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90)
2023(17329)
2022(14840)
2021(13670)
2020(11919)
2019(26952)
2018(26850)
2017(51787)
2016(28211)
2015(31737)
2014(31627)
2013(31122)
2012(28840)
2011(26058)
2010(25937)
2009(24094)
2008(23749)
2007(21212)
2006(18119)
2005(15757)
作者
(84148)
(70101)
(70038)
(66464)
(44661)
(34050)
(32147)
(27457)
(26584)
(25123)
(23791)
(23747)
(22299)
(22047)
(21962)
(21677)
(21633)
(20715)
(20374)
(20274)
(17602)
(17277)
(17174)
(15902)
(15752)
(15751)
(15669)
(15605)
(14461)
(14107)
学科
(111691)
经济(111482)
管理(81947)
(79296)
(65270)
企业(65270)
方法(59283)
数学(52105)
数学方法(51346)
(30903)
中国(29233)
(29122)
(26012)
业经(24067)
(21735)
贸易(21727)
(21138)
(20462)
地方(19923)
(19889)
财务(19821)
财务管理(19772)
理论(19523)
农业(19090)
企业财务(18816)
(18015)
技术(17725)
(16708)
银行(16650)
(16186)
机构
大学(407360)
学院(403158)
管理(157881)
(157722)
经济(154282)
理学(137597)
理学院(136048)
管理学(133207)
管理学院(132444)
研究(129204)
中国(95922)
(84116)
科学(83923)
(74234)
(72472)
业大(65932)
(65930)
中心(61226)
研究所(60423)
(59770)
农业(59143)
财经(58836)
(53524)
北京(51774)
(51463)
师范(50754)
经济学(48520)
(48197)
(46188)
经济学院(44135)
基金
项目(281027)
科学(219943)
基金(205374)
研究(195535)
(182150)
国家(180671)
科学基金(154532)
社会(124738)
社会科(117663)
社会科学(117626)
(110219)
基金项目(108706)
自然(103954)
自然科(101717)
自然科学(101686)
自然科学基金(99918)
(93404)
教育(91527)
资助(84951)
编号(78653)
成果(63376)
重点(63266)
(61432)
(58587)
(58306)
科研(55353)
创新(54695)
计划(53607)
课题(52984)
教育部(52433)
期刊
(158986)
经济(158986)
研究(103839)
学报(75299)
中国(73318)
(64943)
科学(62478)
(57357)
大学(55565)
管理(54276)
学学(51001)
农业(43697)
教育(38073)
图书(35985)
技术(34648)
(32297)
金融(32297)
财经(28993)
书馆(27267)
图书馆(27267)
经济研究(26834)
业经(26337)
(24834)
(23580)
统计(21607)
(21091)
问题(21085)
(19956)
技术经济(19338)
科技(18806)
共检索到575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少惠  袁硕  
厘清公共图书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推动社会韧性水平的提升。借鉴已有指标体系,采用面板计量模型与链式中介模型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社会韧性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社会韧性的影响不仅存在直接提升效应,还可通过文化素养、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提升创新能力三条中介路径发挥积极影响,并且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社会韧性的提升作用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均成立,但影响程度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尹娇  朱小蕊  完颜邓邓  
[目的/意义]旨在检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了解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与作用路径,为改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通过设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链式中介模型与测度指标,对问卷收集数据进行效度分析与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结论]确认环境、平台、资源、活动、服务人员、反馈、用户均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存在“用户—反馈—服务人员—供给质量”的链式中介效应,并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梁孟华  
借鉴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采取文献分析法构建基于用户交互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评价模型,采取应用模糊数学法优化评价模型,利用结构方程进行评价模型的实证检验,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储节旺  储伊力  
[目的 /意义]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日益显著,因此需要对其效率及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测评与分析,这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合理利用及配置资源。[方法/过程]运用Super-SBM方法,对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测度,并根据测度结果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进行排序和分类;运用ToBiT模型,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影响因素,其中外因包括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以及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内因包括财政拨款、新增藏量购置费、专业技术人才情况、图书馆活跃度、图书馆电子化程度和公共图书馆面积。[结果 /结论]通过效率测评,将我国公共图书馆分为4类,并通过回归分析,指出我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孟艳芳  
构建一个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在研究视角上,以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论,对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在研究取向上,以中层理论为旨趣,提出若干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具体的可检验的命题,并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为对象检验了分析框架和命题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国学  张广秋  
