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0)
- 2023(11247)
- 2022(9899)
- 2021(9753)
- 2020(8000)
- 2019(18570)
- 2018(18771)
- 2017(34628)
- 2016(19762)
- 2015(22473)
- 2014(22686)
- 2013(21799)
- 2012(19898)
- 2011(17954)
- 2010(17990)
- 2009(15874)
- 2008(15255)
- 2007(13238)
- 2006(11446)
- 2005(9960)
- 学科
- 济(65881)
- 经济(65797)
- 管理(51988)
- 业(46380)
- 企(38380)
- 企业(38380)
- 方法(32738)
- 数学(28301)
- 数学方法(27959)
- 中国(24077)
- 教育(22676)
- 学(18576)
- 农(18480)
- 财(17610)
- 理论(15691)
- 业经(14444)
- 地方(13537)
- 制(12979)
- 农业(12234)
- 技术(11936)
- 环境(11455)
- 和(11204)
- 贸(10787)
- 贸易(10781)
- 务(10592)
- 财务(10534)
- 财务管理(10515)
- 易(10448)
- 企业财务(9995)
- 划(9989)
- 机构
- 大学(273995)
- 学院(266586)
- 管理(105066)
- 济(95154)
- 经济(92526)
- 理学(91990)
- 研究(91647)
- 理学院(90835)
- 管理学(89153)
- 管理学院(88633)
- 京(60164)
- 中国(59830)
- 科学(57627)
- 所(46142)
- 范(44896)
- 师范(44566)
- 财(43079)
- 研究所(42382)
- 农(40900)
- 中心(40295)
- 业大(39856)
- 江(39016)
- 北京(38734)
- 教育(37339)
- 师范大学(36682)
- 财经(35023)
- 院(33133)
- 经(31964)
- 农业(31895)
- 州(31688)
- 基金
- 项目(187895)
- 科学(148756)
- 研究(142397)
- 基金(133984)
- 家(116127)
- 国家(115018)
- 科学基金(98460)
- 社会(86486)
- 社会科(81504)
- 社会科学(81484)
- 省(74092)
- 教育(71702)
- 基金项目(71537)
- 划(64399)
- 自然(64122)
- 自然科(62627)
- 自然科学(62605)
- 自然科学基金(61474)
- 编号(60628)
- 资助(54778)
- 成果(51227)
- 课题(43655)
- 重点(42708)
- 部(42657)
- 发(40020)
- 创(38890)
- 项目编号(37418)
- 教育部(37112)
- 创新(35908)
- 大学(35887)
共检索到385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春超 尹靖华
本文研究了全国社区(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常见传染病症就医行为的影响,并对其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基层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显著促进了流动人口就医行为,但对不同人群的效果相异。健康教育方式的有效性排序是:面对面>互联网>报刊等传统媒体。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最具效率的依次是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本文认为,国家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投入资源的区域配置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改善空间。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流动人口 就医行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史惠媛
近年来,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口相对密集、学生读者自救能力弱的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严重的危机。高校图书馆对其进行危机管理是践行"对读者安全负责"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科学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提高危机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鼓励全员参与、完善环境保障体系,是高校图书馆有效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成珍 梁循 王军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冲击社会经济运行,特别是具备传染性时这种冲击的程度和范围会更深更广,而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为传染病评估和应对提供积极有效的依据。故以SEIR模型为基准,针对SEIR模型存在的不足,将重大传染病事件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三阶段模型,将相关参数由静态参数改进为动态参数,分类模拟"封城"以及传染病存在复发可能性的情形,并利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进行动态模拟。对经典SEIR模型以及改进的三阶段模型分别进行参数估计和系统仿真发现,在无人为干预的自然传播情况下,传染病感染数量峰值会出现在1~2个月后;加强隔离、加大医疗资源投入能显著减小传播规模;改进的三阶段模型能对传染病类事件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可为未来传染病评估和应对提供有效依据。由此,为有效应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从加强隔离、加大医疗资源投入、疫情后期持续关注等角度着手完善我国传染病应急防控体系,在传染病发生时能够对相关人员做到尽早隔离,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数量,从源头上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祝仲坤 郑裕璇 陈淑龙 冷晨昕
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其均等化程度将会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CMDS2017专项调查,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以流动人口居住城市“是否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结论依然得到支持。(3)之所以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其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其社会资本。本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社会融入层面的效应,为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裕民 陈宇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从分析流动人口特征和发展趋势入手,结合当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供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公共卫生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坚 苗艳青
文章利用2016年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调查数据,考察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健康差异的影响及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既存在亲富人的活动受限和自评健康的健康差异,也存在亲穷人的确诊患病的健康差异。(2)收入、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健康知识和体育锻炼对解释健康差异有明显贡献。具有亲富人属性的医疗保险解释了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差异扩大,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缓解自评健康差异和确诊患病差异均有积极作用,但其作用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了居民间的健康差距,而医疗保险对健康差异的影响不显著。(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通过提升穷人健康知识水平和促进其健康行为,进而对健康差异的改善具有间接贡献。文章建议通过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培育全民健康生活素养、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构建城乡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举措来缩小居民健康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艳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对医院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基于对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的功能定位的分析,指出当前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存在障碍、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府对公共卫生财政补贴不足等“短板”,提出在重视公共卫生的管理、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改进医疗资源分配制度,医院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发挥行政干预作用,通过对公共卫生管理分区域和分层次,建立“平战结合”的医防体系等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
