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8)
- 2023(6505)
- 2022(5472)
- 2021(5544)
- 2020(4704)
- 2019(10655)
- 2018(10326)
- 2017(19305)
- 2016(10135)
- 2015(11841)
- 2014(11550)
- 2013(11585)
- 2012(11345)
- 2011(10664)
- 2010(10460)
- 2009(9718)
- 2008(9830)
- 2007(8684)
- 2006(7890)
- 2005(7480)
- 学科
- 济(42539)
- 经济(42474)
- 管理(26653)
- 业(23927)
- 方法(18758)
- 数学(16880)
- 中国(16720)
- 数学方法(16705)
- 企(15794)
- 企业(15794)
- 农(13932)
- 财(11328)
- 贸(10758)
- 贸易(10751)
- 学(10746)
- 易(10607)
- 图书(10511)
- 书馆(9921)
- 图书馆(9921)
- 农业(9853)
- 制(8986)
- 工作(8699)
- 和(7454)
- 业经(7240)
- 银(7134)
- 银行(7127)
- 收入(7036)
- 行(7006)
- 融(6973)
- 金融(6972)
- 机构
- 大学(155430)
- 学院(145321)
- 济(67778)
- 经济(66596)
- 研究(55908)
- 管理(53928)
- 理学(45216)
- 中国(45056)
- 理学院(44643)
- 管理学(44001)
- 管理学院(43672)
- 京(33981)
- 财(31795)
- 科学(31125)
- 所(27834)
- 中心(25284)
- 研究所(25101)
- 财经(24684)
- 经济学(23191)
- 经(22830)
- 图书(22631)
- 北京(22471)
- 书馆(22052)
- 图书馆(22047)
- 农(21853)
- 范(21289)
- 师范(21137)
- 经济学院(20891)
- 江(20772)
- 院(19600)
- 基金
- 项目(93293)
- 科学(73547)
- 基金(70933)
- 研究(70907)
- 家(61906)
- 国家(61441)
- 科学基金(51506)
- 社会(48093)
- 社会科(45647)
- 社会科学(45638)
- 基金项目(36083)
- 教育(30626)
- 省(30159)
- 自然(29537)
- 资助(29488)
- 自然科(28908)
- 自然科学(28899)
- 编号(28850)
- 自然科学基金(28449)
- 划(27024)
- 成果(26938)
- 部(22635)
- 国家社会(22249)
- 中国(21494)
- 重点(20514)
- 教育部(19871)
- 发(19752)
- 项目编号(18594)
- 人文(18423)
- 大学(18381)
共检索到241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鹏 赵庆香
文章系统总结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中国减贫事业的历史进程与主要作为,旨在为走进“后扶贫时代”的图书馆事业提供历史维度的参考,为国际图书馆界贡献来自减贫领域的中国经验。1978至2020年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减贫事业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摸索酝酿时期(1978—1992年),公共图书馆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初步得到重视,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咨询等相关服务,参与扶贫开发;(2)制度成型时期(1993—2000年),尽管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在减贫政策中仍是“内嵌式”的,却在文化扶贫政策体系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并逐渐在部分大型扶贫项目中承担起主要建设任务;(3)行业觉醒时期(2001—2011年),政策引导与行业行动互为呼应,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话语与世界共识的“图书馆权利”同频共振,公共图书馆行业为中国特色减贫事业提供来自专门领域的思想和实践支撑;(4)全面参与时期(2012—2020年),在精准扶贫战略和脱贫攻坚总动员下,公共图书馆的行动和实践呈现出精准性、保障性、整合性等特征,开展的扶贫活动数量大、覆盖范围广、受益人群多,呈现全行业参与的趋势。中国公共图书馆在减贫事业中的主要贡献有:为国家减贫战略的落地提供了专业助力,为贫困人群的文化权利提供了关键保障,为国际图书馆界积累了成功的减贫经验。中国公共图书馆在过去40余年减贫历程中的经验可以总结为:(1)深度嵌入国家减贫战略框架,依托于国家政策规划与重大工程;(2)保持和激发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性,立足专业内涵开展创新实践;(3)循序渐进动态实施减贫行动,根据减贫阶段适时调整机构定位;(4)通过内部联合与外部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事业合力。参考文献67。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秦安萍
本文重点讲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自发组织对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支持,分析了妇女俱乐部支持流动图书馆使其广为展开以及为图书馆立法工作所作的贡献。本文探究了妇女组织协会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及图书馆其它一些组织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提及到妇女组织对早期图书情报教育支持的史实。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定安
端方是清末满族权贵中有才干的封疆大吏,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他积极筹划、支持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这两座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我国近代两大图书馆的贡献,功不可没。
关键词:
端方 图书馆事业 湖南图书馆 江南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安向前
胡适除了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文化名人外,在图书馆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图书馆协作、图书馆中心问题的讨论和收书法等工作。
关键词:
胡适 图书馆事业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罗安琪 郑建明
施廷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文献学家。先生以东南大学为始,先后辗转于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高校图书馆工作。民国初期图书分类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他创编出著名的“八大类法”。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六十余年里,他编制资料目录,对丛书颇有研究,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新一代,以实践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和保护祖国遗产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直至90岁逝世。他杰出的学术成就和人格操守,也留给后辈学人见贤思齐的追求与向往。
关键词:
