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4)
- 2023(12344)
- 2022(10501)
- 2021(9511)
- 2020(7961)
- 2019(17601)
- 2018(17471)
- 2017(33670)
- 2016(18521)
- 2015(20760)
- 2014(21135)
- 2013(20370)
- 2012(19298)
- 2011(17534)
- 2010(18207)
- 2009(17365)
- 2008(17205)
- 2007(15869)
- 2006(14378)
- 2005(13430)
- 学科
- 济(86773)
- 经济(86659)
- 管理(63062)
- 业(52882)
- 企(45074)
- 企业(45074)
- 财(28571)
- 方法(26191)
- 数学(22433)
- 数学方法(22173)
- 中国(22082)
- 地方(21134)
- 制(20877)
- 农(20334)
- 业经(18228)
- 务(17785)
- 财务(17740)
- 财务管理(17693)
- 企业财务(16884)
- 学(16576)
- 体(15337)
- 银(14820)
- 银行(14799)
- 融(14444)
- 金融(14437)
- 行(14065)
- 地方经济(13603)
- 策(13564)
- 农业(12816)
- 环境(12551)
- 机构
- 学院(266472)
- 大学(264459)
- 济(119143)
- 经济(116515)
- 管理(98162)
- 研究(94240)
- 理学(82099)
- 理学院(81224)
- 管理学(80056)
- 管理学院(79529)
- 中国(74287)
- 财(63025)
- 京(55402)
- 科学(51524)
- 所(47325)
- 财经(46689)
- 江(43789)
- 中心(42631)
- 经(41896)
- 研究所(41654)
- 农(38155)
- 经济学(37595)
- 北京(35363)
- 范(33989)
- 财经大学(33929)
- 院(33890)
- 州(33720)
- 师范(33672)
- 经济学院(33291)
- 业大(32379)
- 基金
- 项目(161343)
- 科学(127127)
- 研究(124652)
- 基金(115835)
- 家(98505)
- 国家(97642)
- 科学基金(83703)
- 社会(80581)
- 社会科(76326)
- 社会科学(76308)
- 省(62830)
- 基金项目(59141)
- 教育(57121)
- 划(51890)
- 编号(51695)
- 自然(49767)
- 自然科(48553)
- 自然科学(48539)
- 资助(48034)
- 自然科学基金(47677)
- 成果(45390)
- 课题(36982)
- 部(36651)
- 重点(36415)
- 制(35633)
- 发(35583)
- 性(33652)
- 国家社会(33334)
- 创(32898)
- 教育部(32060)
- 期刊
- 济(148051)
- 经济(148051)
- 研究(89837)
- 中国(59217)
- 财(53378)
- 管理(39673)
- 农(36415)
- 学报(34626)
- 科学(32539)
- 融(31901)
- 金融(31901)
- 教育(30523)
- 大学(27621)
- 学学(26026)
- 财经(24774)
- 经济研究(24137)
- 农业(23964)
- 技术(23670)
- 业经(21400)
- 经(21360)
- 问题(18253)
- 贸(14905)
- 世界(13777)
- 国际(13634)
- 技术经济(13540)
- 财会(12884)
- 会计(12728)
- 现代(12404)
- 理论(12072)
- 务(12069)
共检索到435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晓季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共债务将如何作用于实体经济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文章简要描述了国内外公共债务的实践历程及现状,并在对早期西方公共债务理论以及近期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关于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公共债务分别通过三个层面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基于宏观层面,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产出的传导;基于微观层面,通过刺激消费与投资,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总需求的传导;基于金融层面,通过调整流动性和利率,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运行的传导。因此,应当合理
关键词:
公共债务 实体经济 传导机制 公债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远芳
在近年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规模达到二战后最高水平的背景下,公共债务适度规模成为学术界与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理论上,公共债务规模扩张对经济的影响是正是负依具体情景而定,实证研究中也没有一致的证据支持公共债务规模与后续经济增长无关或者有关。虽然对公共债务规模是否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适度水平存疑,但仍可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债务规模上升的相伴风险及可持续性问题。当前发达经济体高额公共债务的风险不是出现偿付危机的风险,而是相关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规模能否缩减,将取决于能否利用"增长率-利率"差值的自动减债效果所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实施增长友好和财政友好的结构改革。出于审慎目的设定公共债...
