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8)
2023(10444)
2022(8453)
2021(7899)
2020(6680)
2019(14939)
2018(14406)
2017(27475)
2016(14725)
2015(16436)
2014(15835)
2013(16106)
2012(14697)
2011(13358)
2010(13018)
2009(12169)
2008(11886)
2007(10192)
2006(8787)
2005(7964)
作者
(42568)
(35564)
(35307)
(33621)
(22430)
(17042)
(15916)
(14029)
(13664)
(12404)
(12285)
(11714)
(11218)
(11149)
(11115)
(11056)
(10666)
(10489)
(10222)
(10096)
(8781)
(8526)
(8410)
(8109)
(8000)
(7935)
(7650)
(7434)
(7081)
(6995)
学科
(61052)
经济(60979)
(41640)
管理(39300)
方法(30739)
(28497)
企业(28497)
数学(28456)
数学方法(28329)
中国(23647)
(19019)
(18254)
(15705)
贸易(15699)
(15463)
(14668)
农业(12599)
(12542)
银行(12506)
(11953)
业经(11408)
(11140)
金融(11140)
(11123)
保险(11032)
(10195)
收入(9697)
(9307)
财务(9301)
财务管理(9282)
机构
大学(214678)
学院(209796)
(100355)
经济(98814)
管理(82531)
研究(74682)
理学(71779)
理学院(71016)
管理学(70102)
管理学院(69711)
中国(61378)
(45990)
(44420)
科学(42684)
(38007)
(37232)
财经(37199)
(34512)
研究所(34227)
中心(33703)
经济学(33661)
业大(31546)
经济学院(30606)
农业(30121)
北京(28379)
财经大学(28338)
(27715)
(26049)
(23581)
师范(23249)
基金
项目(145393)
科学(115746)
基金(112165)
研究(100510)
(100077)
国家(99323)
科学基金(84617)
社会(70703)
社会科(67180)
社会科学(67163)
基金项目(58746)
自然(54298)
自然科(53187)
自然科学(53167)
自然科学基金(52328)
(50923)
资助(46178)
(44855)
教育(44534)
编号(36504)
(34262)
重点(32382)
国家社会(31800)
(29794)
教育部(29737)
(29540)
中国(28951)
成果(28821)
科研(28613)
人文(28128)
期刊
(99864)
经济(99864)
研究(63834)
中国(42097)
学报(35981)
(33395)
(33201)
科学(32615)
管理(27768)
大学(27310)
学学(26334)
(23857)
金融(23857)
农业(22357)
财经(19136)
经济研究(18667)
(16446)
问题(13548)
业经(13456)
(13383)
技术(13029)
(12972)
国际(12093)
世界(12059)
教育(11921)
统计(10282)
技术经济(10012)
(9768)
(9217)
理论(9143)
共检索到307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晨  刘晓鸥  连大祥  
本文从健康资本的角度讨论了医疗保险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笔者将医疗服务价格变化造成的影响分解为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分析发现,当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财富效应的绝对值时,劳动者更倾向于使用增加休闲时间进行保健的方法对健康资本进行生产,而不是通过积极就业增加收入以购买更好的医疗保险的方式。笔者使用中国观测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当受到疾病冲击时,享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就业率和收入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一发现说明,休闲时间和医疗服务在这些劳动者之间的替代效应可能大于由医疗服务价格变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壁垒是根据户籍或职业特点而设定,劳动者通过参加工作或者增加劳动时间提高收入的途径并不能帮助劳动者在不同的医疗保险之间进行自由转移,所以劳动者并不寄希望通过提高收入以寻求更好的医疗保险来购买医疗服务的方式进行健康资本生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晨  刘晓鸥  连大祥  
本文从健康资本的角度讨论了医疗保险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笔者将医疗服务价格变化造成的影响分解为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分析发现,当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财富效应的绝对值时,劳动者更倾向于使用增加休闲时间进行保健的方法对健康资本进行生产,而不是通过积极就业增加收入以购买更好的医疗保险的方式。笔者使用中国观测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当受到疾病冲击时,享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就业率和收入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一发现说明,休闲时间和医疗服务在这些劳动者之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关斐  李麦收  
中国正面临快速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双重挑战,探索健康与老年人劳动参与之间的公共医疗保险调节效应对于释放老年人口红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7-2015数据,使用面板数据logit模型实证分析健康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慢性疾病和健康冲击阻碍了老年人劳动参与,慢性疾病相比健康冲击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影响更大。享有公共医疗保险在老年健康与劳动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参加城居保能够正向调节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但对遭受健康冲击的老年人劳动参与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新农合对慢性疾病和健康冲击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上述效应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更为显著。未来应逐步健全以提高老年人就业技能为核心的社会政策,加快落实弹性退休制度,优化均等化公共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春海   熊琦哲   徐宇明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村劳动力消费的影响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的调节效应时发现,非农就业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消费,非农就业时长及非农就业收入占比均能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消费水平。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均会对非农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消费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效应,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则会产生负向调节效应。不同地区及年龄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对非农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消费之间的关系影响效果也不相同。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会正向促进非农就业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因此,提出强化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保障,提高非农就业农村劳动力参保率,推进区域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协调发展,为发掘农村劳动力消费潜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消费升级,进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睿   高端阳   陈传波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34个地级城市匹配数据,系统考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1)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时间并提高劳动效率,呈现出收入效应和积极的劳动供给效应。(2)职工医保存在较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分化。对“单位+个人”参保的农民工主要呈现出收入效应,对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的农民工则产生缴费约束;职工医保对缓解老一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效应更强。(3)机制分析发现,健康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消费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水平中发挥了遮掩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红阳  邵敏  
