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1)
2023(15865)
2022(13355)
2021(12597)
2020(10413)
2019(23504)
2018(23036)
2017(44651)
2016(23842)
2015(26619)
2014(26392)
2013(25172)
2012(23027)
2011(20448)
2010(20551)
2009(18905)
2008(18378)
2007(16332)
2006(14167)
2005(12733)
作者
(63766)
(53443)
(53036)
(50649)
(33928)
(25165)
(24088)
(20697)
(20303)
(18915)
(18078)
(17996)
(16997)
(16635)
(16541)
(16527)
(15837)
(15603)
(15288)
(15218)
(13134)
(12958)
(12888)
(12374)
(11942)
(11775)
(11667)
(11611)
(10612)
(10515)
学科
(89383)
经济(89243)
管理(74910)
(68428)
(57640)
企业(57640)
方法(38844)
数学(33095)
数学方法(32597)
(28617)
(27028)
中国(25305)
(22543)
业经(21763)
(17603)
农业(17427)
理论(17349)
(17212)
财务(17145)
财务管理(17105)
(16780)
贸易(16774)
(16372)
(16360)
银行(16352)
企业财务(16233)
(16177)
地方(16082)
(15633)
(15468)
机构
学院(327787)
大学(326632)
(135461)
经济(132598)
管理(128722)
理学(110830)
理学院(109739)
管理学(107911)
管理学院(107286)
研究(105040)
中国(80780)
(68327)
(66612)
科学(59883)
财经(53094)
中心(50020)
(49627)
(49495)
(48227)
(47501)
研究所(44590)
业大(44242)
(42651)
经济学(42267)
师范(42229)
北京(40933)
财经大学(39456)
(38926)
(38706)
经济学院(37997)
基金
项目(221084)
科学(176663)
研究(168585)
基金(161499)
(138540)
国家(137324)
科学基金(120006)
社会(108705)
社会科(102995)
社会科学(102975)
(85989)
基金项目(84144)
教育(79070)
自然(74768)
自然科(73079)
自然科学(73059)
(72151)
自然科学基金(71761)
编号(69695)
资助(64753)
成果(57786)
(50158)
重点(49600)
课题(48120)
(47107)
(46972)
(46577)
国家社会(45409)
教育部(44187)
创新(43789)
期刊
(149535)
经济(149535)
研究(97741)
中国(65428)
(54651)
管理(49031)
学报(44938)
(43858)
科学(42743)
教育(40884)
大学(36420)
学学(34259)
(32580)
金融(32580)
技术(30098)
农业(29415)
财经(26634)
业经(25172)
经济研究(23847)
(22951)
问题(19362)
(15514)
理论(15276)
(15175)
技术经济(14570)
现代(14453)
(14258)
科技(14078)
财会(14040)
图书(13871)
共检索到486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冬冬  王思博  
文章基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理论,结合公众环保参与机制构建面临的困境制约,揭示构建公众环保参与机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应破解对策,力求为中国政府相关施政理念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贺钰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内涵不仅包括宏观上数量、质量、结构和生态的保证,更包含微观上居民对能量和营养充足且健康膳食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治理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产区和主销区等多个主体,容易造成因“搭便车”“规避责任”“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权式治理模式存在制度泛化和监督不足问题,缺乏多方利益驱动和激励机制,未能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因此,需要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和行为,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自发秩序”的有机协同,从而全方位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盼盼   马君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从集体行动的理论视角出发,发现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各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搭便车”行为,主要表现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体心理失衡、客观条件制约、地方政策缺失和集体认同不强。因此,要以激励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主体满意度,以投入激发市域产教联合体主体参与度,以政策明确市域产教联合体政府统筹力,以宣传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社会认同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张倩肖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钰  白洁  
从集体行动理论角度出发,以单家银行作为行动决策的主体和研究分析的对象,构建行动决策模型,对银行参与联合授信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联合授信机制试点过程中遇到的诸如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正常运营时银行对联合授信重视不足、部分中小银行不愿参与联合授信、较多异地银行拒绝参加联合授信、参与银行数量过多的联合授信运行质量不高、联合授信额度测算过于宽松、银行间信息共享流于形式等问题逐一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降低联合授信运行成本、培养银行间的社会资本、按照"小少近"原则选择试点、制定适应性的试点推进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永霞  葛于壮  
大学学术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行动与学术治理在目标上的耦合意味着理论上的适用性,将集体行动理论引入大学学术治理议题,能够厘清学术治理集体行动实践逻辑并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其中制度因素与组织因素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集体行动视阈下学术治理的实践逻辑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励: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核心动力,制度建构: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重要依托,学术创新: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价值导向。基于此,应从寻求学术道德共识、坚持优良的制度实践、完善评价规则标准层面构建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整合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靖远  
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制以第三方介入争议解决替代劳资双方的自力解决,制度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罢工带来的高昂成本。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制中最常见的是调解和仲裁制度,二者在制度功能与角色上存在着差异。调解的制度功能在于协助协商,更注重对协商过程的把握;仲裁的制度功能在于终结争议,所做出的裁决能够代替协商结果。我国集体协商争议处理机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制度层面集体协商争议终结机制的缺失与实践层面集体协商争议解决模式的运行之间形成了一种规范与现实的落差。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强制利益仲裁机制通过制度设置来替代集体行动成为促进集体协商的有效压力手段,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困境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宫哲元  
本文尝试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主要观点解释合作社原则的变迁。研究发现,合作社核心原则的变化来自对促进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激励性需求,实质上可视作一种"选择性激励"制度,目的在于消除社员的"搭便车"行为,促成集体行动的成功。本文同时根据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两点质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艾小峰  肖斌  