公共卫生体系 问题 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汝小美,丁峰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3月开展了“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发现 ,未婚人群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低、有效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弱 ;未婚人群避孕知识多 ,但获得相关服务少 ,其避孕失败率高 ;流动人口获得避孕节育方法的途径少 ,很难被纳入免费服务体系。为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殖健康 流动人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立云 王丽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相伴而行,流动人口规模增长与代际更替并存,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全体流动人口的比例逐渐超过老一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2011-2014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比较新生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在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利用、医疗支出和报销状况的异同,分析新生代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的新特征,并提出适应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代际变迁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立云 王丽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相伴而行,流动人口规模增长与代际更替并存,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全体流动人口的比例逐渐超过老一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2011-2014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比较新生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在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利用、医疗支出和报销状况的异同,分析新生代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的新特征,并提出适应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代际变迁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祝仲坤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共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均能显著提升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在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遗漏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服务对老一代及跨省流动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提升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服务可以通过提升健康水平、增强城市归属感间接提高农民工留城意愿,其中城市归属感发挥的间接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策效应,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铺就农民工市民化道路提供证据支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庞大的老年流动人口是其表征之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流动性的增强,给我国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带来更多挑战。本文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切入点,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流动人口主客观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引入广义精确匹配法评估背后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职业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提升显著;从教育形式上看,健康知识讲座对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本文为理解流动性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社区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睿
流入地卫生服务可及性不仅关乎农民工健康状况,还可能对其主观福利产生潜在影响。本文利用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评估了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潜在内生性后,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空间可达性、适切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强弱不一的作用。可获得性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农民工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并对其社会反馈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空间可达性和适切性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工社会反馈行为的积极性。机制检验证实,卫生服务可及性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农民工卫生习惯趋同于城市居民,帮助农民工养成健康就诊行为,提高这一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代际和性别异质性。此外,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并非完全来自患病农民工样本的“正向溢出效应”,但患病经历是卫生服务可及性正向影响农民工社会反馈行为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静 杨涛华 田玲玲 鲁洁 陈晓曼 陈哲 郭雪静
公共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提升公共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中部六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服务三个方面构建公共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公共卫生健康保障水平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公共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总体水平偏低,地域不平衡性明显和均等化程度较低,总体表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态势。(2)六省内部各地区在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多样,呈现出不同的梯度或局部集中连片格局,山西、河南和江西三省的城市群带动效应发挥明显不足。(3)各因素对公共卫生健康保障水平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人均GDP>人均医疗财政支出>城乡居民健康投入差异。要实现中部地区公共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需适度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集中力量补齐当前短板的同时考虑长远,科学制定财政支出和优化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