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7)
2023(12455)
2022(10383)
2021(9548)
2020(7797)
2019(17080)
2018(16645)
2017(31453)
2016(16864)
2015(18098)
2014(17280)
2013(16229)
2012(14813)
2011(13101)
2010(13683)
2009(13187)
2008(12527)
2007(11017)
2006(9735)
2005(8891)
作者
(44541)
(37235)
(37013)
(35192)
(23768)
(17583)
(16651)
(14087)
(13994)
(13184)
(12720)
(12585)
(11785)
(11769)
(11657)
(11243)
(11019)
(10878)
(10844)
(10568)
(9211)
(9072)
(8877)
(8667)
(8290)
(8285)
(8185)
(8123)
(7405)
(7265)
学科
(56658)
经济(56547)
管理(53003)
(47862)
(41623)
企业(41623)
方法(21492)
(20915)
(18319)
中国(18010)
(17933)
数学(16989)
数学方法(16711)
业经(15644)
(12988)
(12972)
财务(12960)
财务管理(12888)
(12614)
企业财务(12258)
审计(12232)
(11498)
银行(11477)
(11377)
金融(11373)
农业(11153)
(10995)
贸易(10980)
(10972)
体制(10788)
机构
学院(226536)
大学(226318)
(90569)
经济(88683)
管理(85106)
研究(75460)
理学(73342)
理学院(72511)
管理学(71270)
管理学院(70846)
中国(57931)
(48388)
(47056)
科学(43696)
财经(37738)
(36790)
(34755)
中心(34611)
(34282)
(33749)
研究所(32748)
业大(30220)
(30008)
师范(29716)
经济学(28676)
北京(28484)
财经大学(28322)
(27900)
(27064)
农业(26163)
基金
项目(153444)
科学(122661)
研究(115872)
基金(112986)
(99027)
国家(97825)
科学基金(84103)
社会(76312)
社会科(72182)
社会科学(72157)
(58878)
基金项目(58866)
教育(53778)
自然(52079)
自然科(50815)
自然科学(50798)
自然科学基金(49902)
(49897)
编号(46914)
资助(44028)
成果(39631)
重点(35211)
(35098)
(34618)
(33018)
课题(32762)
国家社会(32402)
(32321)
(30866)
创新(30834)
期刊
(104027)
经济(104027)
研究(69344)
中国(50443)
(40375)
学报(34223)
管理(32469)
科学(32465)
(32374)
大学(26939)
教育(26339)
学学(25451)
农业(21685)
(21342)
金融(21342)
财经(18935)
业经(17545)
经济研究(17183)
技术(17032)
(16312)
问题(13100)
(12254)
财会(11630)
会计(11028)
(10744)
(10609)
审计(10272)
科技(10134)
现代(9997)
世界(9953)
共检索到343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庄尚文  
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与功能提炼为公众效用约束,并通过构建一个简洁的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选择模型阐明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结合公众效用软约束下中国地方发展型政府行为的经济影响以及直接构建公众效用约束机制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央政府强化国家审计的治理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供给可以从审计方法流程、审计业务体系、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全面评估效用结果、深度契合效用目标与有效实施问责约束,实现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的间接构造,成为公共权力治理的"内部—经常性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阶段和体制背景下国家治理的需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李晶  伍中信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权保护功能。制度市场的非均衡引致的国家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决定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具有必然性;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目标是维护国家财产权益和经济安全,变迁路径遵循"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未来国家审计制度将实现从"产权为本"到"人权为本"、"政府主导"到"公民主导"的历史性变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薛晓斌  
本文试图总结关于软预算约束制度成因的既有研究,并就研究逻辑、基本思想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指出,这些研究在如何理解软预算约束,什么是制度成因,以及研究的方法论这三个问题上有着较大的分歧,今后的研究既要充分发展软预算约束概念,又要充分探讨制度作用的因果逻辑。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一个全面研究软预算约束的综合性研究框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嵎喆  周振  
面对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东北地区"十三五"要摆脱"失速"的困境,创造新的繁荣,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就需要培育、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增量扩能、形成新支撑。当前制约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制度供给约束,即市场环境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类管制、限制和"玻璃门"使得资源无法顺畅进入新兴领域,或者即使进入新兴领域的各类资源面对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而难以为继,无法获得适当报酬的扭曲型利益格局对资源的流入流出提供了不恰当的信号,难以实现"以政策启动市场、以市场驱动产业"。为此,东北地区的新兴产业必须做好产业发展和政府转型相结合,要正确认识政府的定位、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财政制度改革置于统一的国家能力框架之下,通过分析"退""进""治"三阶段背后的阶段性和时代性,归纳了在提高国家能力过程中财政制度改革从"适应市场"到"匹配国家治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财政制度从与市场相关联的"财"转向与国家相关联的"政"的背后,"适应市场"和"匹配国家治理"是提高国家能力两个递进的理论逻辑顺序和相继的现实国家建构过程,核心是:(1)适应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强国家财政抽取能力,而匹配国家治理就是在保持抽取能力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治理继续深度提高国家能力;(2)匹配国家治理并不是不再需要适应市场,而是要按照国家治理的要求重新塑造市场主体,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3)新时代国家能力的提高,要求财政制度必须走向现代财政制度,在更高层面上"适应市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志敏  
