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9)
2023(12788)
2022(10849)
2021(10108)
2020(8621)
2019(19536)
2018(19065)
2017(36825)
2016(19800)
2015(21787)
2014(21359)
2013(21053)
2012(19146)
2011(17019)
2010(17377)
2009(16362)
2008(16286)
2007(14596)
2006(12440)
2005(10963)
作者
(53201)
(44516)
(44326)
(42465)
(28102)
(21356)
(20464)
(17171)
(16446)
(15839)
(14880)
(14749)
(13964)
(13853)
(13803)
(13759)
(13753)
(13156)
(12799)
(12752)
(10824)
(10782)
(10669)
(10192)
(10043)
(9926)
(9906)
(9714)
(8960)
(8833)
学科
(75641)
经济(75568)
管理(63018)
(57506)
(48820)
企业(48820)
方法(33307)
(32299)
数学(28603)
数学方法(28274)
中国(22433)
(22109)
(17493)
业经(16926)
(16277)
财务(16245)
财务管理(16189)
地方(15990)
技术(15800)
(15374)
企业财务(15326)
(14766)
贸易(14757)
(14317)
财政(14260)
农业(13910)
理论(13199)
(13079)
银行(13049)
(12344)
机构
学院(267492)
大学(266792)
(110605)
经济(108348)
管理(103344)
理学(88667)
理学院(87747)
研究(87660)
管理学(86272)
管理学院(85750)
中国(67365)
(59987)
(55056)
科学(52066)
财经(43800)
(43644)
(42648)
(41448)
中心(41140)
(39533)
研究所(38979)
业大(37513)
经济学(34566)
(34558)
北京(34310)
师范(34266)
农业(33341)
(32563)
财经大学(32115)
(31442)
基金
项目(175183)
科学(138001)
研究(131902)
基金(126087)
(108748)
国家(107824)
科学基金(92692)
社会(84268)
社会科(79820)
社会科学(79797)
(69519)
基金项目(66415)
教育(60945)
(57737)
自然(57443)
自然科(56163)
自然科学(56144)
自然科学基金(55104)
编号(54739)
资助(50087)
成果(45478)
重点(39593)
(39181)
(38818)
(37900)
课题(37293)
创新(36666)
国家社会(35139)
项目编号(33946)
(33869)
期刊
(122788)
经济(122788)
研究(81103)
中国(55758)
(52183)
学报(39502)
(38844)
管理(37568)
科学(35725)
教育(30703)
大学(30108)
学学(28061)
农业(25836)
(24269)
金融(24269)
技术(23537)
财经(22019)
经济研究(21055)
业经(20844)
(18984)
问题(15978)
图书(15096)
(14480)
技术经济(13813)
(13630)
财会(13391)
会计(13197)
(13134)
商业(12786)
科技(12418)
共检索到405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科学界定财政分权取决于横向(即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能分工)和纵向(即中央-地方关系架构下的责权配置)两个维度相关变量的交互影响。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导致政府供给公共品结构偏差,难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财政分权又是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核心制度载体,优化财政分权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所以,财政分权改革意义重大。因此,应按照横向维度为先、纵向维度为次的财政分权逻辑思路,拓展和深化财政分权的外延与内涵,从而提出了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的总体构想与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张晓雯  
中国式财政分权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体制根源。政治激励扭曲引致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异化,使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而劳动报酬下降;财政激励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为收入差距的强化机制;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的叠加,使中国收入差距处于循环累积状态,陷入不断僵化的失衡陷阱。因此,解决中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必须矫正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同时,中央政府应该上划由现行地方政府承担的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实现事权"归位",以提高政府支出的公共性和公平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中国式财政分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的体制保障。中国式财政分权属于"行政性一致同意"型分权模式,是中央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因此,来自顶层的政治与财政激励以及官员自身的私人激励使地方政府具有发展经济的强劲动力,而"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缺失、法治基础薄弱、标尺竞争压力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未来的改革应从官员治理、制度设计、人民主权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着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贵民  
财政收入流失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博弈论提出一个财政收入流失的模型。通过这个博弈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收入流失的原因,得出结论:为减少财政收入的流失,降低财政风险,必须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减少制度的不确定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冷毅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公共财政和发展财政的统一。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偏好与民生性支出的效率,是导致区域间公共服务差异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应建立系统、权威、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各种有效的渠道传达民众对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现阶段,应在支出偏好均等化、支出效率均等化方面做文章,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力求"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苑  
