 发(18668)
- 部(17620)
- 国家社会(17541)
- 课题(17029)
- 制(16920)
- 业(16682)
- 重点(16463)
- 创(16062)
共检索到176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礼连 程名望 张珩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利用2015-2020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公共就业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并且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公共就业服务均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不同维度的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工作稳定性和福利保障等维度的就业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工作强度维度的就业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第三,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就业信息渠道和职业技能对农民工就业质量产生影响;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在老一代、低收入、女性和低就业质量等农民工群体中更为显著,说明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底层保障型”特征。基于此,建议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构建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服务平台,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公共就业服务 农民工 就业质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邓睿
在中国基层工会组织和农民工会员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关于工会参与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实际作用却受到质疑。基于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借助2014年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回归、匹配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工会组织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具体来看,工会会员身份有助于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提高其签订长期固定劳动合同的概率,同时对其参与城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能直接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强度。此外,工会会员身份对低就业质量水平农民工的积极效应更为强烈,而对高就业质量水平农民工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小勇 黄静 郭慧颖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外来务工住户数据,考察了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了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代际差异。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工就业质量越高,表现在教育能够提高工资、降低工作时间、提高稳定性和改善福利;接受职业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但不同类型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教育更能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工作经验、务工距离和工作获取方式等个体特征变量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这些影响也存在代际差异。提出政府部门应重视教育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卿涛 闫燕
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构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部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基本层次需求已得到改善,但是较高层次方面仍需大幅提高,如劳动安全意识、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缺乏,工作得不到认可等。因此,要深入研究西部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这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西部 农民工 就业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海秋
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状是就业岗位不稳定。一是劳动合同普遍呈现短期化,用人单位劳动合同一年一签的做法成主流。二是职业稳定性差。三是劳务工和临时工比例扩大。不少企业在一些基础岗位广泛采用劳务工,部分企业的劳务工人数远远超过正式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工作转换被认为是从业者提升就业质量最快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而农民工非农职业转换频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一个普遍现象,工作转换能否有效提升其就业质量?本文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在区分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的情况下,探讨了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就业质量总指数来看,工作转换显著降低了受雇就业者的就业质量,而对自营就业者的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将就业质量通过分指标表示时,发现工作转换降低了受雇就业者的收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和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增加了劳动时间。而对自营就业者而言,工作转换对工作时间和收入有显著负影响,但对养老保险参与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采用"三年内是否变换过工作"重新定义工作转换,估计结果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关键词:
工作转换 就业质量 受雇就业 自营就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教育投入是否为农民工带来了非货币化的收益——幸福感?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采用单方程回归和联立方程估计的似不相关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前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工幸福感具有较为稳健的负向效应。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加班时间、职位晋升和城市融入感这三个因素显著强化了教育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负向作用,而社保水平则显著减弱了这一负效应。
关键词:
教育程度 幸福感 农民工 非货币性收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教育投入是否为农民工带来了非货币化的收益——幸福感?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采用单方程回归和联立方程估计的似不相关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前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工幸福感具有较为稳健的负向效应。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加班时间、职位晋升和城市融入感这三个因素显著强化了教育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负向作用,而社保水平则显著减弱了这一负效应。
关键词:
教育程度 幸福感 农民工 非货币性收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有研究认为,工作转换是农民工群体为了提高其就业质量(工资水平)进行的主动选择,而现实中工作转换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有待深入考察。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在区分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工作转换前的就业状态,考察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与其转换前的就业状态有关,转换前就业质量越高,转换后就业质量提升空间越有限,工作转换对原本处于低质量就业状态的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更大的提升作用;参加养老了保险以及有固定或长期劳动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玉军
就业是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够帮助农民工顺利实现就业,提升就业质量;能够完善农民工救助体系,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在中国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助于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秀茹 郑玉刚
农民工的就业直接关系其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但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就业歧视是多方面的,这些歧视,不仅严重打击了农民工的就业积极性,而且对经济、政治、社会都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了不同群体的矛盾,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服务现状,加强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变政府的就业服务管理职能。
关键词:
就业歧视 农民工 服务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微微
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民工就业的作用机理,之后使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带动农民工就业。这说明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就业创造要高于就业破坏。从分地区的视角来看,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农民工就业效应更加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与大量的农民工的输出所导致。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则由于农民工输入量的限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就业效应较弱。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农民工 就业 区域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启超
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社会网络内生化的工作搜寻模型,从理论层面探讨社会网络影响农民工正规就业的机理;其次,基于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借助社会网络渠道搜寻对农民工就业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不利于农民工实现正规就业在使用条件混合估计法和异方差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以及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Heckman选择模型处理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不利于农民工进城后的人力资本投资,会降低农民工正规就业的概率。基于此,应建立乡城就业信息的互通渠道,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正规就业 工作搜寻效率 农民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