如何利用临时性就业保持劳动力市场弹性的同时保持就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研究了临时性就业对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控制相关的个体特征及其所在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和城市特征后,临时性就业会使得个体的小时平均工资收入显著减少约18.05%,且这一负向作用在考虑指标度量稳健性、户籍、不同年份数据及分行业子样本检验等情形下仍然稳健。(2)在控制样本选择性偏差和可观测控制变量影响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临时工与正式工之间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宁  谢勇  
留守经历不仅对农村儿童的即期福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个人发展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南、四川、江苏3省的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劳动者就业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幼年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留守经历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其中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完全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负向影响强度更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幼年的留守时间越长,成年后的就业质量越低;3年及以上的长期留守经历会显著降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初次留守发生在0~6岁年龄阶段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雪征  刘国恩  
本文集中总结了近年来国外经济学文献中对医疗保险和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在劳动力流动、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者退休和储蓄行为等方面对相关学术观点进行梳理。总结发现,医疗保险与劳动就业的结合将对劳动力的横向与纵向流动、劳动者的退休和就业决策起到显著的干扰作用;同时,医疗保险有可能减少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并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工资-福利折中"等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钦  董雯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匹配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水平,分析了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从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都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但从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非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就工资结构而言,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工资极化”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劳动者的相对议价能力和不同部门劳动力的替代性与互补性视角,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兼顾工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对推动高质量就业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媛媛  
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它对收入很可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三套中国的综合数据,检验了普通话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普通话以及单项能力(听和说)都会对劳动者收入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了内生性之后,结论未变。进一步发现,普通话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有显著提升作用,但是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则不显著。另外,普通话对城镇劳动者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对农村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普通话能力在南方的作用相对北方要更大一些,且普通话对跨方言流动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方言区内人口的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盛振全  姜腾飞  
劳动者医疗期尤其是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问题,由于现行规定不太明确,加之实务中执行比较混乱,迫切需要对医疗期计算标准、医疗期待遇具体内容等方面在立法和司法等方面予以明晰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能更好地便于企业依法统一执行相关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郑圆  
作为劳动保障和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能够帮助职工和企业抵御疾病风险和吸纳就业,也有可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的锁定效应,所以,它对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双方都可能会产生影响。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它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供给和流动都会造成复杂的交互作用。理清医疗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作用机理,能够帮助决策者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清醒的判断,有利于中国的现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箐  
在中国医疗市场上,医疗保险能否实现改善医疗质量,保障居民健康的政策目标有待探讨。理论分析表明,患者参加医疗保险能够降低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患者自付比例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如果医院进行实质竞争,医疗保险能提高医疗质量,且患者自付比例与医疗质量成反比。基于省级数据,对社会医保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该理论结论。健康险的发展能够改善医疗质量,但限于其发展阶段和特点,还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林  柳俊燕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动过程中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不仅是加强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群体流动性强、就业技能低、缺乏劳动合同保障等特点使其医疗保险转移接续问题也具备特殊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在制度设计、缴费年限互认、统筹基金转移、重复参保、待遇等方面存在障碍。因此,加强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精准设计、以包容性制度安排减少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需求、健全政府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的现实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