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2)
- 2023(9430)
- 2022(7816)
- 2021(7149)
- 2020(5950)
- 2019(13117)
- 2018(12876)
- 2017(25031)
- 2016(13847)
- 2015(14801)
- 2014(14382)
- 2013(14447)
- 2012(13291)
- 2011(11998)
- 2010(12021)
- 2009(10906)
- 2008(10656)
- 2007(9597)
- 2006(8594)
- 2005(7289)
- 学科
- 济(57591)
- 经济(57536)
- 农(45403)
- 业(43762)
- 管理(33228)
- 农业(29966)
- 企(22587)
- 企业(22587)
- 方法(21859)
- 数学(20049)
- 数学方法(19892)
- 业经(17365)
- 中国(14865)
- 财(13755)
- 制(12666)
- 地方(11796)
- 学(11726)
- 贸(11544)
- 贸易(11542)
- 易(11306)
- 农业经济(10101)
- 发(9951)
- 体(9593)
- 村(9034)
- 农村(9024)
- 策(8668)
- 技术(8584)
- 银(8434)
- 银行(8386)
- 收入(8319)
- 机构
- 学院(195210)
- 大学(190841)
- 济(84216)
- 经济(82820)
- 管理(74431)
- 研究(68654)
- 理学(65875)
- 理学院(65135)
- 管理学(64037)
- 管理学院(63683)
- 农(63040)
- 中国(52001)
- 农业(48977)
- 科学(44565)
- 业大(42026)
- 京(38686)
- 所(35904)
- 财(34275)
- 研究所(32949)
- 中心(32237)
- 农业大学(30963)
- 江(29182)
- 财经(27279)
- 经济学(25250)
- 经(25086)
- 业(24615)
- 省(24534)
- 经济管理(23750)
- 院(23466)
- 范(23457)
- 基金
- 项目(139252)
- 科学(108883)
- 基金(102083)
- 研究(96745)
- 家(92077)
- 国家(91215)
- 科学基金(76762)
- 社会(64125)
- 社会科(60511)
- 社会科学(60495)
- 省(56015)
- 基金项目(54973)
- 自然(49806)
- 自然科(48697)
- 自然科学(48681)
- 自然科学基金(47879)
- 划(46140)
- 教育(41803)
- 资助(39586)
- 编号(38425)
- 农(35038)
- 发(31325)
- 重点(31141)
- 部(30614)
- 成果(29281)
- 创(29082)
- 业(27972)
- 国家社会(27483)
- 创新(27260)
- 计划(26993)
- 期刊
- 济(94141)
- 经济(94141)
- 农(66823)
- 研究(50564)
- 农业(45187)
- 学报(40110)
- 中国(38036)
- 科学(34131)
- 大学(30081)
- 学学(29299)
- 财(23981)
- 业经(22802)
- 业(21188)
- 管理(21149)
- 融(19538)
- 金融(19538)
- 问题(14187)
- 经济研究(13908)
- 农业经济(13583)
- 农村(13567)
- 村(13567)
- 技术(13384)
- 版(12968)
- 业大(12951)
- 财经(12857)
- 教育(12616)
- 农业大学(11549)
- 世界(11421)
- 经(11044)
- 经济问题(10126)
共检索到281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严仍昱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社会根源是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使农民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经济能力、积极的社会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改革公共品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品供给平等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体制保证。
关键词:
公共品二元结构 农民素质 消极影响 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小龙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明星 胡春蕾
在中国的农民科技培训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过程当中,存在着注重培训专业大户和技术骨干的"进步农民"偏好。"进步农民"的培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农业的稳步增长和创新技术的快速扩散,但由于该策略忽视了农民资源整合能力的差别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实现象等原因,也人为地造成和扩大了发展的不平衡。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政策和措施降低其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社会经济效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正武
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通过对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教育 现状 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正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美丽 左停
更新农民传统观念,建立现代文化价值观念,推进城市化由量变向质变跨越。本文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民观念"二元结构"分化,源于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根深蒂固、城乡居民社会资本模式的本质差异、"文化堕距"现象不可避免、"人的现代性"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性,提出提升农民观念适应加速城市化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观念 二元结构 分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绍充 高洁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身份转变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需要从农民个体的理性选择出发,对其深层次原因和体制性障碍进行剖析,以求得解决的办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发 王甲午 于小兵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为前提,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必须由直接参与的人去实现,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并掌握了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得到推广。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翟志成 罗明姝
本文从经济理论的视角 ,描述了教师资源配置的最优均衡 ,深层次地揭示了根源于中国独有的“二元结构”下教师配置和素质的缺陷及其原因 ,以及优化的根本途径 ,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都进行了新颖和有益的探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婵娟 陈儒 邓悦 姜志德
运用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从层次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维度出发,基于内层、中层、外层三个层次和低碳农业知识、意识、态度与行为四个要素构建了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陕西泾阳275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整体偏低且个体差异明显,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碳农业的意识、态度、行为和知识,呈现出由内向外扩展的空间结构。对素质较低者而言,低碳农业意识和态度对其胜任素质影响显著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对素质较高者来说,低碳农业知识对其胜任素质影响显著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两类农民素质外显至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的程度都较浅。
关键词:
农民 低碳 胜任素质 评价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耿献辉 张晓恒 周应恒
本文利用1995~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HS六位编码数据,测算了二元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集约边际的贡献率在2005年之后达到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为解释中国农产品逆向贸易条件的发生提供了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生产效率越高,对中国刚进入出口市场的新产品设置的门槛越高;但中国向固定贸易成本较低或者相对于其他国家贸易成本更高的贸易伙伴出口新产品更有利。另外,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可变贸易成本和进口时间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影响的差异,其中,可变贸易成本对两类产品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的影响更大,而进口时间对加工农产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仇文利 顾馨梅 杨呈胜
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必须实现思维与实践的创新。本文从优化农民队伍结构角度,分析提出了有效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独特观点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
思维创新 实践创新 提高 农民素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镜德
在城乡基础、义务教育发展二元结构条件下,要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梦是困难的。在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由个体化转向家庭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为改变教育发展的两极分化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文章认为能否在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获得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定寰
农产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然而,在这方面,中国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和出口需求同大量分散的、无组织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的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产品生产组织起来,在技术上进行辅导,在生产过程中加以监督,他们显然难以大量地、持续稳定地供应安全、优质农产品。超市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创造了有利的、无可替代的客观条件。社会和政府部门对超市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成本远远低于对传统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成本。因此,中国可以采用“超市+龙头企业(农产品供应商)+农户”的模式,引导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户进入超市供应链,加快普及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