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7)
2023(4915)
2022(4441)
2021(4074)
2020(3789)
2019(8983)
2018(8958)
2017(17882)
2016(10062)
2015(11746)
2014(12082)
2013(12252)
2012(11722)
2011(10649)
2010(10787)
2009(10178)
2008(10402)
2007(9616)
2006(8119)
2005(7244)
作者
(30528)
(25820)
(25635)
(24676)
(16267)
(12384)
(11997)
(10185)
(9536)
(9115)
(8646)
(8613)
(8340)
(8125)
(8085)
(8044)
(8040)
(7603)
(7424)
(7396)
(6520)
(6349)
(6270)
(5874)
(5861)
(5836)
(5794)
(5671)
(5239)
(5217)
学科
(45029)
经济(44976)
管理(28204)
(26596)
方法(23918)
数学(21458)
数学方法(21297)
(20872)
企业(20872)
(12775)
(12745)
中国(10599)
(9777)
地方(8590)
(8554)
贸易(8554)
(8289)
农业(8119)
(8028)
业经(7933)
(7339)
财务(7323)
财务管理(7296)
(6905)
企业财务(6869)
理论(6307)
(6140)
银行(6120)
(5863)
金融(5861)
机构
大学(152887)
学院(151255)
(62844)
经济(61441)
管理(58769)
理学(50469)
研究(49942)
理学院(49858)
管理学(49045)
管理学院(48730)
中国(37397)
(32197)
科学(31484)
(29403)
(28569)
(26429)
业大(24056)
研究所(23972)
中心(23561)
(23366)
财经(23200)
农业(22718)
(20900)
北京(20249)
(19667)
经济学(19631)
师范(19472)
(18379)
经济学院(17980)
(17234)
基金
项目(97564)
科学(75263)
研究(70640)
基金(69835)
(60652)
国家(60154)
科学基金(50423)
社会(43811)
社会科(41421)
社会科学(41402)
(38271)
基金项目(37367)
教育(32618)
自然(32352)
(32307)
自然科(31556)
自然科学(31543)
自然科学基金(30990)
编号(29996)
资助(28998)
成果(25075)
(22196)
重点(21879)
(20941)
课题(19896)
(19551)
科研(19110)
教育部(18775)
大学(18419)
创新(18332)
期刊
(67694)
经济(67694)
研究(41927)
中国(26890)
(25513)
学报(24894)
(24446)
科学(21962)
管理(18134)
大学(18099)
学学(17049)
农业(16797)
教育(13764)
技术(13095)
(12237)
金融(12237)
财经(11781)
业经(11005)
经济研究(10596)
(10037)
图书(9817)
问题(9740)
(9323)
技术经济(8535)
统计(7847)
理论(7842)
(7819)
(7505)
商业(7407)
实践(7156)
共检索到219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莉  
公共利益是理论上与实务上一个极重要,却又模糊不清、备受争议的概念。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公共利益的概念也不断改变,而争论至今尚无定论。文章从法学理论角度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才是真正的公共利益,抽象的、模糊不清的公共利益法律条款是对个人利益的威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随着高等教育情景的复杂和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高校频频被推上被告席。总的来说,目前高校发生的学位纠纷主要有三类:由于学生的学术不当行为,依照学校规章制度而失去学位资格引发的纠纷;因学生没有达到学校的学术要求失去被授予学位资格而产生的纠纷和因学位论文评价没有通过而引发的纠纷。笔者从法理学的视角对高校的学位纠纷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规避学位诉讼风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建伟  李海伟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研究方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研究结果:土地征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上的社会选择,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配置土地资源,但需要满足一个经济条件(市场失灵)和三个法律要件(公共利益、合理补偿和正当程序)。研究结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是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土地征收后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有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倩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保护和尊重信息权利体现了法律对于各项法理利益冲突的协调。从信息权利的非财产性属性来看,《世界人权宣言》等系列法律性文件是保护信息权利的重要法理基础;从信息权利的财产性属性来看,财产权劳动理论等是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理论基础。信息权利在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二者之间的能动法理关系。这也是思考评价、分析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中信息权利保护能力重要法理基础的思路之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力  
本文对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公共利益部门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利益部门化的生成机理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公共利益部门化的过程中,政府官员作为政治企业家“有为才有位”的政绩欲求,以及一整套有利于公共利益部门化的制度安排,对公共利益部门化的最终完成和维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怆然  
语焉不详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这个随西方经济学而来的词汇,伴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不但频繁出现在学者论文、媒体报道乃至文学作品中,甚至成为制度、法律设计的核心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高等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它对学生实施的处分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否具有可诉性,取决于学校的处分决定是否引起学生学籍的改变和身份的丧失,因此,将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这些严重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处分决定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精神和发达国家行政法改革的趋势,也能有效地监督高等学校自主权的运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伏英  
国际反倾销制度缺陷表现为:以倾销有害论为理论基础,这与公共利益原则相悖;适用公共利益原则时以"有罪推定"为原则,成为公共利益原则实现的障碍;实践中,公共利益原则没有得到WTO各成员方的贯彻;各国规定差异大;确定公共利益的灵活性较大,缺乏透明度;缺乏强制效力,其实现依赖于反倾销调查当局的自由裁量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苗红娜  
本研究利用6089份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公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及动因,并对目前公民参与不足的问题进行回应。研究发现,个人利益对于公民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并不稳健,而公共利益诉求、制度要求以及从众心理是公民进行基层参与的重要动因,尤其是制度要求以及民众与党员干部的紧密程度这两个外部因素,不仅影响公民总体参与经历,更是对选举、公共决策讨论、社区管理及公益活动参与具有正向影响。文章丰富了学界关于公共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水平具有实践启示。在“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时,要优化公民参与的氛围,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强化公共利益的价值培养,并增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沟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欧纯智  
税收征管领域征纳双方通过互发"信号"传递信息,据此不断地调整策略以找到能够使自己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通过严格的数学计算得出的唯一一个精炼贝叶斯均衡解是纳税人逃税。这是由当今的稽查覆盖率、税款入库率和罚没力度引致的。政策制定者据此可以通过制度供给,将征纳博弈均衡点移动到符合公共利益的位置,引导纳税人在追逐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公共利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虹  
有益品(merit goods)作为市场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特殊理由,最初由马斯格雷夫(Musgrave)于1959年提出。尽管人们对有益品这个概念相对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在实践中它却是一种最容易也最经常被指认的市场缺陷。有益品的界定取决于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的确认和识别方式。单纯用理论永远无法回答哪些是有益品,哪些事情符合公共利益,确切的答案只能通过公共决策程序才能获得。建立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并保证公众有效行使决策权力的民主决策制度对公共管理和公共财政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在新高度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让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写进了宪法,标志着“生态法治”成为我国法治一项新的重要内容。“生态法治”已经成为我国法治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升级进步。它把此前“保护环境”的制度规范上升到“法理价值”的哲学层面,从而将对我国整个法律体系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阐释“生态法治”,可以丰富我国法学理论的内容,还能为“生态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榕  童华军  
我国力图通过"限塑令"来引导与规范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资源循环意识,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由于对"限塑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诸多偏差,其执行可能导致较高的社会成本。惩罚性罚款的适用也面临着选择性执法以及机会成本的问题。相比较生硬的政策法规,以软性的增强民众环保自觉性教育无疑是新型的路径选择。同时现阶段替代品的使用也要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只有从源头使用上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所在。最后逐渐以软性的增强民众环保自觉性教育来替代生硬的政策法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