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
2023(1636)
2022(1421)
2021(1206)
2020(1151)
2019(2399)
2018(2435)
2017(4668)
2016(2665)
2015(3081)
2014(2981)
2013(2932)
2012(2637)
2011(2447)
2010(2509)
2009(2414)
2008(2625)
2007(2405)
2006(2011)
2005(1931)
作者
(8004)
(6673)
(6623)
(6487)
(4361)
(3191)
(3139)
(2641)
(2540)
(2507)
(2294)
(2243)
(2186)
(2175)
(2143)
(2121)
(2082)
(2007)
(1942)
(1913)
(1770)
(1692)
(1619)
(1579)
(1540)
(1509)
(1507)
(1495)
(1494)
(1469)
学科
(8331)
管理(8233)
(8219)
经济(8215)
(7348)
企业(7348)
方法(3586)
(3493)
(2934)
财务(2933)
财务管理(2932)
企业财务(2787)
数学(2761)
数学方法(2681)
(2499)
业经(2384)
中国(2370)
(2295)
教育(2183)
理论(2111)
(2020)
(1969)
贸易(1967)
(1910)
(1855)
农业(1482)
(1473)
银行(1469)
环境(1398)
技术(1389)
机构
学院(37958)
大学(37165)
管理(13488)
(12772)
研究(12705)
经济(12373)
理学(11374)
理学院(11231)
管理学(11012)
管理学院(10942)
中国(9517)
科学(8424)
(8295)
(7329)
(7166)
研究所(6533)
(6433)
(6189)
业大(5927)
中心(5920)
农业(5809)
(5666)
师范(5607)
北京(5377)
财经(5048)
(5030)
技术(4902)
(4660)
(4580)
(4508)
基金
项目(24117)
科学(18185)
研究(18102)
基金(16117)
(14357)
国家(14175)
科学基金(11598)
社会(10436)
(10065)
社会科(9709)
社会科学(9707)
教育(8763)
(8570)
基金项目(8157)
编号(7878)
自然(7613)
自然科(7405)
自然科学(7403)
自然科学基金(7276)
成果(6859)
资助(6843)
课题(5930)
重点(5672)
(5349)
(5225)
(5061)
项目编号(4937)
(4904)
(4802)
计划(4699)
期刊
(15053)
经济(15053)
研究(10357)
中国(8279)
学报(6805)
教育(6486)
(6338)
(6243)
科学(5340)
管理(5008)
大学(4742)
农业(4501)
学学(4386)
技术(3253)
(3153)
金融(3153)
业经(2892)
(2749)
财会(2482)
财经(2482)
图书(2425)
经济研究(2299)
会计(2108)
(2088)
(2062)
职业(2053)
(1852)
问题(1791)
统计(1766)
书馆(1758)
共检索到57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萍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大量应用,但由于受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针对当前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需要探讨的问题。一是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现状。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一直是国际会计准则中比较复杂的内容。如何有效地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完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一直以来是各国政策制订部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建成  胡振国  
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以及公允价值层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悉。公允价值研究领域的不均衡和公允价值方法研究的不足构成了前几年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公允价值应用的障碍;"时态观"是公允价值的一个本质特征;公允价值是由"现行市价"和"现值"两种计量属性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不仅相关,而且具备合理的可靠性;合理界定公允价值层级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的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池雪  江春霞  
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及运用做了界定,并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公允价值运用现状,公允价值未来在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的运用趋势,认为美国以及国际会计组织依然会推崇公允价值计量;我国谨慎引入公允价值在一定得范围内使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治安  任世驰  
美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甚至错误,表现在公允价值定义与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冲突、价值与价格混淆、对公允价值的本质认识不准确、计量重点把握不当、公允价值理论体系混乱复杂等多个方面。美国公允价值研究的真正突破表现在:(1)对公允价值可靠性认识态度发生了悄然转变;(2)明确提倡价值计量,为澄清价值计量属性和货币计量单位提供了契机;(3)提出了后续计量概念,这是会计动态反映观的开始。这三个方面的突破,实际上暗示了公允价值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蓓  张宇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资产、负债的经济价值,改进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的主要困难在于非市场化资产计量和负债价值的确定。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建湘  曾胜  
随着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会计的计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优缺点及现实运用中的难点,并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争  孙瑞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涵义,然后简要地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最后剖析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兆芳  
本文认为,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再次引入,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其自身优越性的体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应看到公允价值在运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的支撑、技术层面的突破以及客观、主观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洁  
本文从各国对公允价值的认识和确定方法入手,分析造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各国实践中推行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平  
随着新会计准则更大范围地允许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新会计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就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做一些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莲美  马超群  
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日益受到有关各方的青睐。然而即使在公允价值相关理论已相对成熟的今天,与其有关的争议依然此起彼伏,公允价值的逻辑依旧混乱。文章针对公允价值产生争议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公允价值的本质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公允价值分离为现行市价和评估价格两种计量属性的改进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庆玲  
CAS39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又一重大表现。文章通过手工检索1 003家沪市上市公司2014年度年报,统计发现在已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上市公司里,91%的上市公司规范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公允价值计量整体披露情况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披露瑕疵。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资产占其总资产比例为7.43%,公允价值负债占其总负债比例仅为1.78%,总体上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程度不深,尤其是公允价值负债运用程度更低。这与目前我国大的市场环境息息相关,相对严格的市场管制、可交易市场和交易品种的相对缺乏、市场活跃程度相对较低等,都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程度和范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炎兴  赵秀芳  
《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会计要素定义和资产减值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较多运用了公允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在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则尽可能回避公允价值,由此造成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一定程度上有违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不应回避公允价值,应在谨慎性原则下有控制地使用公允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南  饶盛  
大多数同时拥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数量都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表明管理者在这两类金融资产的划分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其主要原因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而言能够增加上市公司利润、维持利润稳定性,且在同等条件下会节省所得税费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