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9)
- 2023(17641)
- 2022(15099)
- 2021(13783)
- 2020(11980)
- 2019(27125)
- 2018(26852)
- 2017(51380)
- 2016(28134)
- 2015(31595)
- 2014(31319)
- 2013(30806)
- 2012(28416)
- 2011(25450)
- 2010(25743)
- 2009(23938)
- 2008(23371)
- 2007(20599)
- 2006(17857)
- 2005(15730)
- 学科
- 济(126846)
- 经济(126717)
- 管理(82236)
- 业(77756)
- 企(64474)
- 企业(64474)
- 方法(56318)
- 数学(50061)
- 数学方法(49319)
- 财(34754)
- 农(29616)
- 中国(28837)
- 学(26318)
- 地方(25274)
- 业经(24725)
- 务(22747)
- 财务(22685)
- 财务管理(22629)
- 贸(22336)
- 贸易(22325)
- 易(21680)
- 企业财务(21517)
- 制(20590)
- 农业(20075)
- 理论(18116)
- 融(17675)
- 金融(17672)
- 和(17410)
- 银(17236)
- 银行(17174)
- 机构
- 学院(401007)
- 大学(399837)
- 济(169387)
- 经济(166080)
- 管理(153882)
- 研究(136069)
- 理学(133476)
- 理学院(131984)
- 管理学(129366)
- 管理学院(128631)
- 中国(102472)
- 科学(85047)
- 京(82734)
- 财(77852)
- 农(71455)
- 所(69861)
- 研究所(63727)
- 业大(62648)
- 中心(62580)
- 财经(61770)
- 江(59224)
- 农业(56577)
- 经(56111)
- 经济学(52479)
- 北京(51379)
- 范(49223)
- 院(48809)
- 师范(48562)
- 经济学院(47278)
- 州(46648)
- 基金
- 项目(272107)
- 科学(213285)
- 基金(198808)
- 研究(190053)
- 家(176321)
- 国家(174932)
- 科学基金(149356)
- 社会(121325)
- 社会科(115152)
- 社会科学(115121)
- 省(106500)
- 基金项目(104899)
- 自然(99637)
- 自然科(97402)
- 自然科学(97374)
- 自然科学基金(95634)
- 划(90271)
- 教育(87899)
- 资助(82460)
- 编号(75059)
- 重点(62236)
- 成果(60008)
- 部(59626)
- 发(58169)
- 创(56588)
- 科研(53475)
- 创新(52995)
- 计划(51776)
- 课题(51711)
- 国家社会(50796)
- 期刊
- 济(181917)
- 经济(181917)
- 研究(112368)
- 中国(71737)
- 学报(67965)
- 财(63632)
- 农(63080)
- 科学(60172)
- 管理(55215)
- 大学(50586)
- 学学(48478)
- 农业(42518)
- 技术(35329)
- 融(34459)
- 金融(34459)
- 教育(34323)
- 经济研究(30992)
- 财经(30828)
- 业经(27516)
- 经(26481)
- 问题(23633)
- 业(23462)
- 统计(21849)
- 技术经济(20864)
- 版(19967)
- 贸(19814)
- 策(19737)
- 国际(18468)
- 商业(18178)
- 财会(17848)
共检索到584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庄晓季
在数理分析基础上,文章利用28个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公共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该"门限值"约为150%,并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公共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因看,其作用系数的大小受投资比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但作用系数对投资比率的变化更为敏感。文章进一步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公共债务规模较为合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向效应,但近年来部分地方债务的快速增加和较高负债率需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的结论,并通过门限值的计算得出最优的消费水平为68.12%,在这一门限值以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于这一门限值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消费率依旧偏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政府应建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同时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贸易模式,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的结论,并通过门限值的计算得出最优的消费水平为68.12%,在这一门限值以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于这一门限值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消费率依旧偏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政府应建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同时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贸易模式,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小剑 扈文秀
本文从非线性视角构建STR模型,实证WTI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我国总需求,抵消了WTI油价上涨从总供给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向直接影响,从而最终使两者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所以WTI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结果是由总需求变化决定。经济新常态下,应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适度扩大总需求,实现当前WTI低油价有利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关键词:
WTI油价 经济增长 非线性 STR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昱然 卢志强 李志斌
新常态下,渐现的地方债务风险对经济影响已不容忽视,如何有效衡量和防范过度举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在非线性框架下对中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举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展开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地方债务压力和地方金融差异的变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债务压力和金融差异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渐进演变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负债压力和偿债压力增加,该效应呈逐渐下降态势并转化为负效应。此外,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能增加经济中的流动性,缓解举债推升利率对私人投资的挤占,进而增强举债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区域金融风险程度提升,增加了资本损失和贬值的风险,损害举债资金配置效率,进而弱化地方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若干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友才 李顺 牛晓童
本文在测算2001—2019年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利用PSTR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当汇率较低时汇率贬值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当汇率较高时该作用较强。(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通过国际贸易、FDI和居民消费三种主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其中,国际贸易和居民消费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FDI表现为负向效应。且相较于低汇率水平而言,高汇率水平下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而FDI和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弱。(3)从区域差异性来看,汇率贬值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从具体影响渠道来看,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国际贸易在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而FDI和消费的中介效应则较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小莉 赵坚 潘浩然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选取滞后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作为阈值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模型,其主要实证研究结果为:除低水平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情况外,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会下降,而随着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该弹性会增加;弹性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增加趋势,到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不同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小莉 潘浩然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不同于现有的研究,文中选取人均GDP、能源强度、资本形成总额作为阈值变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发现资本形成总额为最优阈值变量,这一结论显示出现阶段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中资本投入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②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能源消费量将会增加,人均GDP达到13 000元左右时,能源消费量对收入水平较敏感,能源消费弹性分别为0.473 1和0.394...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悦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区、市) 199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5.01%,当金融业占GDP比重低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高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文章建议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避免泡沫化和“脱实向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悦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区、市) 199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5.01%,当金融业占GDP比重低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高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文章建议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避免泡沫化和“脱实向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逯进 华玉飞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文章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近10年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二者关系的稳定性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虽然各区域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区域金融生态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区域间金融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差异明显。而从金融生态的各个分指标看,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中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文化环境、中部地区的金融主体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等指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广义可加模型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非线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泽想 张龙
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影响机制具有非线性迁移特征,不同经济区域下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STR并基于金融总体发展和区域金融发展两个层面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制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资金利用效率却没有中西部高。从全国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非线性影响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区制平滑地过度到高区制,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由微弱的负向影响转向为显著地正向影响;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作用,东部地区迁移速度最快,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的迁移过程最为缓慢;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呈现显著增强的态势,但中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要强于西部地区,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受到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辐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新泉 陈旭
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论证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当经济增长率高于利率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当经济增长率低于利率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1980—2014年9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别估算了总体样本、欧元区国家和G7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转折点。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样本国家的政府债务转折点为95.56%102.68%,但是政府债务阈值的大小在欧元区国家和G7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欧元区国家和G7国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宇 钟玮
政府债务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文章利用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债务规模。若债务规模按最低增长率变动,将在2025年超过最优水平。(2)隐性债务过高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果产生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至少为12.7%,并且随着整体债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加。(3)由于隐性债务的挤出效应,最优债务规模降低24.6%。(4)观察数据样本,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最优水平的地区数呈增加趋势,债务管理面临着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婧 孟娟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鉴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FDI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倒"U"型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城镇化水平超过特定的门槛值时,FDI与经济增长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另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放缓。
关键词:
FDI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