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6)
- 2023(2925)
- 2022(2471)
- 2021(2174)
- 2020(1997)
- 2019(4186)
- 2018(4341)
- 2017(7978)
- 2016(4189)
- 2015(4784)
- 2014(4909)
- 2013(4872)
- 2012(4588)
- 2011(3878)
- 2010(4030)
- 2009(3516)
- 2008(3658)
- 2007(3397)
- 2006(2834)
- 2005(2556)
- 学科
- 管理(21382)
- 业(19956)
- 企(18292)
- 企业(18292)
- 济(15294)
- 经济(15282)
- 技术(10621)
- 财(8716)
- 方法(6701)
- 制(6116)
- 务(6074)
- 财务(6063)
- 财务管理(6051)
- 技术管理(6023)
- 企业财务(5813)
- 数学(5792)
- 数学方法(5724)
- 银(4959)
- 银行(4947)
- 行(4693)
- 体(4089)
- 融(4074)
- 金融(4074)
- 中国(3976)
- 体制(3746)
- 业经(3565)
- 农(3461)
- 学(3050)
- 人事(2929)
- 人事管理(2929)
- 机构
- 大学(60172)
- 学院(59856)
- 管理(25103)
- 济(23597)
- 经济(22999)
- 理学(21115)
- 理学院(20906)
- 管理学(20660)
- 管理学院(20524)
- 研究(19173)
- 中国(16150)
- 财(13210)
- 京(13009)
- 科学(11421)
- 所(9871)
- 财经(9776)
- 中心(9616)
- 江(9596)
- 农(9425)
- 业大(8945)
- 经(8927)
- 研究所(8712)
- 北京(8168)
- 技术(7844)
- 州(7609)
- 农业(7410)
- 财经大学(7360)
- 经济学(6945)
- 院(6854)
- 商学(6657)
- 基金
- 项目(40060)
- 科学(31615)
- 基金(29280)
- 研究(29220)
- 家(25833)
- 国家(25652)
- 科学基金(22134)
- 社会(18754)
- 社会科(17897)
- 社会科学(17893)
- 省(15794)
- 基金项目(15626)
- 自然(14228)
- 自然科(13959)
- 自然科学(13958)
- 自然科学基金(13704)
- 教育(13066)
- 划(12927)
- 编号(11724)
- 资助(11390)
- 成果(9807)
- 创(9197)
- 部(9100)
- 重点(9022)
- 创新(8726)
- 制(8382)
- 国家社会(8125)
- 发(7953)
- 项目编号(7935)
- 教育部(7774)
共检索到94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建强 倪顺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度和接触频次不断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背景下,公共场所人员的健康安全问题凸显,如何有效管理公共场所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通过研究公共场所内人群疏导管控技术,可以有效疏导管控人群,减少人员拥堵,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安全。首先,选定某大型体育场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制订了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人员疏导管控方案;其次,构建公共场所人员疏导管控技术模型;最后,对不同类型的疏导管控方案进行三维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不断更新迭代疏导管控方案,场内人员流通更通畅,新增患者比例由0.800‰下降至0.075‰,从而验证了公共场所人群疏导管控方案可行和有效。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思施 谢科范 曹青
为客观评价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风险,积极采取预警预控措施,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事件梳理,识别了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事件的触发因素,运用模糊网络评价方法(FANP)构建了室外公共场所的人群踩踏风险评价模型,利用Supper Decision软件计算出超矩阵、加权超矩阵和极限矩阵,并得到了模型的综合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事件的关键风险因素排序依次是设备状况O_1、场地障碍O_2和人群拥挤密度I_1,其综合权重值分别为0.128、0.116、0.108。通过对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风险因素的综合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静
在公共场所进行视频监控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行为,但同时监控信息的滥用等,在一定程度上给公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甚至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为了衡平公共利益与私人权利的关系,应对视频监控设施安装、监控结果的运用、私人权利的救济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关键词:
公共场所 隐私权 视频监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毛鹏 吴堰武 孙小宇 乔元昊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各类公共场所的人群聚集活动也越来越多,突发事件下应急疏散安全风险问题愈发严峻。为了更好地评估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的安全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本文运用文献检索和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出影响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安全风险的因素,采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法构建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南京新街口地下中心广场应急疏散安全风险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的研究为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有助于保障城市公共场所活动的健康秩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涛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可区分为公共场所应用、私人场所应用与网络空间应用。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技术应用场景形态复杂,具有法律规制上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具有技术治理手段、组织应用行为与人脸信息处理的性质属性,涉及公共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保护及利益平衡问题。公共场所人脸识别不同于单一形态的信息处理行为,需妥当分析应用目的、应用主体、应用场所及应用手段等利益衡量的场景化因素。基于场景化的规制思路,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可区分为绝对应用场景、相对应用场景和禁止应用场景。绝对应用场景以保护重要公共利益为目的,应当综合考量公共利益保护和技术侵入程度的关系以确立技术绝对应用。相对应用场景以维护一般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为目的,规制重点在于合理确定人脸信息处理的知情同意规则。禁止应用场景是通过限定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适用边界,以防范对公共利益或个人人格利益造成不公正损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峻 黄如民
