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3)
2023(10307)
2022(8577)
2021(7933)
2020(6566)
2019(14697)
2018(14098)
2017(27988)
2016(14944)
2015(16314)
2014(15856)
2013(15488)
2012(14226)
2011(12663)
2010(12754)
2009(11849)
2008(12124)
2007(10749)
2006(9596)
2005(8682)
作者
(43464)
(35867)
(35743)
(34090)
(23106)
(17179)
(16298)
(13843)
(13702)
(12862)
(12368)
(11759)
(11412)
(11408)
(11357)
(11026)
(10777)
(10761)
(10543)
(10347)
(8967)
(8912)
(8712)
(8278)
(8237)
(8220)
(7942)
(7847)
(7166)
(7090)
学科
(54869)
经济(54807)
管理(47191)
(45434)
(37585)
企业(37585)
方法(24550)
数学(21735)
数学方法(21466)
(21034)
银行(20887)
(20185)
(19574)
(19455)
(16161)
中国(15458)
(14552)
金融(14552)
业经(13175)
(12837)
财务(12823)
财务管理(12799)
(12424)
贸易(12415)
企业财务(12200)
(12156)
(11693)
制度(11687)
农业(10769)
(10674)
机构
学院(207057)
大学(206224)
(87780)
经济(86005)
管理(81084)
理学(69531)
理学院(68832)
研究(68718)
管理学(67771)
管理学院(67403)
中国(60674)
(44519)
(42359)
科学(40858)
(39689)
财经(34742)
(34575)
中心(33075)
业大(32036)
(31799)
(31623)
农业(31582)
研究所(31295)
经济学(27164)
北京(26453)
(26227)
财经大学(25902)
(25140)
银行(25107)
(24722)
基金
项目(137784)
科学(108661)
基金(102237)
研究(97029)
(90387)
国家(89623)
科学基金(76789)
社会(63856)
社会科(60670)
社会科学(60658)
基金项目(53622)
(52514)
自然(50758)
自然科(49610)
自然科学(49595)
自然科学基金(48773)
(44934)
教育(44118)
资助(41821)
编号(37547)
重点(30835)
(30778)
成果(29875)
(28989)
(28871)
创新(27030)
国家社会(26858)
科研(26789)
教育部(26395)
课题(25876)
期刊
(92763)
经济(92763)
研究(63292)
中国(39020)
(37567)
金融(37567)
(35263)
学报(34754)
(34689)
科学(30497)
管理(28900)
大学(26185)
学学(25232)
农业(21598)
财经(17752)
教育(16398)
经济研究(16119)
业经(15313)
(15015)
技术(14776)
问题(12004)
(11496)
(10969)
国际(10748)
理论(10467)
(10096)
商业(9590)
技术经济(9588)
实践(9478)
(9478)
共检索到315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董栋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根据新准则体系,公允价值法被系统地运用到金融资产的首次确认和后续计量上,特定的实物资产也可以有选择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银行监管资本的计算需要利用大量的会计数据。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范围会加剧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的波动性,增加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相对而言,中国银监会2004年2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未考虑新准则在扩大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后,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对监管资本的影响。所以新准则扩大公允价值法的适用范围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宏岩  朱彩虹  
在全球性金融监管改革进程中,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人们重新从不同角度审视过去的监管制度。本文正是从在此次危机中受到广泛争议的公允价值计量角度出发,审视公允价值计量的性质与特征,审视其与银行监管的适应性关系。并基于其本质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监管体系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寻找发挥其效力、规避其不足的监管措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平  
银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与银行审慎性监管存在根本性冲突,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银行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对资本充足性监管和监管风险评级的不利影响,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削弱了审慎性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这一研究结论事实上为最近两年有关"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与金融危机挂钩"的业界观点提供了一种解释,因为金融危机的形成一般都会找到来自于银行监管方面的原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贞  周才友  
巴塞尔Ⅲ在中国落地,银行审慎监管进入新时代。曾经一度遭遇质疑的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时代被重新认识与重用。显然,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当前金融风险会计信息管理仍然不可替代,公允价值仍是博弈金融风险最有效的会计工具。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谭洪涛  汪洁  黄晓芝  
以我国A股上市银行2007-201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引入与商业银行迎合资本监管行为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偏好及运用程度确实对其资本充足率产生重要影响;(2)当商业银行面临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时,银行管理层倾向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资本管理;(3)当商业银行预计当期资本充足率较低时,管理层倾向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与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迎合监管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商业银行存在迎合资本监管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会丽  蒋巍  余玉龙  
