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1)
- 2023(16552)
- 2022(14320)
- 2021(13342)
- 2020(11484)
- 2019(26389)
- 2018(26124)
- 2017(51503)
- 2016(27546)
- 2015(31024)
- 2014(30787)
- 2013(30240)
- 2012(27695)
- 2011(24746)
- 2010(24733)
- 2009(22862)
- 2008(22645)
- 2007(19917)
- 2006(17460)
- 2005(15438)
- 学科
- 济(110860)
- 经济(110729)
- 管理(83205)
- 业(81679)
- 企(67449)
- 企业(67449)
- 方法(56096)
- 数学(49571)
- 数学方法(48995)
- 财(32215)
- 中国(30846)
- 农(28822)
- 业经(24212)
- 制(23391)
- 务(21731)
- 财务(21661)
- 财务管理(21613)
- 贸(21289)
- 贸易(21278)
- 学(21022)
- 易(20675)
- 企业财务(20611)
- 银(20151)
- 银行(20115)
- 地方(19133)
- 行(19072)
- 融(18841)
- 金融(18839)
- 农业(18761)
- 理论(18001)
- 机构
- 大学(394301)
- 学院(391048)
- 济(160288)
- 管理(160119)
- 经济(156909)
- 理学(138412)
- 理学院(137027)
- 管理学(134727)
- 管理学院(134000)
- 研究(122721)
- 中国(97601)
- 京(82990)
- 财(78457)
- 科学(72682)
- 财经(63234)
- 所(59503)
- 经(57531)
- 中心(57309)
- 农(56501)
- 江(55624)
- 业大(55331)
- 研究所(53552)
- 北京(52617)
- 经济学(49063)
- 范(48571)
- 师范(48151)
- 财经大学(47411)
- 州(45435)
- 院(44833)
- 经济学院(44572)
- 基金
- 项目(263756)
- 科学(208327)
- 研究(194049)
- 基金(193758)
- 家(167024)
- 国家(165672)
- 科学基金(144044)
- 社会(123320)
- 社会科(116922)
- 社会科学(116891)
- 基金项目(102457)
- 省(100678)
- 自然(93835)
- 自然科(91682)
- 自然科学(91658)
- 自然科学基金(90018)
- 教育(89360)
- 划(84936)
- 资助(81047)
- 编号(79798)
- 成果(63894)
- 部(59121)
- 重点(57866)
- 创(54544)
- 发(54387)
- 课题(52973)
- 教育部(51485)
- 创新(50828)
- 国家社会(50808)
- 科研(50750)
- 期刊
- 济(169887)
- 经济(169887)
- 研究(117036)
- 中国(68593)
- 财(60899)
- 管理(58578)
- 学报(57000)
- 科学(52792)
- 农(49546)
- 大学(44481)
- 学学(41844)
- 融(40913)
- 金融(40913)
- 教育(38191)
- 技术(34061)
- 农业(33890)
- 财经(31387)
- 业经(28042)
- 经济研究(27376)
- 经(26583)
- 问题(22625)
- 理论(20998)
- 图书(19654)
- 技术经济(19552)
- 实践(19095)
- 践(19095)
- 统计(19057)
- 贸(18398)
- 商业(18258)
- 现代(17272)
共检索到569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奕均 牛盼强
文章采用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使用对于市场风险的作用。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既没有加剧市场的整体风险也没有加大市场的系统风险,说明我国财政部推动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并未在金融危机期间助推市场风险扩散。
关键词:
公允价值收益 市场整体风险 市场系统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奕均 胡奕明
文章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和机构行为与市场波动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于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且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和机构交易对于市场波动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机构表现出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回避态度。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减小了市场波动,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和交易却显著加剧了波动,这与我国基金普遍存在短视和羊群行为的解释相吻合。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公允价值计量,限制机构投机,提高市场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红
本文以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股市上升、下降、盘整的整个波动周期为考察期间,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全面分析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损益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市场中,在市场整体下降或盘整时期,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损益与市场波动呈负相关,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而在市场快速拉升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损益与市场波动显著负相关;从股市上升、下降与盘整的一个完整周期来看,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损益都与市场波动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并没有引发并加速金融危机;相反,从长期看,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减轻了危机传染。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凤元
文章以中国2007—2010年沪深两市15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4年总计16个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通过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替代变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实证检验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与市场波动性的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康立 李振飞
依据我国证监会的行业划分标准,采用我国A股市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行业因素代理变量与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A股市场存在行业效应。行业集中度越低,行业市值规模越大或行业账面市值比越高,行业收益率越高。行业系统风险变量Beta值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的波动并不具有解释力。对于投资者来说,行业选择比个股选择更重要。正确理解国家产业政策,把握行业市场结构变化,投资者能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世俊 王颖
