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07)
- 2023(22895)
- 2022(19633)
- 2021(18365)
- 2020(15529)
- 2019(35633)
- 2018(35186)
- 2017(68026)
- 2016(36906)
- 2015(41578)
- 2014(41588)
- 2013(40819)
- 2012(37849)
- 2011(34378)
- 2010(34773)
- 2009(32778)
- 2008(31977)
- 2007(28508)
- 2006(25222)
- 2005(22902)
- 学科
- 济(155603)
- 经济(155433)
- 管理(106138)
- 业(101093)
- 企(83356)
- 企业(83356)
- 方法(67075)
- 数学(58513)
- 数学方法(57753)
- 中国(43770)
- 财(41847)
- 农(40677)
- 业经(33281)
- 学(32935)
- 地方(32514)
- 融(32128)
- 金融(32124)
- 银(31883)
- 银行(31822)
- 制(31808)
- 贸(30902)
- 贸易(30883)
- 行(30515)
- 易(30027)
- 农业(27014)
- 务(26213)
- 财务(26115)
- 财务管理(26054)
- 理论(24863)
- 企业财务(24718)
- 机构
- 大学(529512)
- 学院(528836)
- 济(219521)
- 经济(214747)
- 管理(202175)
- 研究(180769)
- 理学(173540)
- 理学院(171606)
- 管理学(168474)
- 管理学院(167522)
- 中国(141007)
- 京(112149)
- 科学(109475)
- 财(104174)
- 所(92163)
- 农(86351)
- 研究所(83334)
- 中心(83234)
- 财经(82644)
- 江(78864)
- 业大(76749)
- 经(74897)
- 北京(71312)
- 范(69412)
- 师范(68757)
- 农业(67800)
- 经济学(67622)
- 院(64899)
- 州(64028)
- 财经大学(61162)
- 基金
- 项目(347428)
- 科学(272368)
- 研究(253346)
- 基金(251489)
- 家(218961)
- 国家(217151)
- 科学基金(185789)
- 社会(159447)
- 社会科(151114)
- 社会科学(151077)
- 省(135338)
- 基金项目(131770)
- 自然(120547)
- 教育(117745)
- 自然科(117720)
- 自然科学(117688)
- 自然科学基金(115586)
- 划(113867)
- 资助(105441)
- 编号(103686)
- 成果(85534)
- 重点(78066)
- 部(77167)
- 发(74152)
- 课题(71898)
- 创(71297)
- 科研(66653)
- 创新(66641)
- 教育部(66249)
- 国家社会(65366)
- 期刊
- 济(243627)
- 经济(243627)
- 研究(160808)
- 中国(101197)
- 学报(83021)
- 财(80865)
- 农(78491)
- 科学(75041)
- 管理(74233)
- 大学(62859)
- 融(61017)
- 金融(61017)
- 学学(59181)
- 教育(57317)
- 农业(52927)
- 技术(45713)
- 财经(41227)
- 经济研究(40323)
- 业经(38375)
- 经(35427)
- 问题(31333)
- 贸(27779)
- 业(27240)
- 技术经济(26106)
- 统计(25932)
- 图书(25558)
- 理论(25265)
- 版(24375)
- 国际(24131)
- 商业(23617)
共检索到797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佳佳 何梅蓉
本文从公众预期视角出发,构建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异质性模型,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美国货币政策划分为宽松和紧缩两个时期,运用SVAR模型比较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溢出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公众预期对外部冲击的缓解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宽松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在持续时间和振幅方面都存在异质性;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存在先行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和消化时间均强于经济周期;公众预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
公众预期 溢出效应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百胜 葛凌清
文章理论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与渠道,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在实际GDP、通货膨胀、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溢出效应。理论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存在汇率、信贷、信心、财富和资产组合再平衡等5种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面对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GDP、货币供应量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而通货膨胀、短期名义利率在响应方向和程度上均存在异质性;面对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名义利率、实际GDP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在各期响应程度上存在差异性,而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既呈现响应方向的不一致性,又呈现响应程度的差异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楚尔鸣 王真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也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溢出效应。本文使用1998—2016年51个国家的年度面板数据,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并具有异质性。异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他国的作用时效存在差异;二是在其他国家不同金融开放程度、对华不同贸易依存度和不同经贸金融合作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程度与溢出渠道存在差异。中国应利用溢出效应与自身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好地促进世界经济稳定与均衡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异质性 面板回归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百胜 陈良昊 张毅
美国为应对高通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国为帮助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复苏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呈分化特征。基于该视角,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SV)和中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更加突出;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是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即中间厂商部门对于复合资本品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实现厂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完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小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大;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大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小。在区域冲突加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本文对于深入理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苗文龙
