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3)
- 2023(10234)
- 2022(8609)
- 2021(7547)
- 2020(6373)
- 2019(14055)
- 2018(13502)
- 2017(26832)
- 2016(13991)
- 2015(15441)
- 2014(14974)
- 2013(15164)
- 2012(14362)
- 2011(13110)
- 2010(13127)
- 2009(12194)
- 2008(11560)
- 2007(10197)
- 2006(9174)
- 2005(8220)
- 学科
- 济(86224)
- 经济(86148)
- 管理(41882)
- 业(40206)
- 方法(35661)
- 数学(32632)
- 数学方法(32509)
- 企(31284)
- 企业(31284)
- 地方(18491)
- 财(18372)
- 中国(16967)
- 农(16295)
- 贸(14992)
- 贸易(14988)
- 易(14534)
- 业经(14124)
- 学(13729)
- 地方经济(12786)
- 融(12380)
- 金融(12380)
- 农业(11722)
- 制(11430)
- 务(11058)
- 财务(11055)
- 财务管理(11033)
- 环境(10969)
- 企业财务(10613)
- 银(10523)
- 银行(10487)
- 机构
- 大学(213375)
- 学院(211582)
- 济(107237)
- 经济(105738)
- 管理(81384)
- 研究(74945)
- 理学(71129)
- 理学院(70396)
- 管理学(69576)
- 管理学院(69191)
- 中国(57189)
- 财(47086)
- 京(42226)
- 科学(41840)
- 财经(38231)
- 所(37308)
- 农(36633)
- 经济学(35910)
- 经(35062)
- 研究所(33842)
- 中心(33279)
- 经济学院(32500)
- 业大(31167)
- 江(29320)
- 农业(28925)
- 财经大学(28667)
- 北京(26244)
- 院(26232)
- 商学(24345)
- 商学院(24126)
- 基金
- 项目(141755)
- 科学(112909)
- 基金(108125)
- 研究(97908)
- 家(95488)
- 国家(94779)
- 科学基金(81456)
- 社会(68961)
- 社会科(65907)
- 社会科学(65890)
- 基金项目(57035)
- 省(52669)
- 自然(52144)
- 自然科(50999)
- 自然科学(50984)
- 自然科学基金(50152)
- 划(44591)
- 资助(44417)
- 教育(43936)
- 编号(34955)
- 部(32739)
- 重点(32028)
- 发(31098)
- 国家社会(30475)
- 创(29417)
- 教育部(28703)
- 人文(27831)
- 创新(27666)
- 科研(27407)
- 成果(27180)
- 期刊
- 济(115196)
- 经济(115196)
- 研究(65605)
- 财(35782)
- 学报(34794)
- 中国(34377)
- 农(31163)
- 科学(30612)
- 管理(29406)
- 大学(26365)
- 学学(25706)
- 融(23422)
- 金融(23422)
- 经济研究(21755)
- 财经(20773)
- 农业(20548)
- 经(17870)
- 业经(15563)
- 问题(15452)
- 技术(15382)
- 贸(14672)
- 国际(14114)
- 技术经济(12479)
- 世界(11766)
- 统计(11406)
- 商业(11195)
- 业(11074)
- 策(10233)
- 教育(9744)
- 经济问题(9023)
共检索到312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忠敏 马树才
文章使用66个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90~2012年的数据,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法、广义矩估计法来分析公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渠道。实证结果得出,公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的,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大。文章还对公债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作了实证分析,分析主要是从资本形成、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3个渠道进行的。实证结果表明,公债对资本形成的影响是负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正的,公债对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影响都是正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论公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赵志耘郭庆旺37年前,我国政府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当历史跨入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当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当市场机制渐变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的时候,当财政政策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袁东 王晓悦
公债之于经济增长的效应释放最终取决于公债管理 ,因而公债管理政策意向是至关重要的。公债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广义公债管理中最主要的是公债规模的确定 ,公债规模与经济增长有着两者的相互变动机理 ,从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看 ,公债规模有其最高理论上限 ,适当的公债规模是确保公债积极效应的前提。诸如期限结构、预算调整以及币种结构等是公债管理的具体技术内容 ,这对公债与经济增长的合理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公债管理政策 ,尤其是对规模水平与主要措施的把握于当前通过增发公债支撑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启动经济增长是最为关键的 ;从协调财政与货币政策并形成合力作用角度 ,以及现实经济增长要求看 ,通过公债管理措...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恒
Based on a new panel data, we find a very significant and robust empirical relation:government debt is harmful to longrun economic growth.After controlling a few veriables emphasized by economic growth literature, the higher government debtGDP ratio is, the lower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rate is.This kind of negative effect of government debt is more obviou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d may come from the fluctuation of government debtGDP ratio.We also find a few familiar results on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research:there is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to some extent, total investmentGDP ratio and life expectancy is positive to economic growth,etc.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挤出效应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宝顺 唐莉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能否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是其存在与否的根本依据。基于OECD中5个国家1991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公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从短期看,公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稳定;而从长期来看,公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启迪
