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4)
2023(9903)
2022(8509)
2021(7653)
2020(6672)
2019(15152)
2018(14861)
2017(29185)
2016(15254)
2015(17016)
2014(16905)
2013(16636)
2012(15633)
2011(14173)
2010(14585)
2009(13746)
2008(13596)
2007(12372)
2006(10989)
2005(9843)
作者
(43111)
(35916)
(35535)
(34163)
(23354)
(16941)
(16383)
(13777)
(13669)
(13195)
(12138)
(12025)
(11596)
(11493)
(11485)
(11112)
(10564)
(10544)
(10352)
(10275)
(8990)
(8837)
(8784)
(8300)
(8143)
(8032)
(7910)
(7859)
(7255)
(7100)
学科
(66838)
经济(66752)
管理(49983)
(46909)
(39603)
企业(39603)
方法(31723)
数学(28309)
数学方法(28021)
(21514)
中国(17097)
(16919)
(14303)
(13791)
财务(13757)
财务管理(13734)
企业财务(13244)
业经(12912)
(12847)
贸易(12843)
(12469)
(11667)
地方(11624)
(11466)
(11332)
金融(11325)
(11205)
银行(11191)
理论(11017)
农业(10842)
机构
大学(220799)
学院(219663)
(95561)
经济(93629)
管理(86466)
理学(74199)
理学院(73508)
管理学(72310)
研究(72031)
管理学院(71886)
中国(56498)
(48886)
(45410)
科学(39137)
财经(37833)
(34690)
(34398)
(34050)
中心(33569)
(31735)
研究所(30805)
经济学(29497)
北京(28817)
业大(28272)
财经大学(27917)
(27803)
师范(27426)
经济学院(26633)
(26591)
(26531)
基金
项目(141095)
科学(112361)
研究(106840)
基金(103962)
(88412)
国家(87653)
科学基金(76519)
社会(68702)
社会科(65236)
社会科学(65223)
(53826)
基金项目(53336)
教育(51272)
自然(48218)
自然科(47165)
自然科学(47152)
自然科学基金(46342)
(45025)
资助(44154)
编号(43046)
成果(36700)
(32911)
重点(31300)
课题(30825)
(29303)
教育部(29178)
(29125)
国家社会(28439)
大学(28226)
人文(28032)
期刊
(106124)
经济(106124)
研究(69292)
中国(44173)
(39138)
管理(35715)
学报(29584)
(27671)
科学(27200)
教育(27076)
(25518)
金融(25518)
大学(23833)
学学(22232)
技术(21287)
财经(19876)
经济研究(18323)
农业(18195)
(16994)
业经(16887)
(13745)
问题(13668)
国际(11968)
技术经济(10903)
统计(10845)
商业(10328)
(9966)
世界(9895)
理论(9855)
(9591)
共检索到339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德超  张继勋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公允价值和资产价值确定的主客观程度对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在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的情况下,个体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更高;同时还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对个体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被资产价值确定的主客观程度所调解,在资产价值确定客观性强的情况下,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在采用公允价值时,个体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更大;而在资产价值确定主观性强的情况下,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不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培培  任春艳  郭兰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管理学院MBA学生为投资行为被试对象,设定不同情境,旨在检验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或"弥补负面影响的机会主义行为"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投资决策相关性影响,并通过三步回归方法构建中介模型进一步探讨媒体报道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本身并没有过多的信息含量,不会对个体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产生显著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对投资可能性的作用取决于媒体报道的性质,当媒体报道为正面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详细,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越高;当媒体报道为负面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详细,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反而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感知的管理层信任度在媒体报道性质对投资可能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企业推行社会责任可能存在"两面性",如果企业的可持续战略涵盖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则企业这类信息的披露能够提升市场上的个体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价值的判断水平,进而增加他们投资的可能性;但如果企业管理层为了私利而机会主义地利用社会责任,那么最终无疑会损害企业的利益。该研究结论不仅深化和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和媒体报道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也为相关监管制度的建设和规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培培  任春艳  郭兰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管理学院MBA学生为投资行为被试对象,设定不同情境,旨在检验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或"弥补负面影响的机会主义行为"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投资决策相关性影响,并通过三步回归方法构建中介模型进一步探讨媒体报道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本身并没有过多的信息含量,不会对个体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产生显著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对投资可能性的作用取决于媒体报道的性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继萍  
本文实验检验了独立董事辞职对个体投资者感知公司风险和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投资者能够感知到独立董事非正常辞职传递的风险信号,进而影响到其投资可能性;非正常辞职对个体投资者的风险感知和投资可能性的影响与辞职独立董事的职业专长相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对公司风险的感知具有中介作用。同时,独立董事辞职公告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孙岩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清晰性和独立第三方鉴证对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这两个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的。研究发现,较清晰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报告的独立第三方鉴证,均会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股票价值做出较高评价,并提高对公司投资的可能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清晰性及其鉴证影响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路径是:它们首先影响个体投资者对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进而影响个体投资者对公司股票价值的评估,并最终影响到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公司管理层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继勋  韩冬梅  
为了提升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有用性等,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都在积极改进现行标准审计报告,提议在现行标准审计报告中强制和扩展使用强调段。本文基于心理和行为的视角,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和检验了改进的标准审计报告对个体投资者感知的审计报告相关性、有用性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现行的标准审计报告相比,对改进的标准审计报告,个体投资者感知的审计报告的相关性、有用性更强;同时发现了改进的标准审计报告影响个体投资者感知的审计报告有用性的具体路径。研究还发现,在改进的标准审计报告披露的信息中体现的管理层动机,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判断和决策...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继勋  周冉  孙鹏  