把握金融周期规律对金融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换届是影响金融市场运行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观察国际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和交叉谱分析实证得出: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显著的"政治金融周期",政治周期是影响本国金融周期的重要因素;本国金融周期亦受到核心国货币政策的显著影响,但影响效应小于本国政治周期;各国金融周期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但密切程度高低不一,未出现统一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因此,为了熨平跨境资本流动、维护本国经济平稳发展,应测算和把握国际金融周期规律,实施主动的货币政策,并在保持货币
关键词:
政治金融周期 国际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FALSTVAR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倪中新 王丰莹
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会产生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选取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5个金砖国家2000-2012年的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量及证券指数的月度数据与美国的相应指标构造向量自回归模型,证实美国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有不同程度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对南非的消费价格指数、俄罗斯的货币供给影响最显著,对5个金砖国家的证券市场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金砖国家 VAR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雄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多次紧缩和扩张之间的交替,形成了显著的货币政策周期。下行经济周期往往都是发生在货币紧缩政策结束之后。为了度量货币政策作用效果,我们需要建立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并从众多的反映宏观经济状态的指标从中选取合适的预测指标来反映其内在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自1996年以来共出现了3次产出增长率的下降,而这3次产出降低都发生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束之后。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货币政策操作也存在相机选择的内生属性,并且M1同比增速和金融机构新增短期贷款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之后是否会出现下行经济周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 关联性 预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祥发 冯宗宪
本文应用TVSTAR方法实证研究了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以及货币供给量M0,M1和利率的调整对联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周期间存在显著的区制性特征。在收缩区制,房地产周期的变动是引起CPI周期变动的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具有显著的逆经济增长周期的波动特征。在扩张区制,货币供给量M0和M1增加,对稳定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但持续和过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易引发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在收缩区制,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伟 刘承洋
以1995年2季度至2018年1季度的数据为样本,在运用BP滤波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金融周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LT-TVP-VAR模型对比研究了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金融周期敏感度较低。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逆经济周期调节,仅在一定阶段会考虑金融周期。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逆金融周期调控往往会让位于逆经济周期调控,通过顺金融周期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目前中国金融周期已经位于区间高点,再通过顺金融周期稳定经济的政策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议在政策制定中要统筹考虑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完善涵盖房地产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瑞芬 赵艺 孙然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国内经济萎靡。为此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联邦基金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且对我国产出有一个负向的影响。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溢出效应 货币政策 VAR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崔百胜 高崧耀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对外贸易依存度、金融发展指数,以及工业生产指数为条件变量的PCHVAR模型,研究G20成员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非对称与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变量及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冲击下,实际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呈现非对称与异质性。面对同等利率冲击,在上述三种条件指数较高的国家中,产出缺口均表现为负向响应,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性,但通货膨胀响应方向存在异质性;面对同等货币供应量冲击,对外贸易依存度高或工业生产指数高的国家,产出缺口呈正向响应,且通货膨胀的负向响应程度更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低或工业生产指数低的国家,产出缺口响应不显著。金融发展指数高的国家,其产出缺口的负向响应程度更大,但通货膨胀的负向响应程度较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动态溢出指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滢 孙宇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对比研究具有代表意义。首先比较了中、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现金融危机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在规模和结构上的特征与差异。然后运用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对美联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外溢性传导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表等"数量型"工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要强于联邦基金利率的"价格型"工具,且随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收缩,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