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0)
2023(12644)
2022(10439)
2021(9557)
2020(7896)
2019(17397)
2018(16963)
2017(33442)
2016(17918)
2015(19568)
2014(18379)
2013(18365)
2012(16909)
2011(15167)
2010(15174)
2009(14094)
2008(13876)
2007(12360)
2006(10824)
2005(9312)
作者
(49972)
(42364)
(41914)
(39493)
(26422)
(20611)
(18718)
(16397)
(16039)
(14699)
(14491)
(14081)
(13287)
(13167)
(12929)
(12840)
(12523)
(12317)
(12302)
(11764)
(10534)
(10270)
(10070)
(9672)
(9662)
(9322)
(9189)
(9036)
(8387)
(8358)
学科
(80092)
经济(79990)
(60093)
管理(50013)
(46522)
(38023)
企业(38023)
方法(34481)
数学(31733)
数学方法(31574)
农业(30687)
(21013)
业经(20799)
中国(20341)
(19207)
贸易(19202)
(18831)
技术(16441)
(15514)
地方(14537)
(13975)
(13282)
(11936)
银行(11900)
(11725)
(11609)
金融(11609)
土地(11394)
(11375)
(11069)
机构
学院(250024)
大学(247226)
(112526)
经济(110816)
管理(100102)
理学(88007)
理学院(87139)
管理学(86048)
管理学院(85586)
研究(82287)
中国(65194)
(63255)
(49730)
(49490)
农业(48974)
科学(48784)
业大(44893)
(40730)
财经(39951)
中心(39564)
研究所(36941)
(36916)
(36726)
经济学(35802)
经济学院(32916)
农业大学(31274)
北京(29725)
财经大学(29719)
经济管理(29390)
(28788)
基金
项目(175661)
科学(139793)
基金(131528)
研究(126324)
(115851)
国家(114771)
科学基金(98801)
社会(86291)
社会科(81800)
社会科学(81781)
基金项目(70118)
(68242)
自然(62121)
自然科(60766)
自然科学(60750)
自然科学基金(59738)
(56477)
教育(55077)
资助(51691)
编号(48556)
(40235)
(39476)
重点(38673)
(38491)
国家社会(37558)
成果(37400)
创新(37098)
(35736)
教育部(34391)
(34227)
期刊
(120015)
经济(120015)
研究(69275)
(65540)
中国(49644)
农业(44032)
学报(42357)
科学(38402)
(36491)
大学(32792)
学学(31694)
管理(31611)
(27901)
金融(27901)
业经(25840)
(21496)
财经(20100)
经济研究(18938)
问题(17820)
技术(17463)
(17184)
教育(16356)
世界(14352)
农村(14270)
(14270)
农业经济(13804)
(13761)
(13716)
技术经济(12666)
科技(12640)
共检索到363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险生  李宁  胡平峰  金晶  
地权交易能够提升地权价值,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因此,土地租出与土地养老其实并不冲突,新农保能通过替代土地养老而促进土地租出的命题也就难以成立。同时,农民早期缴费档次低,使得早期参加新农保有较高的收益率,这可能促成早期参保对农地租出有促进作用和对土地养老有替代效果。为此,本文利用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2012年处于缴费期的中老年人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农户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户参保后土地租出率平均下降了2.4个百分点。参保收益率和贴现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使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呈现异质性,体现为老年人口参保收益率较高和低收入群体贴现率较高,导致参保后土地租出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无老年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男性参保收益率更低导致家庭男性参保更会使土地租出率下降。机制分析显示参保降低了家庭的闲暇消费,促进了农户从事自家农业,尤其提高了家庭女性的劳动供给。结果表明新农保对土地养老的替代关系并不存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琴  杨松涛  张同龙  
基于三轮(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全国微观追踪调查数据(CHARLS),本文通过分析新农保的实施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和意愿租金的影响,来考察社会保障是否存在着对土地保障的替代效应,并进一步基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来分析替代效应的异质型特征。结果表明,村庄实施新农保促使村庄内土地依赖程度超过平均水平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租金下降18.0%;促使村庄内处于土地依赖程度前30%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租金下降14.9%;促使村庄内处于土地依赖程度后30%的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租金上升17.3%。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对于土地保障的替代效应主要作用于高土地依赖型的农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志刚  宁可  钟甫宁  纪月清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家中有老年人(60岁以上)和无老年人两类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在家庭面临不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差异。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两期数据,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无老年人家庭,加入新农保能提升预期养老保障水平,制度性养老保障会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并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促进土地转出,这种作用在家庭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尤其显著;而在流动性约束严重情况下,加入新农保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家庭支出增加,会促使家庭短期减少闲暇、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无益于土地转出。对于有老年人家庭,新农保会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降低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促进土地转出,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较强情况下;而在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新农保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的提升作用较弱,促进土地转出作用也较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川  陈斌开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基于最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以"新农保"为基础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的替代性。研究结果显示,获得新农保养老金收入的农村老年人,其获得私人转移支付的概率下降了大约32-56个百分点,然而,对于已经获得转移支付的老年人,并未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他们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社会养老"对传统"家庭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但当前效果有限,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养老"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卫东  王鹏帆  何丽  