当前我国大学的治理改革即将迎来一个改革目标渐逐清晰状态下的制度快速供给期。为了避免改革被碎片化、表象化等风险,有必要围绕新格局下出现的大学治理难题寻找制度供给背后的逻辑,从而找到能为大学治理改革实践提供建设性制度力量的"抓手"。本文尝试建构一种以大学四个基本权力主体为分析工具的解释框架,探讨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勾勒出新格局下我国大学治理改革的制度供给逻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越  曹雅雪  周兆隆  
军民融合是我党在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军事建设协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文章从国家治理视角出发,梳理不同时期我国国防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的内容,探析其思想内涵以及举国体制为其提供的制度保障作用,总结我国军民融合模式的演进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荀振芳  汪庆华  
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主题话语",处于不断建构、改造、变革与完善的过程中。世界高等教育普遍进入了"国家主义"时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建构具有更加深厚的国家主义体制文化传统。考察中国大学制度形成的逻辑路向,体现为"适应论"的制度实践逻辑、"同生互构"的制度结构特征以及"国家需要"的制度功能导向,对此,应从历史的、辩证的、批判的视角给予认识、尊重、变革和现实关怀。有理由认为: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仍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现实途径,但是,要对"国家主义"予以重新认识和解读。目前,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转型期已经到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宇寰   雷晓康   张胜  
基于制度逻辑与效率逻辑,本文使用CMES数据实证研究国有股权参股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股权介入增强了政企利益的关联程度,有助于小微企业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并获得资源保障,而小微企业较少受到双重代理问题的影响,通过与政府建立股权联系可以更有效地将信贷资源投入转化为投资项目产出,具有更显著的制度收益效应。因此,国有股权参股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政策工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士伟  
现阶段,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发放与人们的期望尚有很大的差距。对此,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不应求是由其特殊的制度安排决定的,并提出解决这种不均衡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由政策性银行行使这项职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唐超  
基于"对象性质-制度装置-制度安排"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农地确权模式的生成逻辑及制度约束条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地确权存在确权到户、整合确权以及确权确股不确地3种主要模式,土地共有产权强度的高低决定了农地确权模式的选择。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不同农地确权模式的生成逻辑各异;农地确权作为"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面临着确权成本、法律基础、村规民约、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条件约束,因此,应依据土地性质,综合考虑确权成本与收益,结合历史和现实,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的选择农地确权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海群  邹纯龙  王今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全新的内涵,为此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评估制度,能够为建立高效的、理性的、适应时代进程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在重新厘清并界定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内涵与功能基础上,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解析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系统分析国家情报评估的理论、制度支撑及发展要求。[结果/结论]提出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分析框架包括逻辑起点、构成逻辑和运行机理3个方面,据此能够解释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基本逻辑规律与具体工作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倩  林克松  朱德全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减负"政策的实施身处于国家逻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逻辑和中小学校逻辑的共同治理之中,多元行动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错乱交互导致了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困境。以"复杂性"思维驾驭"减负"问题、坚持多元行动主体的实践跟进,呼吁社会、家庭、教师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回应,应是未来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可行之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斌  
校企合作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而又难以突破的话题,在当前校企合作治理公共理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形成了各自的行为逻辑,这些行为逻辑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校企合作治理陷入层层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建立明晰的校企合作产权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制度和实现"多中心"治理应成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治理的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包堉含  文雯  
国家资历框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的进展。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多层化和网络化的治理结构,也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横向扩散的复杂政策过程。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还说明经济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协调演进是全球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全球教育治理应当回应新时期全球背景和形势的变化,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与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