本文实验检验了内部控制披露的详细程度、内控审计意见类型对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投资可能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详细披露内控,能明显降低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不同审计意见类型影响了投资者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感知及其投资可能性。在非标审计意见下,详细披露没有明显影响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投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我国监管部门实施的关于内部控制披露和审计的相关规定对改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继勋  韩冬梅  
本文基于心理和行为的视角,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网络互动平台上公司管理层回复投资者提问的及时性和明确性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公司管理层不及时回复,在公司管理层及时回复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更高;相对于公司管理层回复明确程度较低,在公司管理层回复明确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更高。同时还发现,公司管理层回复的明确性调节了公司管理层回复的及时性与投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发现了公司管理层回复及时性和明确性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具体路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继勋  屈小兰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风险提示信息和管理层的诚信度对投资者估计公司未来盈利潜力和投资可能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风险提示信息显著的影响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潜力的估计和投资者投资可能性的判断;同时还发现,风险提示信息对投资者估计公司未来盈利潜力和投资可能性的影响依赖于公司管理层诚信度的高低,即管理层诚信度调节了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风险提示信息对投资者估计上市公司未来盈利潜力和投资可能性的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丽霞  张继勋  
在IASB现行关于金融负债的准则下,由公司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形式会产生反直觉效应,并容易使投资者出现投资判断偏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IASB在其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新的列报形式。本文基于心理和行为的视角,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和检验了IASB新提议列报形式的有效性。研究发现,IASB新提议的列报形式,消除了原列报形式给个体投资者造成的反直觉效应及其引起的投资判断偏误。研究还发现,个体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胜任能力的评价,完全中介了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形式和信用风险变动对个体投资者的市盈率评价的影响;个体投资者的市盈率评价又部分中介了个体投资者的管理层胜任能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继勋  何亚南  
本文基于心理和行为视角,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和检验了资产减值的可转回性对管理层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管理层责任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资产减值不可以转回相比,当资产减值可以转回时,管理层会增加对已减值部门的后续投资;管理层责任对资产减值的可转回性与投资决策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管理层对资产减值负有责任时,与资产减值不可转回相比,在资产减值可以转回的情况下,管理层会增加他们后续的投资;当管理层不对资产减值负有责任时,在资产减值可以转回和资产减值不可以转回的情况下,管理层后续的投资没有显著差异。本文还发现,资产减值的可转回性通过改变管理层对未来业绩的信心,进而影响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我们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莉芳  刘鹏  
当金融负债的会计计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会产生"反直觉效应",因而会诱导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信用风险状况的误解。2010年5月IASB提出了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新的列报形式,主张把这部分损益列报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OCI)。本文以CPA为实验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新的列报形式并不能改善这一现状,印证了IASB的论断,而采用指明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信用风险变动方向的披露方式能够改善这一状况,而且在新的列报形式(OCI)下改善程度更加显著。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继勋  何亚南  
本文基于心理和行为的视角,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对个体投资者关于标准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信心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否定意见降低了个体投资者对公司标准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信心,同时,不同性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对个体投资者的标准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信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个体投资者对标准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信心,中介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对投资者投资判断的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影响了个体投资者对公司重大错报风险和鉴证风险的评价,而个体投资者所评价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鉴证风险,部分中介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个体投资者的标准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粟立钟  谢志华  曾人杰  
在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已发生变动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背景下,本文以金融保险行业2007~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计量确实提高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当前会计准则对于计入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与投资者的理解是一致的,即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与股价显著正相关,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与股价没有显著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文欢  何亚南  张继勋  
为了防范审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规定适时启动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就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进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进行约谈并作出提示。本文采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和检验了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被约谈方式的不同对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在不同的约谈方式下会有差异,同时采用书面加当面约谈方式进行约谈作出风险提示时,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最高,其次是当面约谈方式,在书面约谈方式下最低。此外,还发现了约谈方式对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影响的具体路径。本文对监管部门改进约谈方式、加强审计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