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4)
2023(3574)
2022(2877)
2021(2661)
2020(2301)
2019(4989)
2018(5061)
2017(9162)
2016(5031)
2015(5783)
2014(5892)
2013(5808)
2012(5627)
2011(4934)
2010(5028)
2009(4416)
2008(4659)
2007(4355)
2006(3652)
2005(3306)
作者
(16803)
(14079)
(13914)
(13294)
(8968)
(6748)
(6375)
(5513)
(5204)
(5066)
(4843)
(4737)
(4691)
(4478)
(4465)
(4360)
(4287)
(4219)
(4105)
(4044)
(3570)
(3497)
(3478)
(3170)
(3159)
(3159)
(3124)
(3117)
(2993)
(2875)
学科
(20596)
经济(20573)
管理(19339)
(18241)
(15983)
企业(15983)
技术(11013)
方法(10806)
数学(9465)
数学方法(9262)
(6206)
技术管理(5930)
(5588)
(5000)
中国(4694)
理论(4201)
业经(3938)
农业(3502)
(3446)
财务(3427)
财务管理(3417)
(3392)
企业财务(3230)
教学(3145)
(3134)
贸易(3133)
(3077)
工作(2876)
(2793)
(2779)
机构
学院(77468)
大学(76948)
管理(30613)
(28952)
经济(28251)
研究(26328)
理学(26066)
理学院(25798)
管理学(25216)
管理学院(25053)
中国(19070)
科学(17815)
(17285)
(14825)
(14156)
业大(13381)
(13151)
研究所(12883)
(12201)
中心(12085)
农业(11696)
北京(11009)
技术(10905)
财经(10111)
(9765)
(9633)
(9401)
(9301)
师范(9173)
(9139)
基金
项目(53189)
科学(40663)
基金(37598)
研究(37014)
(34230)
国家(33986)
科学基金(28273)
社会(22492)
社会科(21389)
社会科学(21382)
(21157)
基金项目(19545)
自然(18791)
自然科(18382)
自然科学(18378)
自然科学基金(18041)
(17799)
教育(16740)
资助(15748)
编号(14857)
成果(12200)
重点(12047)
(11471)
(11426)
(11060)
创新(10891)
计划(10498)
课题(10070)
科研(10064)
科技(9862)
期刊
(30971)
经济(30971)
研究(19978)
中国(16865)
学报(14762)
科学(13124)
(12952)
(11746)
管理(11445)
技术(11204)
大学(10614)
学学(10174)
农业(9021)
教育(8431)
图书(6890)
技术经济(6497)
科技(5812)
(5395)
财经(5207)
书馆(5139)
图书馆(5139)
经济研究(4699)
(4687)
论坛(4687)
统计(4580)
(4479)
(4375)
(4244)
金融(4244)
业大(4242)
共检索到116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涛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可区分为公共场所应用、私人场所应用与网络空间应用。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技术应用场景形态复杂,具有法律规制上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具有技术治理手段、组织应用行为与人脸信息处理的性质属性,涉及公共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保护及利益平衡问题。公共场所人脸识别不同于单一形态的信息处理行为,需妥当分析应用目的、应用主体、应用场所及应用手段等利益衡量的场景化因素。基于场景化的规制思路,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可区分为绝对应用场景、相对应用场景和禁止应用场景。绝对应用场景以保护重要公共利益为目的,应当综合考量公共利益保护和技术侵入程度的关系以确立技术绝对应用。相对应用场景以维护一般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为目的,规制重点在于合理确定人脸信息处理的知情同意规则。禁止应用场景是通过限定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适用边界,以防范对公共利益或个人人格利益造成不公正损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菅雪松  
近年来,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逐步扩大,在赋能金融服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识别技术不完美、相关制度滞后等问题,可能威胁金融交易安全,相关难题亟待解决。存在问题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是把"双刃剑",在赋能金融科技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一是识别技术有待完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秦鸿  李泰峰  郭亨艺  许毅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强劲助推力。文章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人脸识别应用实践为例,探讨人脸识别与图书馆需求的结合点,重点分析人脸识别产品的考察要点、部署方案、布设经验与实施效果,以期为同行的应用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章帆  秦宇旋  
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针对现有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模型和定量的指标分析现状,提出技术演化趋势、技术集群特点和技术竞争态势三维技术景观分析框架,深入挖掘和分析国际人脸识别技术,并对我国人脸识别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提出有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超  
基于规范解释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更新中公共利益衡量的程序规则体系。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增进与实现公共利益应是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判断与衡量城市更新中的公共利益并为之设定衡量标准与程序规则,应是城市更新立法的核心问题。据此认为,城市更新立法应当从实质要件、形式要件和程序要件三个方面设定城市更新中公共利益的衡量标准与程序规则,矫正我国既有专门法的弊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超  