关键词:
公共债务规模 经济增长 政府债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胜
当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或财政危机时,以IMF为代表的多边金融机构通常会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通过补充流动性支持陷入危机国家渡过难关债务上限政策(Debt Limit Policy)是多边金融机构为避免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出台的债务管理政策。在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债务上限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也与"走出去"企业开展主权项目密不可分。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石嘉婧 林寿富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有力实践。碳生产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与节能减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发力点。现有研究对碳生产效率相关研究仍未完善,而关于数字经济发展与碳生产效率机制作用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碳生产率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运用三维核密度、非线性中介效应与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演变趋势,探讨数字经济与碳生产效率的基本作用路径与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我国碳生产效率水平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存在极化分布趋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碳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演变对其产生部分中介效应与非线性传导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鲁建坤 赵婧 李旭超
本文以僵尸企业为切入点,探究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与实体经济的债务风险传导问题。基于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并结合投入产出表计量分析发现:第一,僵尸企业自身债务风险高,而且会推高产业链上游正常企业的杠杆率,传导债务风险;第二,债务拖欠等扭曲性商业信用是风险传导的主要渠道;第三,加强产权保护能弱化债务风险传导。实证结果在使用多重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回归、变换解释变量指标等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说明,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与实体经济中企业债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具有内在统一性,可以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和治理债务拖欠来打造健康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一举两得。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产业链 商业信用 企业杠杆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田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靠举债出政绩、大肆借钱融资做法比较普遍,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了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8.95%,如果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达219.57%。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肖立晟 肖然
金融危机爆发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公共债务:央行向财政部上缴铸币税;降低再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有效提高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水平。在此过程中,国债市场同时承担了货币政策传导和政府融资功能,中央银行致力于将投资者的资金从长期国债市场挤入短期资本市场,降低投资者的债务久期,而公共债务管理者则试图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行长期债券延长债务久期,降低债务成本,二者的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随着发达国家相继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债利息将会迅速增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中国而言,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内债券市场;降低主权债务管理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潜在冲突,建立国家层面的资产负...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太辉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高债务与金融体系高风险并存,实体经济高杠杆已成为当前我国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这背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了"金融不稳定假说""债务-通货紧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等经典理论,探析了实体经济的债务扩张、债务收缩、债务供给和债务需求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理论机制和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实体经济债务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债务周期解释框架,统筹考虑了实体经济债务的扩张时间(周期波长)、增长速度(周期波幅)、结构变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实体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体系防风险具有内在统一性,关键在于优化资金的配置结构和提高债务的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梅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发达国家在农地保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政策发展方向看,其农地保育政策与环境政策联系日益密切。在政策运作机制方面,除采用传统的政府规制方法外,发达国家农地保育政策工具不断创新,包括以成本共享或收入补偿为支撑的经济激励机制;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合作机制;交叉遵守和承诺机制;农地开发权买断机制;以效率和竞争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可采用多元化及适用性农地保育政策工具;建立以公平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成本分享和收入补偿机制;创新土地总量控制机制;加强对农地保育政策的绩效管理;完善农地保育的法律监管体系。
关键词:
农地保育 经济激励 运作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梅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发达国家在农地保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政策发展方向看,其农地保育政策与环境政策联系日益密切。在政策运作机制方面,除采用传统的政府规制方法外,发达国家农地保育政策工具不断创新,包括以成本共享或收入补偿为支撑的经济激励机制;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合作机制;交叉遵守和承诺机制;农地开发权买断机制;以效率和竞争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可采用多元化及适用性农地保育政策工具;建立以公平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成本分享和收入补偿机制;创新土地总量控制机制;
关键词:
农地保育 经济激励 运作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勇 章洪铭
本文基于明斯基理论框架和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的现实基础,通过构建包含“土地金融”和“庞氏融资”特征的DSGE模型,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形成机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解决过程中的政策选择等问题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当财政政策因经济下行发力而产生融资需求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打通从金融部门汲取资源的路径,从而产生实质上宽信用的效果,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波动;尽管背靠政府信用的地方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借新还旧的庞氏融资来维持流量平衡,但其庞氏融资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债务的积累而逐渐减弱,一旦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下降超过一定程度,经济波动的潜在风险就会明显上升;当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较弱时,债务本金削减政策在降低存量债务时会影响金融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能提升金融稳定,二者组合使用可以达到同时改善金融稳定和地价稳定的效果,从而间接拓宽财政政策和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回旋余地;当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基本丧失时,一旦发生货币紧缩,会引发比较严重的金融不稳定,此时LTV政策的效果显著减弱,而盯住信贷的资本充足率政策可能是更好的政策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光友 邱长溶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我国当前以信用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货币渠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东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以及所实施影响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不同目标的货币政策都会寻找到一个包含有多种传导渠道的机制组合来为其服务。从理论上采讲,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来实施,而这些渠道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要求,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一致。本文将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这些渠道进行重新梳理,并给出笔者的看法。这项工作对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显然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通货紧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邵挺
本文利用1992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用久期模型分析了相机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走出1992-2009年间四次衰退的作用。结果表明,相机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组合对我国经济走出衰退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两类政策的积极实施可以使经济复苏的概率分别提高21%和13%。但是,公共债务水平的上升会削弱相机性政策协调对经济走出衰退的刺激作用,特别是会严重制约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相机性政策 公共债务 经济复苏 久期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红倩 庄晓季
本文在对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传导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1—2013年中国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在长期和短期中皆具有促进作用,但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存在下降的趋势;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低于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此,中国政府应合理调控公共债务规模,提高公共债务的投资效率,有效发挥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