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5)
2023(13174)
2022(11120)
2021(10266)
2020(8389)
2019(19221)
2018(18945)
2017(36366)
2016(19504)
2015(21626)
2014(21611)
2013(21406)
2012(20380)
2011(18979)
2010(19140)
2009(18050)
2008(17991)
2007(16285)
2006(14711)
2005(13987)
作者
(54737)
(45758)
(45545)
(43418)
(29302)
(21869)
(20665)
(17729)
(17619)
(16377)
(15866)
(15316)
(14922)
(14901)
(14681)
(14112)
(13617)
(13324)
(13187)
(12944)
(11852)
(11160)
(10886)
(10606)
(10321)
(10264)
(10198)
(10017)
(9244)
(9058)
学科
(87193)
经济(87073)
管理(58370)
(52105)
(40040)
企业(40040)
中国(30719)
方法(29084)
(27258)
数学(24764)
数学方法(24567)
(23186)
(21932)
地方(21696)
业经(20110)
(19219)
贸易(19201)
(18691)
(16813)
银行(16798)
农业(16378)
(16353)
(16172)
金融(16169)
(15961)
(14969)
环境(14030)
(13991)
技术(12491)
(12181)
机构
大学(284435)
学院(282284)
(127574)
经济(125180)
研究(105618)
管理(103290)
理学(86551)
理学院(85486)
管理学(84473)
管理学院(83897)
中国(82951)
(63417)
(61982)
科学(58540)
(53172)
财经(47991)
研究所(47248)
中心(46447)
(43631)
(43525)
(43084)
经济学(40891)
北京(40509)
(39279)
师范(38977)
(37712)
经济学院(36460)
财经大学(35351)
业大(35105)
(34753)
基金
项目(175351)
科学(139576)
研究(134169)
基金(128798)
(111078)
国家(110122)
科学基金(93648)
社会(89411)
社会科(84826)
社会科学(84808)
基金项目(66177)
(65447)
教育(60244)
(55813)
自然(55055)
自然科(53737)
自然科学(53725)
编号(53263)
自然科学基金(52779)
资助(52472)
成果(46267)
(42880)
(40819)
重点(40100)
国家社会(38428)
课题(38316)
(37853)
(36038)
教育部(35624)
发展(35437)
期刊
(153998)
经济(153998)
研究(98791)
中国(65681)
(49570)
(42262)
管理(41355)
学报(40068)
科学(39327)
教育(33403)
(31903)
金融(31903)
大学(31831)
学学(29514)
农业(28619)
财经(26151)
经济研究(25583)
业经(24213)
技术(23096)
(22646)
问题(20712)
(18373)
世界(17037)
国际(16299)
(15210)
图书(14738)
技术经济(13623)
(13056)
论坛(13056)
现代(12967)
共检索到460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岳军  
中国大历史中的"治水"实践证明,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大国治水涵盖的不仅是历史的事件描述,更主要的是包含了由治水引致的"大工程、大历史、大一统"现象,形成了以治水为特征的"大国模式"。政府"治水"或由政府提供公共水利工程,这样一种制度选择无疑是为了满足公共安全的要求,选择的约束条件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可能造成社会福利的大大降低,也可能造成社会危机——社会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治水的收益体现为国家安全。今天,"治水"在"治国"中的地位仍然十分突出和非常显著,治水的"大国模式"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晓斌  夏厚俊  胡振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是个连续过程,变迁中引发的问题及其他相关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源于依赖于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从制度环境的变迁入手,对政治制度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实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强制性变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亚玲  
作者在收集考古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铜矿、锡矿分布及其变迁状况 ,指出历代铜矿生产的地理分布以南方为主。唐代以前北方虽然出现过大型铜矿 ,但宋代以后随着南方铜矿的进一步开发和随之而来的矿业经济崛起 ,南方铜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直至今天。历代锡矿的地理分布 ,则以南方占压倒优势 ,无论是青铜时代 ,还是汉唐盛世 ,抑或宋元明清 ,直到今天均产在南方、尤其以西南地区为盛。从而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也应该包括铜矿矿业经济的变迁内容在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媛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非均衡状态造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这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为纵向线索,以政府在制度安排中的行为为横向截面,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和分析范式,通过建立制度变迁中政府行为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动机、作用、行为缺陷和失灵原因,并选取重庆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期望以此框架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提供理论借鉴,促进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向均衡状态转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一,比较观察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阵市镇史的研究热潮,佳作迭出。许多学者化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将地方志与碑刻上有关市镇的资料,发掘搜集,并悉心整理,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市镇发展的轨迹与经济活动。但是不幸这些精彩的研究作品却对这个课题留下了一个很关键性的空白点——缺一个宏观的注释。大家指出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都有快速的增加,是因为这时期的人口、商业、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一下,可能就不会满意上面的简单答案。如果我们追问,人口增加,为什么不进城去?不向大城市发展?不在大城市里从事商业与手工业?为什么要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叶青  许建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文辉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乡绅对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代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改革后,农村大多数公共产品仍沿袭制度外供给体制,主要由收入远低于市民的农民筹资来提供。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光  李宏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演变,与公共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与导向,本文将建国以来划分为三个时期,对不同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特征与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一、均衡发展时期(1949—1978)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特征第一,国家财政统揽所需经费。这一时期,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建国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意义)明确地对教育和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进行了政府责任的认定。如教育方面,提出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傅允生  
汉武帝时期为了筹措巨额对外战争经费 ,实行大规模的官营工商业政策。本文认为官营工商业是一种封建统制经济 ,它强调国家干预 ,便于组织财政收入 ,但不利于社会经济尤其是民间工商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且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定洋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国家治理转型、经济体制变革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安排变革,变迁的逻辑是供给主体呈现多元项辨证发展,筹资制度体现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重要区别,决策制度要求由集权的"自上而下"向民主的"自下而上"决策转变,生产管理制度反映由"自我生产管理"向"公共生产管理"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建军  
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文章首先回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过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困境;其次,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探究了目前产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从短期完善与修正现有供给制度、中期理顺供给制度的传输途径与供应形式、长期集中根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壁垒的动态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2013年6月中国出现了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高企、流动性短缺的情况,有人称其为"钱荒"。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代中叶和宋代都出现过具有典型意义的铜钱流通短缺的现象,那才是真正的"钱荒"。钱荒的危害及成因中国古代的钱荒最早出现在唐代。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刘秩谈到"物之贵贱"与"钱之轻重"的关系,就涉及当时的通货不足问题。到唐德宗时期,杨炎于780年实行两税法之后,"物轻钱重,民以为患",通货不足越来越成为一个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德馨  
在游猎采集为生阶段,无城无市。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市随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兴起,城中有市,市被垣围住。地主经济形态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市场经济兴起后,市破城墙而出,市比城大,城在市中。城成为市发展的障碍,相继被拆除;新兴之市不再修城,于是有市无城。城与市关系的演进过程显示:市场的力量可以突破市垣与城墙的限制,并最终摧毁市垣与城墙,自行前进;中国市场经济是几千年历史客观进程的必然产物,它是内生的,而不是从国外搬来的或主观设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