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0)
2023(4023)
2022(3312)
2021(3257)
2020(2579)
2019(6144)
2018(6155)
2017(9271)
2016(6626)
2015(7681)
2014(7754)
2013(6723)
2012(6100)
2011(5729)
2010(6070)
2009(4916)
2008(4680)
2007(4205)
2006(3791)
2005(3482)
作者
(16236)
(13422)
(13394)
(12735)
(8398)
(6443)
(6283)
(5334)
(5201)
(4955)
(4688)
(4583)
(4351)
(4320)
(4253)
(4142)
(4112)
(4053)
(3923)
(3776)
(3648)
(3433)
(3242)
(3242)
(3109)
(3036)
(2958)
(2944)
(2862)
(2830)
学科
教育(20283)
(13083)
经济(13076)
中国(11226)
教学(8880)
管理(8691)
理论(8688)
(7238)
方法(6840)
数学(6239)
(6136)
数学方法(6122)
研究(5255)
学法(4916)
教学法(4916)
(4783)
(4582)
企业(4582)
(4469)
学理(4417)
学理论(4417)
发展(3931)
(3862)
(3806)
技术(3757)
改革(3733)
(3520)
高等(3499)
思想(3439)
政治(3312)
机构
大学(82737)
学院(78163)
研究(31369)
教育(28661)
(22660)
师范(22532)
管理(21826)
(20906)
经济(20144)
科学(19884)
(19495)
理学(19019)
师范大学(18669)
理学院(18641)
管理学(18042)
管理学院(17874)
(15508)
技术(15082)
中国(14884)
研究所(14426)
职业(14283)
(13970)
(13744)
北京(12988)
中心(12672)
业大(12514)
(11140)
农业(11007)
教育学(10939)
(10229)
基金
项目(51789)
研究(45242)
科学(41795)
基金(32311)
教育(31496)
(27880)
国家(27464)
社会(24578)
(23099)
社会科(22997)
社会科学(22991)
科学基金(22455)
编号(21716)
(21496)
成果(20326)
课题(19143)
基金项目(16652)
(16396)
规划(14017)
重点(13708)
(13136)
自然(13083)
自然科(12778)
自然科学(12774)
资助(12577)
自然科学基金(12563)
项目编号(12527)
(12410)
教育部(11917)
(11742)
期刊
教育(52034)
研究(33099)
中国(28995)
(20286)
经济(20286)
职业(13283)
学报(12878)
技术(11953)
(11642)
科学(11030)
大学(10900)
技术教育(8622)
职业技术(8622)
职业技术教育(8622)
学学(8389)
农业(8376)
高等(6559)
(6258)
论坛(6258)
管理(6210)
(5998)
成人(5752)
成人教育(5752)
高等教育(5629)
(4886)
(4822)
职教(4366)
图书(4291)
发展(4037)
(4037)
共检索到125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并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兴旺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中小学也是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科学教育改革由此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距甚远 ,而且在近 1 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 ,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行的现实不符。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和比较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提出了STS教育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路 ,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养之方略的观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孝娟  吴曼丽  邓金雨  赵宇翔  
[目的/意义]对国外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厘清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论、工具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主题内容分析法,探索目前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相关理论成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内涵可划分为"大素养观"和"小素养观";科学素养测量指标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态度维度,方法上涉及定性、定量、及定性定量结合,为提高测量灵敏性,部分学者引入教育学、行为学、信息学等领域理论自行开发测量工具;科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科学素养的影响路径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模型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述评,建议我国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研究可从对象、工具、因素及外部环境维度等方面展开后续工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发俊  
本文分三个阶段简要分析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讨论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在综合考察他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与完善我国科学素养测评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汝兵  吴循  
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公众的科学素养必将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更加重视。本文在简述了科学素养概念的基础上,以时间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及各省(市)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情况及其主要结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科学教育"是我国当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关键语汇。从概念史的角度澄清这些语汇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昭示着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型":由"传递中心的科学教育"走向"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无疑,这是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唐文军  
文章使用2007年湖南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993个样本、2007年长沙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046个样本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一年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对科学技术积极看法的程度和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关系。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显著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年龄通过文化程度间接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职业、一年家庭收入对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影响不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郁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科学素质水平,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调查,探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世骁  董文艳  高振东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立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创新观点,并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进行了定义,构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数学模型和量化假设。通过对某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课题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构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红霞  
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在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更加具体化。然而 ,“科学素养教育”新概念是包含创新教育在内的、并融合了重要人文教育思想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通过对美国科学素养定义的初步本土化诠释、以及对我国目前科学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科学素养教育应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邢金龙  张静  
大学生科学素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教育体制、教育活动主体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水平不高。从思想上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加强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改善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不足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文文  周萍  
科学素养是e-Science环境下科研人员所必需的一项必备技能、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教育围绕科学数据的保存、共享与利用展开,随着科学研究步入"第四范式"阶段,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探讨科学素养教育如何嵌入到科研活动各阶段,实现科学素养教育的个性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思汉  
科学素养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美国科学教育在经历了知识习得、技能训练、本质理解、价值意识、社会参与、身份认同、读写本义等诸多观念之间的争论后,呈现出一种从"职业科学"转向"日常实践"的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这一"日常实践"的科学素养观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认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以及为解决日常问题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下,科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对科学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冰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各国理科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探讨和分析科学素养的概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回顾了科学素养概念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它作为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含义;并介绍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方案中科学素养的内容和范围。文章最后提出了对科学素养的基本认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进中   赵良千   王兴华   宋述婷   李林林  
脑科学素养指对大脑运作原理的理解和辨识神经迷思(被曲解的脑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脑科学素养有助于我们理解教与学过程,对促进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PRISMA协议,对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开展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在接受脑科学素养训练后,1)教师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师生关系和教学态度均有积极变化;2)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有所改善。研究最后探讨了提升脑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以及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长期追踪研究不足、缺乏定量数据支持及对高等教育教师干预研究缺失等。未来线上干预研究和新兴脑科学技术接受度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