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6)
- 2023(13474)
- 2022(10973)
- 2021(10159)
- 2020(8236)
- 2019(18726)
- 2018(18909)
- 2017(35251)
- 2016(19164)
- 2015(22212)
- 2014(22152)
- 2013(21764)
- 2012(20439)
- 2011(19001)
- 2010(19149)
- 2009(17566)
- 2008(17370)
- 2007(15576)
- 2006(14603)
- 2005(13955)
- 学科
- 济(83965)
- 经济(83869)
- 管理(48346)
- 业(45023)
- 企(33080)
- 企业(33080)
- 中国(32625)
- 农(26091)
- 方法(25872)
- 地方(24087)
- 数学(22078)
- 数学方法(21853)
- 业经(20412)
- 制(17606)
- 贸(17284)
- 农业(17277)
- 贸易(17263)
- 学(17019)
- 财(16784)
- 易(16728)
- 银(15881)
- 银行(15866)
- 行(15506)
- 发(15417)
- 融(14912)
- 金融(14911)
- 环境(12825)
- 和(12366)
- 理论(12324)
- 地方经济(12319)
- 机构
- 大学(271357)
- 学院(268776)
- 济(114964)
- 经济(112523)
- 研究(101918)
- 管理(96401)
- 中国(80400)
- 理学(79517)
- 理学院(78492)
- 管理学(77166)
- 管理学院(76607)
- 京(60409)
- 科学(58674)
- 财(53791)
- 所(51451)
- 中心(46301)
- 研究所(46113)
- 江(44448)
- 农(42636)
- 财经(40842)
- 范(40820)
- 师范(40475)
- 北京(39733)
- 州(38585)
- 经(36940)
- 院(36811)
- 经济学(36465)
- 业大(34206)
- 经济学院(32662)
- 农业(32592)
- 基金
- 项目(167770)
- 科学(131532)
- 研究(129994)
- 基金(118935)
- 家(102936)
- 国家(102043)
- 科学基金(85965)
- 社会(83026)
- 社会科(78652)
- 社会科学(78634)
- 省(64293)
- 基金项目(60955)
- 教育(58950)
- 编号(54630)
- 划(54629)
- 自然(50108)
- 自然科(48959)
- 自然科学(48948)
- 资助(48505)
- 自然科学基金(48065)
- 成果(47832)
- 发(42243)
- 课题(38733)
- 重点(38390)
- 部(37290)
- 国家社会(35238)
- 发展(34743)
- 创(34347)
- 展(34178)
- 项目编号(32703)
共检索到452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方家忠
转型发展是当代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乎能否顺利应对信息技术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更是公共图书馆中国式现代化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广州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探讨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可行模式,探索公共图书馆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文章对广州图书馆新馆开放10年来系统开展文化服务、拓展公共交流功能、强化阅读推广服务、推动功能平台化和知识服务、强化管理支撑和管理变革的实践历程进行梳理,对“第三空间”、社会交流与信息交流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从创造交流价值、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促进传统服务、强化传播与阅读推广、展现平台价值等5个方面对转型发展的成效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广州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实践形成了一个可行模式:方向是文化服务及更广义的交流服务;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第三空间”或公共空间理论;路径是充分利用新馆建筑设计,实施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服务政策,通过服务拓展,强化交流功能;服务模式是通过引入文化交流、公共交流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公众的图书馆意识,促进图书馆传统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使图书馆日益成为城市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城市窗口。文章从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强化科学与文化功能、持续寻求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守人文主义底色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未来和公共图书馆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润好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人口结构调整的挑战日益显现,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是应对图书馆战略转型和事业变革的关键所在。文章对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建设理念进行历史溯源,考究人在图书馆的角色内涵和职能定位演变,明确其从以藏为主,以人补藏,到聚焦馆员专业能力,走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以人为中心建设理念的发展历程。研究从角色定位、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三个层面刻画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的整体逻辑框架,明确用户、馆员和社会力量三种关键角色,并提出未来建设的三个关键行动:加强用户中心理念,助推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转型;重视馆员专业能力提升,弘扬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完善图书馆体系布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华勋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燕
在总结项目以及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公共图书馆实行项目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以广州图书馆迎评估项目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实施项目化管理的步骤和如何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项目管理 图书馆管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命题,并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思考切入点来分析论述该命题。[研究设计/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若干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擘画图书馆现代化的新发展、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的新提升四个维度作为逻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和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网民数和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流动人口巨量等特征,这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创新/价值]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注重大中小并举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注重全龄友好的空间布局与内容提供、注重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向奔赴;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着力提升基于海量网民的巨量服务效能、着力创新发展丰富优质的图书馆服务供应。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命题,并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思考切入点来分析论述该命题。[研究设计/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若干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擘画图书馆现代化的新发展、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的新提升等四个维度作为逻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和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网民数和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流动人口巨量等特征,这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创新/价值]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注重大中小并举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注重全龄友好的空间布局与内容提供、注重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向奔赴;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着力提升基于海量网民的巨量服务效能、着力创新发展丰富优质的图书馆服务供应。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庆苏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人员素质、运转经费等诸多方面存在弊端,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的更好发挥。因此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并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以此来保障各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管理 图书馆评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曹磊
日本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运营起步较早。1963年制定的委托管理制度是最早的社会运营方式,此后逐步出台NPO运营、PFI运营等方式;2003年,指定管理者制度取代委托管理制度成为最主要的运营方式;这一发展历程呈现的特点有:运营方式多样化,形成完整流程,向民间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运营者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关于社会化运营,日本一直存在争论,支持者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反对者主要从专业角度出发。有必要将两个角度结合起来思考,更为客观地认知社会化运营。政府是社会化运营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政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图书馆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旭青 柯平 刘文宁
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首次启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管理服务系统,这是公共图书馆评估信息化的初次尝试。公共图书馆评估信息化是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评估信息化的必要性,介绍此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信息化构建的理念、思路、框架和应用,最后对公共图书馆评估信息化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评估 评估信息化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柯平 胡银霞 宫平 贾磊
从图书馆转型的定义着手,界定图书馆转型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历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在空间、资源、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转型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评估 图书馆转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殷峰
评估定级工作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估促效能提升的作用。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是对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018—2021年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更是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举措。通过梳理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和目前概况,总结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公共图书馆应以评估定级工作为契机,加速数字化转型,完善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德明 林琳 唐良铁
传统出版由纸质转向数字化的趋势显现,全球数字资源增长迅速,纸质和数字资源等多媒体格局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顺势而为,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调整自身业务和服务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当今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上海图书馆近年来的实践为基础,认为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应当及时调整资源的采购配置方针,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与技术支撑,主动转变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与读者的黏合度,从而在数字化时代形成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优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靖 谭丽琼
馆校合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广州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馆校合作为例,论述2006年以来馆校合作情况,通过对若干合作项目的分析,论证馆校合作在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立法起草研究、图书馆循证实践等方面的成果和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席涛 付跃安 李阳
以离散系数作为评价地区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的指标,并围绕这一指标构建了若干子指标,如资源权重、加权资源和建议资源量。文章以广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年度统计资料为依据,以常住人口为基础变量,对省市图书馆与广州十二个区图书馆的基础性资源进行了均衡研究,并就未来投入和建设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广州地区 图书馆事业 均衡发展 离散系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长庆
通过对香港、深圳、上海公共图书馆的实地考察,简要介绍三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概况,提出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