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3)
- 2023(5782)
- 2022(4900)
- 2021(4604)
- 2020(3609)
- 2019(8639)
- 2018(8302)
- 2017(16563)
- 2016(8740)
- 2015(9902)
- 2014(9653)
- 2013(9688)
- 2012(9043)
- 2011(8015)
- 2010(7768)
- 2009(6927)
- 2008(6689)
- 2007(5961)
- 2006(5109)
- 2005(4581)
- 学科
- 济(42192)
- 经济(42157)
- 管理(24621)
- 业(19533)
- 方法(16764)
- 数学(15539)
- 数学方法(15463)
- 企(14538)
- 企业(14538)
- 贸(13193)
- 贸易(13187)
- 易(12896)
- 出(11480)
- 农(10456)
- 财(10342)
- 中国(10089)
- 地方(8847)
- 出口(7998)
- 出口贸易(7998)
- 口(7998)
- 制(6854)
- 业经(6842)
- 农业(6502)
- 融(5951)
- 金融(5949)
- 城市(5930)
- 学(5618)
- 地产(5445)
- 房(5445)
- 房地(5445)
- 机构
- 大学(121165)
- 学院(119784)
- 济(55403)
- 经济(54345)
- 管理(47783)
- 理学(40855)
- 理学院(40414)
- 管理学(39937)
- 管理学院(39690)
- 研究(38928)
- 中国(31562)
- 财(27192)
- 京(25261)
- 财经(21562)
- 科学(20872)
- 经(19716)
- 经济学(18995)
- 中心(18958)
- 所(18051)
- 江(18023)
- 经济学院(17484)
- 农(16954)
- 财经大学(16192)
- 研究所(15976)
- 业大(15633)
- 北京(15482)
- 范(14837)
- 师范(14724)
- 院(14487)
- 州(14181)
- 基金
- 项目(81469)
- 科学(65172)
- 基金(61565)
- 研究(60759)
- 家(52797)
- 国家(52393)
- 科学基金(45887)
- 社会(41027)
- 社会科(39077)
- 社会科学(39067)
- 基金项目(33059)
- 省(30232)
- 自然(28596)
- 自然科(27989)
- 自然科学(27984)
- 自然科学基金(27504)
- 教育(26726)
- 划(25347)
- 资助(24825)
- 编号(23940)
- 部(18773)
- 成果(18639)
- 国家社会(17939)
- 重点(17440)
- 发(17310)
- 教育部(16694)
- 创(16689)
- 人文(16354)
- 制(15964)
- 大学(15854)
共检索到18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张航 陈杰
以地铁为典型代表的公共交通便利性对沿线商品住房的价格溢出效应已经在既有文献中充分展示,但本文首次提出,地铁的出现还会对住房市场的全局产生结构性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阐述相关理论机制,地铁的溢出效应不仅体现为周边房价的上涨,也会带来周边新建住房面积的下降;地铁的出现还会对整个住房市场的需求进行空间再配置,特别体现为地铁临近的住房市场会对距离较远的住房市场产生虹吸效应。其后,基于2012—2015年上海市全部60万套新房成交的微观数据,使用渐进DID的方法考察了地铁的出现对周边住房价格和面积的溢出效应。本文的计量研究发现:新增的地铁会使得站点1公里范围内的新房价格上涨26.49%,套均住房面积平均缩小3.25平方米,这两种溢出效应均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弱;空间上产生了虹吸效应,表现为3公里之外的新房价格下降了35.56%,套均面积则平均增加了3.40平方米;虽然地铁的出现对周边住房面积的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对单价的正效应,但地铁导致的周边住房总价上涨幅度依然显著,1公里范围内住房总价平均上涨了24.82%。本文的研究对于公共服务资本化、公平合理地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都有很重要的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如曦 倪鹏飞 李东坤
本文在城市体系理论框架内拓展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层级和经济联动的城市间住房市场过热空间溢出模型,利用2006—2017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探究中心城市住房市场过热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受居民收入、人口规模、金融信贷等的相互加强作用和土地供给制约,中国国家和区域层面的中心城市以及重点都市圈和城市群容易出现住房市场过热现象,且过热成分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中心城市住房市场过热成分因城市间地理距离间隔和经济联动程度的差异,存在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近距离衰减型扩散溢出为主导和基于中心城市跨区域互联的远程传导传染并存的特征。平均而言,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中心城市近邻约200公里的地域范围内最为突出。(3)中国不同层级中心城市住房市场过热成分的空间溢出强度和风险传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层级中心城市向域外溢出影响的地域更广,但向更大空间范围溢出和风险传染的城市层级联动载体与经济地理条件尚不具备。上述结论对依托中心城市及其引领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将因城精准施策与府际协作联动有机结合开启住房市场精准协同调控新模式,进而更加科学有效地防范化解中国住房市场经济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徐淑云 周怡