基于规范解释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更新中公共利益衡量的程序规则体系。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增进与实现公共利益应是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判断与衡量城市更新中的公共利益并为之设定衡量标准与程序规则,应是城市更新立法的核心问题。据此认为,城市更新立法应当从实质要件、形式要件和程序要件三个方面设定城市更新中公共利益的衡量标准与程序规则,矫正我国既有专门法的弊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贺  
人脸识别技术正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文章分析图书馆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办证的可行性,讨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虚拟读者证办理过程、服务内容、比较优势和不同模式,概述深圳图书馆虚拟读者证项目及其效益,讨论虚拟读者证实践应注意的问题,展望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其他应用场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晏晶  朱武刚  陈瑞华  田胜奇  
就卷烟终端配送环节,从直送户和非直送户两种配送模式下如何提高自主管控能力、更好为零售客户提供服务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卷烟配送终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昕昕  赵春  严张凌  
论文从分析高校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云端人脸识别技术的智慧课堂概念。通过分析智慧课堂应该具备的特征,设计了由分布式处理平台、图像处理平台、云平台和应用平台构成的智慧课堂框架。并对框架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深度学习、人脸识别和数据挖掘进行了探讨。经仿真实验证明该框架下人脸识别模块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43%,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考勤效率,监督教学过程,分析并管理教学效果。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建强   倪顺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度和接触频次不断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背景下,公共场所人员的健康安全问题凸显,如何有效管理公共场所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通过研究公共场所内人群疏导管控技术,可以有效疏导管控人群,减少人员拥堵,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安全。首先,选定某大型体育场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制订了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人员疏导管控方案;其次,构建公共场所人员疏导管控技术模型;最后,对不同类型的疏导管控方案进行三维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不断更新迭代疏导管控方案,场内人员流通更通畅,新增患者比例由0.800‰下降至0.075‰,从而验证了公共场所人群疏导管控方案可行和有效。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姜盼盼  
《公共图书馆法》第43条是专门保护读者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在法律文本的理解和适用上还存在一定的解释空间。基于利益衡量视角,"应当"与"妥善保护"的背后法理是人格利益与信息自由之间的衡量;读者个人信息的属性是兼具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属性;个人信息、借阅信息与隐私信息三者具有关联性和差异性,应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合理认定"出售"与"提供"的内涵,"非法"判断应坚持"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客观标准。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勇旗  
我国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初步建构,但关涉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完善。数字化阅读场景中,未成年读者的个人利益同社会公共利益、数字文化产业利益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鉴于此,从利益衡量角度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提出,立法理念上确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法治目标、规范内容融通上提升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有效适用性,以及保障举措多元化构建精细化和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障机制等举措,以衡平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勇敏  
本文认为,利益出发点的差异是绝对免赔额制度出台后引发广泛争论的根源所在。绝对免赔额制度涉及到多层利益,在不同利益层面上进行利益衡量是厘清利益关系的关键所在。按照不同利益之间的实现的优先性来确定整个利益系统和谐与否,不仅是拥护或反对这项制度,也是进行制度完善的理性的依据所在。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勇旗  
我国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初步建构,但关涉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完善。数字化阅读场景中,未成年读者的个人利益同社会公共利益、数字文化产业利益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鉴于此,从利益衡量角度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提出,立法理念上确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法治目标、规范内容融通上提升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有效适用性,以及保障举措多元化构建精细化和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障机制等举措,以衡平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野  
对于抵押权和租赁权竞合问题,我国《民法典草案》对现行法条文进行了修正,但仍然有待完善。在抵押权和租赁权成立先后顺序的认定方面,《物权法》第190条存在法律漏洞,《民法典草案》第196条之修正仍有不足,应以"抵押权登记"作为判定基点;同时,移转占有并不足以补强交易安全,租赁权的认定也应以登记为首要标准。在法律效果方面,若为"先租后抵",承租人既可对抗后手抵押权,又可基于租赁合同之继受保护向受让人主张继续履行租赁合同;倘系"先抵后租",若租赁关系之存续对抵押权实现有不利影响,抵押权人可行使除去权消灭租赁关系,此时受让人可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