基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本文构建了职业生涯自我效能、职业生涯复原力、职业生涯韧性与职业生涯满意度关系的整合概念模型,并运用经验数据给予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公共部门员工职业生涯自我效能、职业生涯复原力、职业生涯韧性对职业生涯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公共部门员工职业生涯韧性对职业生涯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满意度及职业生涯复原力与职业生涯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晓玲  张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综合运用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后依次为制造业中间需求、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城市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影响程度最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春燕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流通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和企业成长均具有积极作用,开放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机制中存在部分正向中介效应;“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企业成长”的链式传导路径,动态能力的后端传导贡献更为突出。最后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发展、提高数字技术的普惠性和包容性、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斌   简浩   胡卫敏  
领导风格是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重要前因,然而尚未有研究探索韧性领导这一VUCA时代新型领导风格与员工适应性绩效的关系。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扩展—建构理论,探索韧性领导对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拓展韧性领导的影响结果和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预测前因。利用层级回归分析技术,分析来源于两阶段收集的225份网络调查问卷,结果发现:韧性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工作繁荣和自我领导分别中介了韧性领导与员工适应性绩效的关系;工作繁荣与自我领导在韧性领导与员工适应性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调节了韧性领导与工作繁荣的关系以及韧性领导经由工作繁荣和自我领导对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韧性领导和员工适应性绩效的相关研究,为组织提升员工适应性绩效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阿城   温永林   曾婧婧  
本文通过匹配2012—2017年中国城市在线政务服务指数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在线政务服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线政务服务作为一种新制度安排只对企业申请专利具有外生性激励作用,它为政企“打交道”提供了一种更低成本的方式,验证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在线政务服务影响企业申请专利产出的重要渠道。(2)在“企业-政府-中介市场”的创新生态系统框架下,在线政务服务对中小规模和新兴科技行业的企业,以及对处于高市场竞争环境、高质量政府和中介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企业,正外部性相对更大。(3)在线政务服务对制度性交易费用的“压缩效应”和对企业申请专利产出的“激励效应”存在门槛值。在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迈向全面扩展期的背景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既要有序稳妥地推进在线政务服务升级,也要注重线下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摒弃技术至上的线性思维。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消除企业创新制度性障碍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隽萍  赵彩虹  
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引入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要素,构建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成长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探讨在VUCA环境下,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拓展研究。结果显示,组织韧性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分别在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帮助企业构建组织韧性的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何金旗   高子豪  
对外直接投资(OFDI)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技术逆向溢出效应对母国经济安全产生影响。文章选取200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安全水平进行指标构建与测度,并建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三种中介指标,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OFDI对我国经济安全水平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提升经济安全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逆向溢出效应在OFDI与经济安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政府干预程度强弱对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安全水平的关系具有明显异质性:弱干预地区中介效应对经济安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强干预地区中介效应对经济安全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爱萍  胡海峰  张昭  
本文结合中国201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即金融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降低贫困发生率;分地区来看,在包含国家级贫困县的省份,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影响的倒U型趋势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渠道和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改善了收入贫困,而金融资源向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非贫困地区和非农部门的集聚可能"挤出"贫困人口的资金供给,不利于收入贫困的改善;此外,考察期内,金融体系并未通过影响收入分配而对收入贫困产生影响。本文进一步从金融视角探讨了改善收入贫困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