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区域间的不均衡,也存在于特定区域内,例如中部六省之间的差异。省会城市作为省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是推动省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其发展状况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部六省的发展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虹吸效应和囚徒困境现象。相对发达的省份,尤其是那些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会虹吸相对落后省份的资源。这导致人才、资金和物资等资源从落后地区省份流向发达地区,从而对后者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此外,随着一些省份实施以强化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强省会”战略,地方政府之间开始显现出明显的“囚徒困境”特征。即当一个省份致力于扩大其省会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时,邻近省份为了不失去竞争力,也被迫采取相似的策略,以防止资源流失。基于中部六省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虹吸效应的存在。特别是江西省,其省会城市首位度在过去十年左右呈现下降趋势,在吸引人口、人才、金融和产业等关键资源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其他省份,这是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缩小与邻近省会城市的经济差距,那些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的省份需要加强省会城市的建设,以集聚更多资源于本省,并尽可能吸引邻近省份的资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勇
本文拟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在DSGE模型中的缺乏耐心家庭和住房开发企业两个部门中引入信贷约束考虑金融摩擦,以研究金融加速器对住房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贷款价值比的降低能使货币政策很好地达到稳定住房价格泡沫的目标,从而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2)贷款价值比的降低会使外生冲击对住房市场的财富效应影响更显著,从而能有效防范经济硬着陆风险。(3)金融加速器的引入使房价收入比对通货膨胀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响应十分敏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治国 欧国立
基于多期DID和空间杜宾模型并使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和关中平原等城市群2003—2019年的数据,分析了高铁网络对城市群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FDI流入有积极的影响,对其他城市群FDI流入没有显著影响;城市开通高铁对长三角、中原、成渝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定距离范围内其他城市引资存有虹吸效应,但对珠三角城市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溢效应;去掉一线城市或重点城市后,高铁开通的虹吸效应或外溢效应不复存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斌 能龙阁
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与外部性理论,利用2011—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和投入产出表数据,探讨行业内领军企业及行业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焦点企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促进焦点企业转型,且产业链上游促进作用高于下游。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存在扩散效应,表现在领军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管理层决策同群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焦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存在虹吸效应,表现在产业链下游企业对焦点企业产生研发人才的虹吸效应,领军企业对焦点企业产生数字资本的虹吸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具有重要启示,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思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勇
本文在DSGE模型中引入商业银行部门,且考虑商业银行的融资约束,以研究银行信贷对住房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银行信贷的引入能使货币政策很好地实现稳定住房价格泡沫的目标,从而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二是银行信贷的引入会使外生冲击对住房市场的财富效应影响更不显著,从而不能有效防范经济硬着陆风险。三是银行信贷的引入使房价收入比对住房偏好冲击和通货膨胀冲击的脉冲响应十分敏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勇
文章在NK-DSGE模型中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和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以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住房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货币政策冲击的预期不能有效控制住房价格,但会通过住房价格对无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直接财富效应和受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而受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限贷政策的收紧能有效控制住房价格,但会通过住房价格对无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直接财富效应和受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产生更不显著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骆康 卓冲 李硕硕