CEO风险偏好程度随着职业生涯的演变而存在差异。基于职业生涯关注理论,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A股市场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CEO职业生涯初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任CEO和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CEO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奠定今后的发展基础,会采取激进的策略增加研发投入;基于短期绩效压力,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职业生涯初期的CEO形成业绩目标并以此削弱其增加研发投入的动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关注CEO职业生涯发展、平衡资本绩效压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职业生涯关注 新任CEO 研发投入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陆正华 马颖翩 戴其力
文章采用2002—2008年A股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资本结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与银行规模五个方面对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率与加权风险资产率及银行规模显著正相关,贷款减值计提率与资本充足率负相关,与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不显著相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聪 李成刚
研究系统风险因素对企业债券定价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债券的合理定价。本文以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企业债券为样本,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对企业债券收益率的跨市场影响。研究发现,在期限越长、信用等级越低的企业债券中,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因素获得的风险补偿越高;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对企业债券收益率具有较强的跨市场影响;债券定价的结构模型变量和标的企业特征变量对债券收益利差也具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系统风险因素 跨市场 定价 企业债券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俊强 韩琳 李湛
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CRT交易对银行贷款规模、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CRT交易提高了适度参与型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而对市场主导型银行的影响并不显著,即CRT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带来银行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张,这与已有理论研究结论不同;由于存在双向作用,CRT交易并未带来银行收益水平的显著改善,对银行风险水平也没有明显影响。最后,对我国CRT市场发展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转移 信用衍生品 面板数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丽霞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层级等相关理论,以2009-2015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层级信息、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按第一、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资产以及按第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作用明显,且逐层增加;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有助于抑制三个层级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影响,且抑制作用也逐层提高。根据结论的启示,商业银行应充分披露公允价值各层级相关信息,努力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允价值各层级信息透明度及质量,以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璐
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公允价值层级信息、银行外部审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以及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正向作用明显,且逐层增加,但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负债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外部审计有助于抑制三个层级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丽霞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层级等相关理论,以2009-2015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层级信息、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按第一、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资产以及按第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作用明显,且逐层增加;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有助于抑制三个层级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影响,且抑制作用也逐层提高。根据结论的启示,商业银行应充分披露公允价值各层级相关信息,努力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允价值各层级信息透明度及质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军 王丽颖
长期以来,股市流动性被认为是决定股票收益的基本因素。本文选取我国A股市场非金融类股票(沪市425种和深市400种)2002—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运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调整的三因素模型(引入流动性因子和动量因子的五因素模型),对我国A股市场流动性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股票流动性对其预期收益的影响非常明显,同时还发现公司规模的大小和流动性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流动性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赟 邱妘
本文以1998年-2007年沪市A股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100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其收益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高风险水平,中国股市的收益水平总体较低,且有个别股票出现收益风险的负相关现象。优质股票数量较少,市场的稳定性也较差。由此可见,中国股市目前尚处于不成熟时期,仍需要规范、培育。
关键词:
股市 收益 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瑾
ESG投资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方面表现的投资理念。近年来,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推动下,这种投资理念逐渐被国内投资者认可。本文基于我国机构ESG评级与A股市场数据,采用因素模型对市场ESG风险溢价与额外收益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1)未获评公司相对获评公司其股票平均收益率更高,即市场存在ESG风险溢价;(2)高评级公司相对低评级公司其股票平均收益率更高,即前者可以获得ESG额外收益;(3)市场行情不好时,ESG风险溢价和额外收益增加;在新冠疫情期间,二者减少。本文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对于ESG投资理念的认可程度以及ESG投资策略的收益特征,为相关监管政策与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