欧债危机之后,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高度重视,不但是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目前欧洲政府关心的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甚至决定了欧洲下一步的财政政策走向。因此,考察两者的关系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了1970年至2012年间欧元区16个国家政府债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阀值效应,当债务水平较低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当超过一定水平时,则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阀值水平大概在54%,~78%,之间,同时也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本文的研究既证明了"稳健阀值"的存在,更有力的解释了为什么欧元区实行紧缩政...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阀值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宇丹 龚六堂
基于1960~2010年11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集,运用系统广义矩动态面板方法和稳健性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效应的差异,并尝试分析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有非线性影响;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投资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影响;发展中国家对政府债务的直接承受力更弱,但在一个宽松的临界点内,政府债务的增加可以提高投资率。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影响渠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强 刘晓音
本文通过引入经济规模变量构建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机制和路径,并利用国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动能转换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变动。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存在一定的演变机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由外循环动力向内循环动力转变。其中,出口、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减弱,而居民消费、私人投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通货膨胀、汇率变动、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阶段应着眼于本国实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是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卫国 任燕燕 侯永建
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区、市1987—2007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经济长期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行财政分权制度以来的激励机制强化使然,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生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吸引和扩大投资;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之间还展开竞争,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改善了投资的政策环境,也促进了市场机制的生成与发展,从而较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1994年以后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占GDP比重显著上升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对本级经济发展成果独享意愿明显增强,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唐德祥 孟卫东 许雄奇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那么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积极影响?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4变量系统内检验了我国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和固定资本投资、劳动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②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Granger影响,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长;③在1-15年滞后期内,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为正向效应。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从容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1971—2008年碳排放数据,探讨中国与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G8+5)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人均碳排放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碳排放持续降低,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利用秩相关系数检验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发现7个发达国家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南非、中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巴西、印度、墨西哥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秩相关系数表明,7个发达国家中,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呈显著下降趋势,加拿大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日本、意大利呈显著上升趋势;5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急剧增加,随着人均GDP增长,人均碳排放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基于此,归纳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动的三种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在当前通过增发公债支撑扩张性财政政策保持一定水平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从理论与经验的角度深入研究公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袁东新作《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对该问题进行了应有的探索。 本书的分析内容,已不再是传统的或流行的关于公债对于财政赤字、财政负担和财政风险等问题的阐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央任职经历的影响却不显著。
关键词:
地方官员 经济增长 晋升速度 制度激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廖信林 王立勇 陈娜
本文以7个代表性转型国家1986-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轨迹是否呈倒U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转型国家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使在样本中除去收入差距较严重的中国数据,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倒U型曲线的证据仍然存在。近似计算,基尼系数为0.42是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由正变负的拐点。本文还发现,经济自由度这一制度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中国政府应积极探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制度环境,包括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纠正要素价格...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倒U型曲线 转型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