数字经济具有外部性,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其它邻近城市的影响究竟是比翼齐飞的溢出效应,还是损人利己的虹吸效应?回答该问题对当前“强省会”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从收入产出、劳动和资本投入角度构建理论模型,采用2011-2019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实证检验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城市的影响。结果显示:(1)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且溢出效应显著,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均证实该结论成立;(2)省会城市数字经济溢出效应的南北差距不明显,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中部地区,中等规模城市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城市;(3)省会城市数字经济溢出效应并不能通过分工机制予以解释,而是通过学习机制和共享机制实现。为此,需要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发挥省会城市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原则,构建数字经济错位发展格局;明确省会城市和地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定位,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打造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翔华 於建清 王竹 霍晓宏
本文基于住房市场失灵理论和现阶段住房政策,建立住房市场失灵指数模型,并以江苏省各城市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江苏省各市2015年住房市场失灵指数。失灵指数可以用于衡量住房市场是否健康平稳发展,对于缓解住房市场失灵、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及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住房市场失灵 失灵指数 住房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翔华 於建清 王竹 霍晓宏
本文基于住房市场失灵理论和现阶段住房政策,建立住房市场失灵指数模型,并以江苏省各城市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江苏省各市2015年住房市场失灵指数。失灵指数可以用于衡量住房市场是否健康平稳发展,对于缓解住房市场失灵、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及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住房市场失灵 失灵指数 住房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王宁 吉晓慧 杨博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试图通过发挥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增长极的溢出效应,带动其周边城市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但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基于增长极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考虑空间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4—2018年全国31个中心城市和248个非中心城市的统计数据,对省域内经济增长极的虹吸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同一省域内的周边城市存在虹吸效应,产业同构强化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而经济距离对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没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战略参考。
关键词:
虹吸效应 中心城市 增长极 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兴强 费怀玉 张昱乾
兼具投资和消费双重属性的住房,其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否遵从传统金融资产的"高风险高收益"关系?每个家庭消费住房居住服务时都面临了租金风险,而拥有住房所有权则可以对冲租金风险、套保未来的住房消费。"住房消费套保效应"会激励家庭的购房需求,进而缓解甚至逆转传统金融资产的"高风险高收益"关系。本文运用中国70个大中城市2006-2011年的数据对住房市场的风险-收益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市场存在显著的住房消费套保效应;住房消费套保效应强的市场上,该效应甚至逆转了传统的"高风险高收益"关系,预期收益与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在上升市场和供给弹性小的市场上住房消费套保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政策...
关键词:
住房 住房消费套保效应 风险-收益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思齐
随着中国城市居民对教育、交通和环境质量需求的持续上升,以及居民流动性的增强,住房市场已经承担了地方公共品空间配置的重要功能。城市空间中公共品供给不足或不平衡会影响住房市场的发展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并最终影响居民福利。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公共品通过住房市场实现资源空间配置的内在规律,以及住房市场的静态和动态响应机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未来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地方公共品 住房市场 资本化 群分 预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易宪容
中国的住房市场,只有住房产业政策及住房政策,而没有住房公共政策。这是当前中国住房市场问题丛生的根源。因为,住房产业政策只关注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住房政策只注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弱势民众解决住房问题,而住房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与公民就住房公共利益通过一定程序共同做出决策的选择,并通过国家公权力来调整与解决住房公共利益的过程。它的实质是通过住房公共政策程序正义来调整与平衡住房市场各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住房公共政策是建立在居民居住权天赋性、党的宗旨人民性及土地国有性的三大原则上。住房公共政策可通过程序正义来获得。因此,中国住房市场的"第二次革命"就是制定与确立中国住房公共政策体系。只有这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