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村家庭养老困难,新农保改革被寄予厚望,其养老保障作用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基于制度改革和农村养老特征,文章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养老质量和养老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新农保显著增加了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他们的养老质量;第二,新农保"挤入"了代际向上的经济支持,在农村养老经济资源偏好的条件下,这会降低代际向上的时间支持,改变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第三,新农保的养老保障作用存在群体差异,低收入、不健康以及独居老人对养老金的反映更为敏感,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改革成效。因此,新农保应该增加养老金投入,调整参保要求,并扩大养老困难群体的参保比例,以获得更大的养老保障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个体幼年时期的经历会对成年后的诸多决策产生影响,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可进一步为检验该命题提供场景。为此,论文以发生在1959—1961年的大饥荒为自然实验,利用2014年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早年饥荒经历对农户土地租出行为的影响。理论上,早年饥荒经历通过塑造风险厌恶偏好、形成预防性心理动机、阻碍人力资本积累等三个渠道,对农民土地的租出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对于童年时期遭受过大饥荒的个体,饥荒经历对其土地租出意愿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实证结果显示饥荒程度越高的地区,村庄土地租出率越低,农户租出意愿越弱,童年时期经历过大饥荒的个体更不愿意租出土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解释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为何发展缓慢提供了一个新的注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不完全合约理论关注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不完全合约的理论基础,二是剩余控制权的产权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租约中,不仅存在着不完全合约与关系合约问题.而且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也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分析农地租约不断加剧的短期化倾向,进而阐明不完全合约演变为空合约的逻辑机理。笔者指出,空合约依赖于信任与声誉机制而实现自我履约,能够降低合约的治理成本并改善其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不完全合约—关系合约—空合约的动态演化过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不完全合约理论关注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不完全合约的理论基础,二是剩余控制权的产权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租约中,不仅存在着不完全合约与关系合约问题.而且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也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分析农地租约不断加剧的短期化倾向,进而阐明不完全合约演变为空合约的逻辑机理。笔者指出,空合约依赖于信任与声誉机制而实现自我履约,能够降低合约的治理成本并改善其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不完全合约—关系合约—空合约的动态演化过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宁可   曹琳琳   朱哲毅  
农村长期制度性养老保障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4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60岁以下农户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并考察了在不同代际支持条件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提供的预期养老保障功能能够替代土地养老保障,降低农户对未来土地经营产出的期望,从而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在子代提供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此外,当子代未提供经济支持时,新农保鼓励农户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边际收益更高的非农劳动领域,也有助于土地的流转。进一步分析还揭示了新农保在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性影响,即参与新农保会促使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户更多地从事非农劳动,而会降低西部地区农户的劳动供给。因此,本研究建议改进新农保的衔接和转化机制,特别要关注子代经济支持不足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采取差异化政策支持,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宏伟  胡浩钰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和2013年两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考察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在整体上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表现在食品、日用品和水电气三类消费。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收入水平分类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主要能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福利。从促进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角度来看,建议政府从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加大贫困居民的补贴力度出发,持续扩大"保基本"的政策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栾江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栾江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要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之间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因此,只有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化肥过量施用和农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栾江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召华  王蕾  罗宇溪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样本进行逆概率加权后,运用差分-断点法分析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在经济支持与精神慰藉两方面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替代效应。分析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使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减少了23%;在精神慰藉方面,新农保养老金收入降低了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并且减少了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数。从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养老金收入对至少有一个儿子的家庭影响较大,对只有女儿的家庭几乎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尽管社会养老提高了老人的经济独立性,但弱化了子女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因此,在社会养老不断推进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家庭养老在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避免出现空巢家庭,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必良  林文声  邱泽元  
本文将农户农地转出的租赁合约分为"关系型合约"和"要素型合约",构建了"土地依赖—交易费用—农地流转收益—缔约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揭示农户租约对象选择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转出租金和转出面积在"亲友邻居"与"社会主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地依附性、非专用土地资产、专用性社区资本和交易规模促进农户选择"关系型合约",而合约稳定性和农地流转收益促进农户选择"要素型合约";专用性人力资本、交易规模、非专用地理位置、合约稳定性、农地流转收益和农地市场发育对农地流转缔约主体多元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土地依附性、非专用土地资产和地权不稳定性则存在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