施廷镛 图书分类法 图书馆学史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顾建新 田芳 石磊
洪范五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新图书馆运动的主要活动家之一,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本文在调研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洪范五的生平,并从图书馆组织和管理、分类研究和文献交流等方面阐述他的图书馆学思想,从新建东南大学馆舍和扩建清华大学馆舍,充实藏书、编制目录,重视开放和服务,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总结他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从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提携后学、投身社会活动等方面论述他对推动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国新
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公共图书馆作出既体现国际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界定;指引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呼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要求;明确政府设立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创新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确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方针;明确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完善出版单位出版物交存制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文杰 白钰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使信息贫富分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有必要站在信息减贫立场上准确把握自身在促进信息公平过程中的职能与定位。本研究基于用户中心视角,以《个人信息世界量表》为测量工具,对754名城市居民和990名农村居民的信息贫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作为公共图书馆潜在或现实的用户,城乡两个人群中均普遍存在信息贫富分化现象;在信息资产的丰富程度方面,城市人群并不一定比农村人群更有优势;公共图书馆的物理存在和实际使用对于城乡两个人群信息资产的丰富化都具有正向效应。依据以上发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司斌
对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人们往往侧重研究他的思想、政治活动及影响,其实他学术上的成就暨对我国学术、文化事业,尤其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并不亚于甚至超过他政治上的影响。从实践上讲,梁启超先生是"近代藏书楼运动"和"新图书馆运动"(1917~1927)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最积极的实践者;在理论方面他写了许多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文章,并提出了建立中国图书馆学的新思想。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洪宇 陈海霞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陶行知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早期发展的贡献,激励当代图书馆事业砥砺前行。[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阐述陶行知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独到见解,回顾陶行知主持筹建中华教育改进社教育图书馆,参与领导创设中华图书馆协会,创办图书馆学短期培训班;建立面向平民教育和辅助学校教育的图书馆,丰富图书馆发展模式和普及教育实践路径的历史。[结论/发现]充分肯定陶行知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从其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应坚持人民立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图书馆;注重民族特色,办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馆;强调文教结合,办好馆校协同育人的图书馆;服务乡村建设,办好助力乡村振兴的图书馆。[创新/价值]挖掘陶行知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所作贡献的史料,以史为鉴,为推动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镜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戴莉
卡尔·米兰是20世纪美国图书馆史上出色的活动家与杰出的领袖。他在促进州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表现突出,为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战时服务的中心人物,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宣传和资金的募集助力良多;他曾领导和组织美国图书馆协会"扩展计划",扩大了图书馆活动的影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郑永田
查尔斯·克特是19世纪美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坚人物,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为哈佛大学图书馆、波士顿图书馆和福布斯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长期担任美国图书馆协会的领袖;编撰《波士顿图书馆目录》、《印刷本字典式目录规则》和《克特展开式分类法》,成为美国图书馆界编目和分类领域的楷模;准确地预测了百年之后图书馆的发展,其远见卓识令人赞叹。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丁冬 张长秀
郭秉文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他提出"四个平衡"的办学思想,并身体力行,筹资建馆、延揽人才、倡导和促进图书馆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为东南大学图书馆建设和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给创建双一流大学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郭秉文 办学思想 图书馆事业 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黎飞 罗雯文
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统计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数量基础上,考察了这一时期女性图书馆学学人群体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学人通过图书馆学术研究、图书馆工作实践、图书馆人才培养、图书馆社团活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女性 图书馆学学人 图书馆事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