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40)
- 2023(6317)
- 2022(5169)
- 2021(4599)
- 2020(3949)
- 2019(8632)
- 2018(8171)
- 2017(16057)
- 2016(8361)
- 2015(9203)
- 2014(8914)
- 2013(8771)
- 2012(8017)
- 2011(7168)
- 2010(7604)
- 2009(7677)
- 2008(6665)
- 2007(6048)
- 2006(5485)
- 2005(5368)
- 学科
- 济(33707)
- 经济(33668)
- 业(25559)
- 融(25421)
- 金融(25421)
- 管理(24836)
- 银(22980)
- 银行(22977)
- 行(22328)
- 企(22061)
- 企业(22061)
- 中国(17700)
- 方法(13408)
- 财(13087)
- 数学(11785)
- 数学方法(11667)
- 制(11384)
- 中国金融(10969)
- 务(9196)
- 财务(9177)
- 财务管理(9163)
- 地方(8958)
- 企业财务(8815)
- 业经(8626)
- 农(8411)
- 体(7155)
- 贸(6530)
- 贸易(6517)
- 理论(6460)
- 易(6399)
- 机构
- 大学(108804)
- 学院(108715)
- 济(48936)
- 经济(47858)
- 管理(39956)
- 中国(36410)
- 研究(35553)
- 理学(33274)
- 理学院(32944)
- 管理学(32475)
- 管理学院(32250)
- 财(26605)
- 京(22480)
- 财经(20355)
- 中心(19844)
- 银(18810)
- 经(18336)
- 银行(18200)
- 科学(17888)
- 江(17857)
- 行(17087)
- 融(17029)
- 金融(16726)
- 经济学(16620)
- 所(16311)
- 人民(15322)
- 财经大学(15167)
- 经济学院(15099)
- 州(15021)
- 北京(14466)
- 基金
- 项目(67181)
- 科学(53404)
- 研究(52527)
- 基金(49409)
- 家(41400)
- 国家(40989)
- 科学基金(35975)
- 社会(35181)
- 社会科(33606)
- 社会科学(33602)
- 省(25842)
- 基金项目(25093)
- 教育(24138)
- 编号(21337)
- 划(21102)
- 自然(20797)
- 资助(20604)
- 自然科(20349)
- 自然科学(20347)
- 自然科学基金(20022)
- 成果(18375)
- 重点(15259)
- 部(15179)
- 国家社会(15131)
- 发(14930)
- 创(14726)
- 课题(14667)
- 性(14156)
- 项目编号(13944)
- 教育部(13833)
共检索到184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葛家澍
本文讨论公允价值计量面临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带来新意。假定所有资产和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量(即应用所谓"调到市价会计"),财务报告有可能使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建立在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基础上。联系到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础上:a.它的初始确认不是实际的,而是假想的交易;b.作为计量属性,它仅仅是估计价格;c.它的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而不是两个主体间的交换。很明显,假定上述基础丧失了(例如,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则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必定产生疑问。本文的结论是公允价值仍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有用的计量属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调到市价会计 全球金融危机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张白玲
公允价值自问世以来始终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此次金融风暴再一次将其推向公众视野。作为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理想色彩,并与原有计量属性之间存在逻辑上的重叠。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其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准确定位,给理论与实务带来一系列的困惑。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研究现实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价值与价格 计量属性与计量规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尤小雁 刘晨昕
在财政部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大量运用,成为此次修订的一大特点,这对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商业语言的国际趋同的意义是无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的现阶段,公允价值的运用困难重重,其重要表现在:按照三个级次确认公允价值存在困难;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增加了所得税调整计算的难度;增加了中介机构和仲裁监管机构判断企业对资产或负债计量合理性的难度。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存在着一些没有规范到的细节和理解上的模糊认识,亟待解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学锋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日益国际化,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隐蔽而复杂。此次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起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安新
国家提出保持8%的目标,笔者认为总的指导思想是坚定信心,具体的措施是保增长、保民生、调结构、扩内需。这一切从整体的大方向看都是正确的,但当把这一切都落实到2009年8%的增长目标时,似乎存在低估危机的严重程度和中国改革所面临的难度的问题。在此,笔者无意于分析这场危机还要持续的时间和深度,仅仅就中国本身的改革所面临的难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礼辉
2009年,各国政府合作救市的范围与力度空前,国际金融市场从极度恐慌中逐步恢复信心,全球经济从深度衰退中艰难迈上复苏之路。初步预测,全年世界经济下降1.1%,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富藏
一风暴的共同成因1过度追求经济成长而忽略了经济结构平衡问题。2过度重视总体经济而忽略了产业及企业的辅导与协助。3过度重视成长易于形成过度投资,容易遭受不景气的打击。4经济发展到了后工业时期不知防止泡沫经济的形成。5鼓励投资导致企业财务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世浚
一、东亚金融风暴的产生东亚金融风暴产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一答案主要应从东亚国家内部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去寻找。第一,最严重的问题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此前,尽管有人提出过警告,但东亚国家政府未能认识其严重性,而是按照日本的做法把它吹嘘为经济成功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立岩 刘燕 刘姗
针对救市机制研究的不足,根据金融风暴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事实,本文分析了代表性经济体金融危机受损程度,给出了简洁的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归纳比较了各个经济体的救市方案,从政府增持银行股份和提供银行信贷担保两个基本方面总结了在实践中形成的应急机制。基于上述分析和利率状态,本文估计了代表性经济体在2009年的可能状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跃勤
由美国次贷危机酿成的全球金融风暴愈刮愈猛,中国也无法成为这场风暴的避风港。数据表明,主要源于美国、欧洲等主要出口市场的需求剧烈下降使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强度超过了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为此,政府已经将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变为从宽,但仅此还不够,还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并通过财政乘数效应全面拉动内需。同时,除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目标外,还必须避免矫枉过正,陷入简单而低效的"保增长"目标功能上,更要注重发挥积极财政在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换的长期指向功能上。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孙洪庆 邓瑛
当前发生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进一步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负面效应,为此,美国及国际上对于政府参与挽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讨论不绝于耳。其反对者主要担心政府救市会助长了投资者的冒进心理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通过对此方面的研究综述与回顾,以及对其实证结果的分析显示,格林斯潘在1987年股市崩溃以及1998年LTCM危机后采取的救市措施与美国1990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并无必然联系。由于政府救市强调在市场崩溃时积极救助,挽救市场信心,因而在危机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府救市 道德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南 饶盛
大多数同时拥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数量都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表明管理者在这两类金融资产的划分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其主要原因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而言能够增加上市公司利润、维持利润稳定性,且在同等条件下会节省所得税费用。
关键词:
公允价值 金融资产 分类现状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