人类社会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劳动和物质生产,离不开实体经济。当前世界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低迷,要求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劳动理论、商品使用价值理论以及虚拟资本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生产逻辑—生产劳动—使用价值—虚拟资本"的逻辑和思路重振实体经济,这既是克服资本逻辑实现向生产逻辑复归的理论要求,更是辩证否定虚拟经济、振兴作为人类社会基石的实体经济的历史与现实要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姜孟升  
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要靠正确地确立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只有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反思,真正优化类型定位,才能打开新局面、形成新格局、达到新境界。在理论基础上,必须厘清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知识论基础、人才分类理论基础和技能形成理论基础,剖析其何以可能。在实践中,要正视优化类型定位中走向“另类”、分离普职和院校升格等三大误区,帮助其冲出桎梏。在发展逻辑上,一是破除“刻板印象”,构建科学的知识观和人才观;二是着力将职业教育打造成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生涯通道;三是紧扣职业的科学规律来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四是统筹资源,推进“三融”提升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五是完善内外部制度,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岩  王志刚  孙文策  宁兆硕  
合作社根植于农村地缘性的社会网络,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依赖最多的便是社会资本。本文突破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对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家种养殖合作社案例的比较分析,考察了合作社社会资本对社员参与集体行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所蕴含的关系网络和社会规范促动合作社产生了高水平的稳定性信任,能有效化解社员“合而不作”的动机,避免合作社集体行动困境的产生;社会网络是合作社实现“里应外合”的特殊资源,不同的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特征催生出不同状态的信任供给;高质量的正式制度可以维系网络关系产生的信任,并协同非正式规范对社员的制度信任观起到强化作用;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拓宽社员的网络边界,促进合作社的社会信任实现稳中有增;合作社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增加对社员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合作社信任半径的延伸和凝聚力的增强。为此,政府部门要明确自身“真帮扶、严督导”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帮助合作社进行外部网络拓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社的监测评价。合作社则在完善并高效执行制度的同时,注重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共情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学忠  
集体行动困境阻碍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集体行动困境的治理方案有小集团方案、奖励性的诱导方案、惩罚性的限制方案、社会资本强制方案等多种,而这些方案本身又存在治理的困境。相比而言,以小集团方案为主、社会资本激励方案为辅来治理我国农村信用社集体行动困境更为可行,但这又会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控制农村信用社社员规模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如完善入社资格规定、改造农村信用社联合机构、建立融资机制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乾慧  高启杰  
农业技术与知识的准公共性,容易诱使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使农业推广组织合作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本文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以金丰公社为例,分析伙伴选择与制度约束对农业推广组织合作的影响,探索治理农业推广组织合作集体行动困境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市场导向与关系导向的伙伴选择有利于规避成员搭便车行为,促进异质性知识和资源的获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可以约束与激励个体采取有利于集体利益的行动,实现合作网络的自组织管理;伙伴选择与制度约束机制在集体行动中存在交互影响,有利于破解组织合作的集体行动困境。因此,在推广组织合作过程中,需要结合资源、能力与业绩等市场特征,考虑认同、信任与声誉等社会关系选择合作伙伴,并利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加强关系治理,从而构建互利互信、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恒源  高强  
新时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立足实践探寻其科学发展路径和高效运行机制。本文基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的现实背景,梳理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仍然面临基础薄弱、目标偏离和运营低效“三重困境”。其次,结合经济增长理论、社会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产权理论,剖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重困境”的逻辑根源,推演破解“三重困境”的理论假说。然后,运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实施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实践案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造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按照“设立企业法人—村企功能分离—治理机制调整”的思路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能够有效破解“三重困境”,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慧波  赵霞  
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是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投入不足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剖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逻辑,并结合湖南省湘潭市的实地调查数据,总结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的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地探索了实施该制度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农民为生活垃圾排放的负外部性付费符合理论逻辑,亦具备现实基础;现阶段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农村适宜地区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是可行的,起初可按人或按户制定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标准,并以小额度定额收费方式培养农民的付费意识,之后逐步推广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可采取政社互动的治理模式,由行政村因地制宜地自主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多元参与为农民提供满意的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依托村民自治对该制度的推行开展动员和监督,可以有效地解决该制度推行中农民消极应对的难题,有利于实现该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利推进;借鉴湖南省湘潭市政社互动模式探索和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时,还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实际情况、农民参与意愿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等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