考虑人口流动性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转移效应,建立了一个以财政分权为核心,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区域居民三方互动的完整框架,解释了财政分权下我国整体投资格局呈现重物质资本而轻人力资本,并且落后地区更倾向于轻视人力资本投资特征的原因。首先构建了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政治域中的博弈,然后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区域模型分析了组织域中的博弈,基于二者分离解释的不足,进一步对组织域和政治域进行了关联分析。这种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下基于域之间关联作用的分析表明,以上现象的出现是财政分权下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互矛盾的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勇  
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式决定大国的分权绩效。本文在同一个框架下考察增长型地方政府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与此伴随的扭曲成本。本文发现,中央政府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将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集中到增长而不是租金上,有效的财政激励保证了地方政府能稳定地分享增长果实;同时,对外资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囿于本地既得利益。本文证明了为增长而竞争是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激励来源:降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增加对公共物品的投入将提升社会福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叙果  张广婷  沈红波  
本文针对我国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偏好于大量建立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逻辑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影响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负债的全部激励,而政府的"经济参与人"和"政治参与人"的双重角色以及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大量建立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借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惠宁  
协同治理理论发端于西方,植根于西方的一套理论谱系和实践基础。为了避免陷入"拿来主义"的窠臼,本文对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三者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界定;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具备西方协同治理模式运行的基础,试图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下,勾绘出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社会共同需要和集体决策是现代财政的基础,现代财政的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现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实现需求结构再平衡,推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一直着力追求的目标,但10多年过去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结构失衡依然在不断加剧。本文试图从财政角度对其中原因进行探析,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策略、财政制度安排以及财政政策失衡的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分权策略扭曲了政府财政支出意愿,造成非经济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流转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则强化了政府执政偏向,造成财政资源分配偏重于税收贡献大的企业,从而使财政支出公共性进一步丧失,由于受工具性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双重约束,中国财政政策不得不更多依赖投资支出,从而出现财政政策失衡与需求结构失衡的循环累积。三者叠加效应就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新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公共物品的理论框架,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农村消费主体的特点,并在一定的实证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地方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提出改革途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袁国良  
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财政问题时,主要围绕税收和支出对个人、家庭、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政府间事权、财权的划分,转移支付问题的处理等等这样一些问题来进行的。这些问题都表现为具体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以及它们各自的效应。相对而言,对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制订过程的研究则相当缺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当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窘境的根本源头之一,可追溯到对制约财政过程的制度环境缺失适当的理解与建构。这些制度环境的总和可被概念化为财政场域(fiscal field),即公共财政活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制度性公共空间。本文鉴别了六个最重要的财政场域:财政分离、课税强制、共同资源池、财政授权、财政受托责任与竞争安排,以及财政赋权。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分析框架涵盖财政场域的四个层次——分析功能、清单与属性、作用机制和救济路径。由此形成的公共财政的过程理论作为智识财政学的基石,专注于合理预见那些由制度安排引起的非意愿后果。财政改革不应只是刻意追求意欲结果,更应致力于构建预见性强的制度安排以使非意愿后果能被合理预见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书霞  
中国高等教育在实施"精英"教育到"平民"化教育的转变,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大学输出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本文建议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无边界高等教育的理念增强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通过促进社会、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构建突破常规教育方式和教育学习界限的资源供给形式,形成社会、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元参与,学习形式灵活高效的高等教育资源多元供给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增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霜北  
研究财政分权问题,构建科学、全面的分析框架至关重要。财政学与政治学科、管理学科的关联度较大,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寻求三个学科的结合点,在多维视角下构建财政分权分析框架显得尤为重要。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