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04)
- 2023(4998)
- 2022(3994)
- 2021(3945)
- 2020(2912)
- 2019(6512)
- 2018(6263)
- 2017(12780)
- 2016(6633)
- 2015(6715)
- 2014(6586)
- 2013(6269)
- 2012(5849)
- 2011(5285)
- 2010(5364)
- 2009(4999)
- 2008(5244)
- 2007(4461)
- 2006(4039)
- 2005(3748)
- 学科
- 济(25027)
- 经济(24987)
- 管理(21671)
- 业(19819)
- 企(16530)
- 企业(16530)
- 农(11934)
- 方法(10989)
- 财(9179)
- 数学(8539)
- 数学方法(8456)
- 制(7217)
- 中国(7126)
- 业经(6664)
- 贸(6516)
- 贸易(6511)
- 易(6378)
- 理论(6007)
- 学(5558)
- 体(5368)
- 务(5216)
- 财务(5215)
- 财务管理(5201)
- 农业(5114)
- 企业财务(5077)
- 产品(4988)
- 工作(4813)
- 市场(4492)
- 体制(4412)
- 银(4371)
- 机构
- 大学(91553)
- 学院(90477)
- 济(39384)
- 经济(38613)
- 管理(37053)
- 理学(32399)
- 理学院(32118)
- 管理学(31788)
- 管理学院(31605)
- 研究(29012)
- 中国(22862)
- 财(20529)
- 京(18279)
- 财经(16065)
- 经(14742)
- 科学(14593)
- 中心(13767)
- 所(13015)
- 经济学(12787)
- 江(12501)
- 财经大学(12266)
- 农(12096)
- 范(11943)
- 师范(11876)
- 研究所(11624)
- 经济学院(11427)
- 北京(11411)
- 业大(10686)
- 院(10605)
- 州(10182)
- 基金
- 项目(59681)
- 科学(48287)
- 研究(47298)
- 基金(45075)
- 家(38414)
- 国家(38060)
- 科学基金(33210)
- 社会(32450)
- 社会科(30626)
- 社会科学(30615)
- 基金项目(22754)
- 省(21387)
- 教育(21347)
- 编号(19392)
- 自然(18913)
- 自然科(18467)
- 自然科学(18462)
- 自然科学基金(18162)
- 划(18123)
- 资助(17472)
- 成果(16742)
- 部(14281)
- 国家社会(14214)
- 重点(13347)
- 制(13195)
- 教育部(12918)
- 课题(12664)
- 性(12557)
- 创(12450)
- 人文(12399)
共检索到133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丙涛 潘美薇 杨梅
近年来,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政府债务问题正在引起学界与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障碍。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多数只是关注了地方治理的困难,却很少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也很少看到对地方政府进行各种治理模式探索积极意义的挖掘。本文将以公共经济理论为基础,从需求多元的角度剖析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经验,以期为今天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基层治理改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
地方财政 基层治理 历史 理论 多元分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丽娜
西方的经济学家在公共产品的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逻辑可以看出,未来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和研究内容都会产生改变。因此,我国也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从而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化与公平化。
关键词: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供给 俱乐部产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其阳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行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供给主体过于集中、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投资模式有待改进、使用效率急需提高等。乡村协同治理的兴起,从另一视角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和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稳步推进单一型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筹资机制由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转向民主协商、监督机制走向社会监督等配套制度。由此,协同供给科学路径的选择,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协同供给 协同治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定洋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国家治理转型、经济体制变革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安排变革,变迁的逻辑是供给主体呈现多元项辨证发展,筹资制度体现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重要区别,决策制度要求由集权的"自上而下"向民主的"自下而上"决策转变,生产管理制度反映由"自我生产管理"向"公共生产管理"发展。
关键词: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变迁 实质与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现象,多中心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公益性、低成本优势、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还面临一定困境,表现在非政府组织自身性质的制约、外部制度缺失、内部制度不健全、供给范围有限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自身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在政府层面,应建立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合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非政府组织层面,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拓宽供给范围。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农村公共产品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俊久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对此,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学界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方向性和操作性指引。不过,为进一步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回答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具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逻辑是破解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货币本位难题”,理论逻辑是综合多重因素的理论考量,现实逻辑是做好战略目标设定、优选推进区域、构建伙伴网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荀渊
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领域对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理念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回应,旨在增加直接民主含量的治理及其理论既是对现代民族国家以代议制、官僚制为特征政治制度的矫正,也因植根于西方近现代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变革历程尤其是由城市、市民社会所孕育的自由主义经济与政治传统之中,使其有着回归古典民主理想与自治精神的意蕴。由此,曾经作为市民社会组成部分的大学,在治理或者说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层面上就显现出一个清晰的历史逻辑:大学自治权与政府日益加强的干预与控制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
治理 治理理论 大学治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云龙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结合实践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蕴含着传承既往教育管理经验的历史逻辑、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未来逻辑。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作为教育治理方略的"九个坚持",把握其历史逻辑与未来逻辑是重要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云龙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结合实践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蕴含着传承既往教育管理经验的历史逻辑、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未来逻辑。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作为教育治理方略的"九个坚持",把握其历史逻辑与未来逻辑是重要途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子奇 张建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协作治理的具体体现。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代表的基层协作治理,解决了“条块分工”治理体系中存在的覆盖不全面、下沉不深入带来的治理缝隙、治理不能等问题。基层协作治理之所以能满足当前基层治理需要,是充分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结构洞”“弱关系”原理的结果。基层协作治理也存在协助动力不足、结构不稳和制度不够等问题。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协作治理,有必要提升法治思维、规范主体职责和构建激励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鹏
治理的目标是达到善治,而善治则被视为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高等教育的公共利益主要由高等教育的微观组织——大学承载并实现。因此,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先红
基层政府间关系是透视基层治理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卸责行为在部分基层政府间关系中存在。在卸责方式上,包括上级向下级卸责、上级职能部门向下级卸责;在卸责策略上,包括事前卸责和事后卸责。卸责行为的滋生与蔓延,将离间基层政府间关系,加剧基层权责失衡。为缓解基层政府间卸责行为,需要建立宽严适度的问责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治理基层政府卸责行为。
关键词:
共谋 卸责 弹性体制 基层政府间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大学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客观看待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治理,避免过分夸大教师行会的作用;认真梳理美国大学治理的变革,特别是外部治理主体的影响;不断深化大学治理的哲学思考,科学分析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与大学治理的关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方向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