由于公允价值存在假设性、未实现性等内在缺陷,从而加大了公允价值的审计风险。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允价值应用情况及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风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公允价值数据库以拓展审计证据获取渠道、突出风险分析和资产价值评估审计重点,优化公允价值审计程序、强化分析性复核程序等控制公允价值审计风险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进  赵颖  
文章从公允价值角度出发,界定了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中公允价值的定义;度量公允价值的方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变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可通过外部市场、信贷周期的缩短、银行资产员债表的变化及资本监管的亲周期诸方面影响资本监管的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永生  陈婷婷  
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是资本监管,监管资本调整既影响资本数量也影响资本质量。金融危机暴露出欧美银行业普遍存在监管资本质量较低的问题,有学者发现这是银行通过监管资本调整虚增资本所致。本文聚焦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资本调整的数据,目的是考察我国银行业是否也存在上述问题,实证检验发现,不同资本结构的商业银行会做出不同的监管资本调整:杠杆高的银行向上监管资本调整的概率相对较高,杠杆低的银行向下监管资本调整的概率相对较高。这说明我国银行业也存在利用监管资本调整虚增资本的问题,本文认为增加针对性的信息披露会抑制这一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绪军  
公允价值的内涵特征是公允的市场价格。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提高信息质量、增强经营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计量属性上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和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齐东平  
原本为了强化贯彻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等原则,公允价值计量被引入会计准则。然而,人们在寻找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时注意到,公允价值计量既有能够体现会计可靠性原则的属性,也有与其完全相悖的属性,前者有抑制资产泡沫的功能,而后者具有助推资产泡沫的作用并成为引发证券市场及金融市场风险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揭示公允价值计量对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机制,提示证券监管者未雨绸缪积极应对,通过改善信息披露以及致力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向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春华  
从1997年至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经历了提倡—回避—再提倡的曲折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痛苦抉择。本文从会计监管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回避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了由此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进而分析了重新引入公允价值对会计监管带来的深远影响。最后,本文对如何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成洁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银行在资本监管约束下的资本与风险调整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将资本监管压力分为惩罚压力与预警压力,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的银行面临惩罚压力,而达到监管要求但与监管要求之差低于其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标准差的银行面临预警压力。研究发现,惩罚压力对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均没有显著影响,预警压力显著提高了资本缓冲不足银行的资本比例调整,对风险调整没有显著影响,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补充资本的同时又不放弃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进一步地,通过对资本补充机制的分析,发现银行较为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内源性资本的内在激励和降低风险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庆劼  
中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资本监管,于2010年向新巴塞尔协议过渡。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于银行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规模决策与资产风险决策两个方面。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许多重要事件,无论是对不良资产的剥离还是对商业银行的注资,都能够从资本监管这一线索找到逻辑支撑。本文构建了一个随机动态模型,商业银行依据其对于特许经营权价值以及资本成本的权衡,确定最优资本水平,使银行价值最大化。基于该模型探讨了资本监管制度的出现对于银行资本决策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戈建国  
巴塞尔I I I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统一的量化监管,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对银行的经营、金融市场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中国银监会决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施这两个流动性风险管理新指标。本文就流动性监管新指标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其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实施的困难,并对中国如何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