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9)
2023(7424)
2022(5552)
2021(4844)
2020(4044)
2019(8603)
2018(8586)
2017(16994)
2016(9396)
2015(10474)
2014(10572)
2013(10258)
2012(9251)
2011(7904)
2010(7829)
2009(7288)
2008(7853)
2007(6905)
2006(6021)
2005(5772)
作者
(25325)
(21122)
(20787)
(20316)
(13596)
(9858)
(9559)
(7980)
(7896)
(7571)
(7185)
(7123)
(6804)
(6727)
(6577)
(6478)
(6237)
(6195)
(6055)
(5989)
(5308)
(5039)
(5020)
(4797)
(4792)
(4769)
(4610)
(4472)
(4187)
(3993)
学科
(39971)
经济(39936)
管理(34372)
(30803)
(26828)
企业(26828)
(20184)
方法(16680)
(15101)
财务(15086)
财务管理(15052)
数学(14842)
数学方法(14751)
企业财务(14455)
中国(12100)
(10257)
业经(9556)
(8537)
(7448)
银行(7441)
(6852)
金融(6852)
(6789)
地方(6650)
农业(6648)
(6599)
贸易(6592)
(6447)
(6433)
(6281)
机构
大学(129099)
学院(128939)
(56859)
经济(55757)
管理(48147)
研究(41868)
理学(40930)
理学院(40544)
管理学(39926)
管理学院(39692)
中国(35822)
(32960)
(26492)
财经(24925)
(22727)
科学(22617)
(20572)
中心(19924)
(19488)
经济学(19474)
财经大学(18724)
研究所(18021)
经济学院(17769)
(17630)
北京(16552)
(15745)
业大(15727)
(14913)
(14859)
师范(14745)
基金
项目(82610)
科学(65764)
基金(62189)
研究(60659)
(53583)
国家(53177)
科学基金(46481)
社会(41611)
社会科(39643)
社会科学(39631)
基金项目(32380)
(30646)
自然(28461)
自然科(27874)
自然科学(27871)
自然科学基金(27403)
教育(27360)
资助(25441)
(25408)
编号(23987)
成果(20236)
(18871)
重点(18532)
国家社会(18370)
教育部(16781)
(16724)
(16569)
(16454)
人文(16281)
(16225)
期刊
(61092)
经济(61092)
研究(42384)
(31103)
中国(24067)
(19664)
金融(19664)
学报(18451)
管理(17834)
(16363)
科学(16145)
大学(14644)
学学(14007)
财经(13397)
经济研究(11594)
(11472)
农业(10687)
教育(9690)
财会(9380)
技术(9361)
会计(9089)
业经(8638)
问题(8473)
(6835)
图书(6714)
国际(6570)
(6472)
通讯(6470)
会通(6451)
理论(6116)
共检索到200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与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大背景,探讨公共债务货币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选取了五个国家和地区2008—2015年的月度数据建立面板VAR模型,结合对美国和日本的个案,实证分析了公共债务货币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公共债务货币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具有短期的脉冲式影响,且传导渠道的作用效果并不一致,增加货币供应量和市场信心的作用较为明显;美国公共债务货币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畅通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直接融资市场活跃弥补了商业银行"惜贷"的负面影响,而日本则由于传导机制的不畅和间接融资的局限性未取得预期效果。最后,提出中国应该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公共债务货币化,改善国内金融环境、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以及完善国债和地方债市场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与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大背景,探讨公共债务货币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选取了五个国家和地区2008—2015年的月度数据建立面板VAR模型,结合对美国和日本的个案,实证分析了公共债务货币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公共债务货币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具有短期的脉冲式影响,且传导渠道的作用效果并不一致,增加货币供应量和市场信心的作用较为明显;美国公共债务货币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畅通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直接融资市场活跃弥补了商业银行"惜贷"的负面影响,而日本则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建明  曹龙骐  
在新型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的框架下,学术界不仅开始把资产定价理论应用于汇率分析,而且空前地强调汇率变动与资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日本的泡沫经济为例说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货币化及其应对思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达  
宏观经济问题是国家经济生活中总量方面的问题,诸如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总量,全社会商品、服务的供与求,劳动力的供与求、货币的供与求、预算的收与支、结余或赤字的总量,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率、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工资率和就业率、利息率和汇率的总量比率。这些总量和比率,在均衡与失衡、协调与失调、相容与排斥等相关形态的运动过程中,按照怎样的规律趋向或背离均衡点,构成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晓兰  李铮  黄显林  
公债货币化对利率的影响关乎金融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调控效果。基于债券供需关系构建分析公共债务货币化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模型,研究发现在公债货币化是外生的情况下,公债货币化会降低利率;当公债货币化内生于经济体时,公债货币化对利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基于美国经验的实证结果表明:美联储的公债货币化具有内生性,长期中没能降低利率,短期内对利率的冲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但不能据此完全否定公债货币化政策,而应辅以其他货币政策手段加强公债货币化的调控效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金全  郑荻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数量与价格工具协调并用的事实,分别构造了“量主价辅”“价主量辅”和“量价并行”三种形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包含粘性价格和预期冲击的NK-DSGE模型,对比不同规则下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结果发现:中央银行更关注利率政策的持续性和一致性,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则更多是出于相机目的;预期冲击的引入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力度,预期管理将在价格型政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包含预期的“量价并行”规则是当前阶段最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且利率政策权重系数要显著大于货币数量权重系数,说明在当前我国实行的混合型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才旺  
货币扩张与金融宏观调控改革黄才旺一、关于货币扩张的形式必须先对货币扩张的含义进行界定。所谓货币扩张是指流通中货币(在流通和处于储存状态)量的增加和扩大,包括现金量的增加和存款货币增长。货币扩张在形式上分为三种。1.中央银行向流通中注入新的货币,增加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黎鹰  
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波动性。不过这个时期的波动与以前历次波动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过去历次波动通常是由商品市场上的变动引起的:过度投资改变了积累和消费间的比例,在压低消费的同时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80年代的增长波动却与货币市场上的变动密切联系:投资的膨胀或压缩不是通过积累-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即通过货币数量的膨胀或收缩实现的。过多的货币供给在加大社会供求缺口、拉动物价水平上涨的同时,也支撑了经济增长。于是,通过金融宏观调控以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便出现了。本文试图从货币、信贷供给过程内生性的角度对此发表一些意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岚  邓雄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格局,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在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之下,由于国内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等因素,导致人民币在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的压力正不断加大,而这一货币现象在我国出现,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乃至宏观调控都将带来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昌政  洪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货币运动或价值运动的操作来组织和协调宏观经济运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让货币流入或流出经济系统而促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或在保持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行货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从而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成为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和财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平  
我国货币供应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预期目标之间的非相关性再次实证了货币供给内生性命题。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更加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波动,更为根本的是它冲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我国中央银行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变量,降低内生性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