利用移动技术,构建由系统管理模块、心理档案库模块、自助康复模块和他助康复模块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系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疏导,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的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
移动技术 大学生 心理危机 疏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随着汽车迅速进入城市居民家庭,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尽管最近几年,各地大力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建设,但道路建设还是赶不上汽车拥有量和使用量的增长,拥堵现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许君
公共危机中积累的负面心理在危机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会影响公众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如何疏导负面心理,帮助员工尽快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
心理风险 心理疏导 工作状态 新冠肺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利
伴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节节推进,我国大多数疫情较轻地区陆续复工复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望逐渐恢复常态。然而,在疫情未绝、激战仍酣之际,疫情"阴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这既是身处疫情中人需要应对的自我挑战,也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各地各部门需要倾情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此,本文对某县支行疫情期间职工心理应激反应进行了调查。本次共有48位职工参与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一直在岗职工占比76.4%,在家远程办公占比23.6%。整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心理疏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文
根据企业内部网站、QQ群、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远程会议视频等不同的形式、特点和要求,开办富有特色的栏目,发布新鲜活泼的信息,始终保持员工心理疏导的生机和活力。国网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简称甘肃送变电)近年来建设工程日益增多,施工产值不断攀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员工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一些员工仍然感到"不幸福",牢骚满腹、精神怠倦、工作积极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妍妍 於家 陆大伟 穆仁武 温家洪
应急疏散引导在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安全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应急疏散初期引导人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考虑障碍物对通视性的影响、引导人的空间覆盖范围及距离衰减效应、可引导人员数量阈值等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渐进覆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方法;并以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绿地空间为例,进行疏散引导人的布局优化,并基于疏散智能体模型,开展应急疏散引导模拟,比较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的差异性,开展该区域内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动态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研究区的疏散引导人需求量不同,与疏散人员数量成正比;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成本要远低于人为布设情景下的疏散时间成本;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划分有助于在引导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每个引导人负责的区域以及采取的日常安全防范方式。研究可为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空间布设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公共场所的潜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科范 梁本部 宋钰
构建了公共场所行路文化模型,并利用中国情境下普通行人的问卷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行路文化是行人自主场域和公共场所践行场域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具有不平衡性、可延续性和多动力性的特征,在行路文化模型的各层次影响机制中存在"屏蔽效应""传导效应"和"极端效应"。基于行路文化模型,提出了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公共场所行路文化的若干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雪美 赵尚梅 石子玉
基于对现有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试点模式的分析,本文提出了附条件强制保险模式,在对存在最小供给规模的强制保险进行福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附加激励条件和公共场所火灾风险保障基金的建立,论证该模式的优越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艾芋彤 邹丽梅
在处理公共场所的个人信息时要遵守《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性规定——告知同意规则,如使信息处理者在所有情形下均要取得信息主体同意,无疑使其负担了过重的义务,由此产生了信息处理者和信息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由于在法定例外情形下,不能苛求信息处理者履行告知同意义务,因此需要从传统公共场所与网络空间两个“公共场所”的维度,选取传统公共场所“无意入镜者”以及网络空间个人信息二次利用的两大公共场所信息处理场景,对个人信息进行类型化区分,并基于此充分解释个人信息处理的“告知同意”规则,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履行告知同意义务的前提,平衡双方利益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