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1)
- 2023(13013)
- 2022(11117)
- 2021(10310)
- 2020(8688)
- 2019(20486)
- 2018(20086)
- 2017(38279)
- 2016(20568)
- 2015(23804)
- 2014(23847)
- 2013(24002)
- 2012(23197)
- 2011(21581)
- 2010(21800)
- 2009(20141)
- 2008(20232)
- 2007(18231)
- 2006(16406)
- 2005(15438)
- 学科
- 济(96526)
- 经济(96436)
- 管理(52135)
- 业(48828)
- 方法(37108)
- 企(36384)
- 企业(36384)
- 数学(32644)
- 数学方法(32363)
- 中国(31889)
- 农(26803)
- 地方(24592)
- 财(20908)
- 学(20259)
- 贸(19714)
- 贸易(19695)
- 业经(19420)
- 易(19087)
- 农业(17719)
- 制(17559)
- 银(15917)
- 银行(15884)
- 融(15664)
- 金融(15662)
- 行(15477)
- 和(14412)
- 发(14323)
- 环境(13791)
- 地方经济(13357)
- 理论(12278)
- 机构
- 大学(307197)
- 学院(300784)
- 济(131947)
- 经济(129240)
- 研究(113957)
- 管理(109878)
- 理学(92043)
- 理学院(90842)
- 管理学(89376)
- 管理学院(88744)
- 中国(87636)
- 京(67715)
- 科学(67072)
- 财(60872)
- 所(58980)
- 研究所(53066)
- 农(52217)
- 中心(51106)
- 江(47413)
- 财经(47011)
- 北京(44301)
- 范(43744)
- 师范(43379)
- 经(42604)
- 业大(41916)
- 经济学(41859)
- 农业(40677)
- 院(40190)
- 州(38548)
- 经济学院(37653)
- 基金
- 项目(189450)
- 科学(147792)
- 研究(142104)
- 基金(136220)
- 家(118335)
- 国家(117348)
- 科学基金(98348)
- 社会(91044)
- 社会科(86268)
- 社会科学(86243)
- 省(71741)
- 基金项目(70966)
- 教育(64014)
- 划(61277)
- 自然(59285)
- 编号(59107)
- 自然科(57897)
- 自然科学(57877)
- 自然科学基金(56843)
- 资助(56156)
- 成果(51357)
- 发(46060)
- 重点(43025)
- 部(43000)
- 课题(40372)
- 国家社会(38487)
- 创(38329)
- 发展(37561)
- 展(36952)
- 教育部(36756)
共检索到489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洪彬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奠定根基。公共图书馆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其特殊的运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依旧还存在许多困境,在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完善治理机制,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公共图书馆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席涛
对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制度创新是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途径。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的基本指向和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规范来约束政府、公共图书馆、读者的行为,调节和优化政府、公共图书馆、读者的关系,并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目的。目前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公民的公共图书馆权益缺乏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制,建立健全读者权益保障机制。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分析框架 制度创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权
"就事论事"的政治信任指的是公众在某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对于政府(系统)的信任态度,其形成与变化遵循一套与"泛泛而论"的政治信任不尽相同的因果逻辑。作为一种以中央高层领导的人格信任为基准的制度信任,它的形成与变化随事件发展同步发生,分别与公众根据过往记忆的判断与对政府立场的理性计算,以及公众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政府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海亚
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源和信息供给主体,能改变信息主体的时间、空间和智力识别水平,起到沟通政府与信息主体的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通过嵌入"个人信息世界"消除信息不平等,维护信息公平是可能且可行的。通过对杭州图书馆的案例分析表明,公共图书馆能够通过完善公共图书馆制度、创造社会资本、倡导社会包容和完善内部治理等途径,促使"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边界和动力得到提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建宇
中国社团研究一直为公民社会、合作主义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所主导,对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比较充分的分析,但对于推动社团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力因素分析不足。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结合历史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将现代化、市场转型与政策波动三者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社团在不同时空中的发展差异,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验证的三条理论假设。
关键词:
社团 公民社会 现代化 市场转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爱平
传统发展经济学包括早期发展经济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存在缺陷。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等方面建立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慰慈 张广钦
本文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勾画出了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进展轮廓与分期,并各有侧重地论述了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主要特征、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学科的贡献,并对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给予了适当的评价。
关键词:
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 应用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包平 黄江娓
本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1949年以来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馆藏量、从业人员数量、馆舍面积、年度总支出等指标,揭示了1949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规模的变化,分析了规模变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关系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栾光旭 费淑静
本文从后发优势的角度建立一个分析中国金融发展问题的框架。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是一个向先发国家学习的过程。金融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包括技术性后发优势和制度性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现要求后发国家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受很多因素制约 ,包括外部环境、先天禀赋和学习意愿等。要发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后发优势 ,需要改善微观经济机制 ,以激励金融机构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后发优势 学习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力
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将空间对象化以及揭示空间的多重属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发展出一个解释当代中国空间的"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的空间生产解释为"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地方政府—工具性空间(革命性空间)"三元辩证的结构化的过程。一般资本通过这一"空间结构化"的过程作用于既有的空间上,它叠加、修改着既有的空间,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空间演进的一般过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赞梅 代玉芬
构建普遍均等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我国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下依然存在着政府供给机制的弊端。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我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借鉴政府改革和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在坚持政府主导并积极作为的前提下,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文章以公共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服务三角模型为分析框架,从公民文化需求、服务战略、服务系统、人力资源四个方面提出社会参与的相关路径,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微观主体,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社会参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廷斌 Geoffrey Wall
20世纪50年代后半个多世纪的旅游研究是建立在发展话语体系之中的,在理论化的前沿,发展成为解释旅游现象的指导性概念;在实践中和学术界,旅游代表了获得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发展思想影响下,对旅游的研究相应地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早期研究、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的旅游影响研究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3个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各个时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贡献着自己的思想,使旅游与发展的分析框架逐步形成,并成为当代多数旅游研究无论研究尺度大小和方法异同都脱离不了的共同
关键词:
旅游研究 分析框架 发展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继忠 冀刚
文章在继承和集成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分工理论的视角重新挖掘外部性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理论根源与内涵,并借鉴Glaeser(1992)的划分方法将外部性区分为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同时也将产业发展聚焦为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从而构建出ESG理论分析框架,进而能够使外部性、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综合考查外部性对产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够为"新常态"下中国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外部性 产业增长 结构优化 区域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而国内现有文献并没有提供一个考察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根据趋同文献的最新进展,本文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考察经济增长及其差距的分析框架:增长分布演进。在实证上,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的Kernel密度函数发现,在1978~1998年间,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不断向右平移(反映各省区都快速地增长),而且逐渐呈现双峰状(反映增长中的不协调),从而把省区内生地分为两类:左边峰和右边峰;从模拟结果看,左边峰最终会缓慢地趋于消失。这意味着,我国能够实现省区协调发展,但过程较漫长。"中部开发"利于早日实现省区协调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分布演进 协调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高峰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相互对立,又具有同一性,两者能达到很好的均衡,即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相等时,公共图书馆形成一定的"集藏规模",两者达到最优,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从理念、实践和研究三方面论述了提升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公平 效率 信息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