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1)
- 2023(8799)
- 2022(7392)
- 2021(6676)
- 2020(5570)
- 2019(12374)
- 2018(12262)
- 2017(22330)
- 2016(12220)
- 2015(13745)
- 2014(13858)
- 2013(13045)
- 2012(12037)
- 2011(10558)
- 2010(11202)
- 2009(10729)
- 2008(10178)
- 2007(9392)
- 2006(8278)
- 2005(7774)
- 学科
- 济(40763)
- 经济(40660)
- 管理(38742)
- 业(36044)
- 企(29183)
- 企业(29183)
- 中国(15267)
- 制(15218)
- 财(15117)
- 农(14801)
- 方法(14001)
- 审计(12205)
- 体(11370)
- 业经(10781)
- 数学(10757)
- 数学方法(10632)
- 农业(9805)
- 学(9710)
- 银(9135)
- 融(9117)
- 银行(9116)
- 金融(9110)
- 行(8742)
- 务(8733)
- 财务(8699)
- 财务管理(8630)
- 体制(8347)
- 企业财务(8187)
- 理论(7926)
- 技术(7634)
- 机构
- 大学(169514)
- 学院(168598)
- 济(67641)
- 经济(66057)
- 管理(62312)
- 研究(58594)
- 理学(52718)
- 理学院(52144)
- 管理学(51321)
- 管理学院(51006)
- 中国(45674)
- 财(37370)
- 京(37204)
- 科学(33323)
- 所(29373)
- 财经(28282)
- 农(28241)
- 江(27737)
- 中心(27153)
- 研究所(25781)
- 经(25523)
- 业大(23936)
- 北京(22731)
- 农业(21809)
- 范(21573)
- 院(21486)
- 师范(21308)
- 州(20978)
- 经济学(20877)
- 财经大学(20855)
- 基金
- 项目(110973)
- 科学(87725)
- 研究(84235)
- 基金(80522)
- 家(70922)
- 国家(69874)
- 科学基金(59338)
- 社会(54465)
- 社会科(51442)
- 社会科学(51429)
- 省(43356)
- 基金项目(41933)
- 教育(39032)
- 自然(36470)
- 划(36264)
- 自然科(35541)
- 自然科学(35528)
- 自然科学基金(34889)
- 编号(34318)
- 资助(31880)
- 成果(30069)
- 制(26854)
- 重点(25258)
- 部(25247)
- 课题(24847)
- 创(23228)
- 发(23114)
- 国家社会(22904)
- 性(22626)
- 教育部(21947)
共检索到271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吉成 文富德
本文以制度变迁中的博弈理论为基础,对印度国家审计体制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假设,指出了渐进式体制变迁的主要特征,建立了有限理性下的体制变迁模型,分析了交叉换位与制度变迁的协调性,阐述了战略分布、变迁成本与博弈均衡,总结了国家审计体制变迁的规律和启示,认为公众行为(需求)在成功的渐进式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制度变迁方案设计中,公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博弈参与者战略选择的三个主要变量,即改革的预期制度收益、传统体制下的既得利益和实际的制度变迁成本,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发挥制度变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博弈论 审计体制 印度 公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温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体制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步重建、体制确立、深化改革四个阶段,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变迁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变迁的基本规律、经验及未来走向,以期更好地推动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管理体制 变迁 审计委员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莉 郑石桥
新制度经济学一直强调制度对契约结构的决定性影响,并重视制度环境对制度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其组织理论为国家审计组织与审计环境存在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审计组织制度应与审计环境相适应,作为审计组织制度核心内容的审计体制应动态改革。按照制度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的一般制度变迁规律,适时选择审计体制创新、审计体制边际改良、资源配置机制转变的制度模式。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 国家审计 审计体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迪 于超 何友均 闫钰倩
社区居民的接受意愿及程度是国家公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的399份有效问卷为基础,采用logit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支付与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同类型国家公园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明确和政策的施行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作为受益者和受偿者,对国家公园治理的支付意愿至少为每人每年95元,受偿意愿至少为每人每年2018元。同时对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公园了解程度以及政策宣传力度等正向影响支付意愿,反向影响受偿意愿;年龄则是反向影响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因此要加强当地居民生态环境教育和政策宣传力度,改革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逐步完善国家公园相关法规及标准体系。
关键词: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生态补偿 国家公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邱永志
明代正统景泰之际的通货流通体制经历了由微入显的变迁过程:首先,历经信用制度转型且为国家体制强力支撑的法定货币宝钞,因土木之变等战乱因素冲击,愈加难以为继,彰显了明初货币体制运转的困境。其次,自洪武末年一直被禁行用的铜钱在此前后不断突破禁令,逐步在大运河一线及沿海的商贸地带广泛恢复流通,迫使政府不得不放开钱禁,昭示了市场力量的自发崛起。最后,因财政体制转型所需与民间稳定通货缺乏等因素,白银稳步崛起,开启了中国"白银时代"的重要转向,预示着货币转型的可能发展方向。此一时期通货流通体制的变迁堪称明代纷繁曲折的货
关键词:
正统景泰 宝钞 铜钱 白银 货币流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美玲 郝瑞君 李子欣 周永 寇圆圆 张文洲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道刚 王雅林 马涛 柏晓东
国家的经济安全基于体制的安全。本文以东北体制变迁为例,论证了双重体制结构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鉴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利弊得失,基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东北体制变迁要扬弃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国营经济为特征的"单一体制结构",提升并演化为计划和市场并存、国有和民营经济共生的"双重体制结构"。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制度机理 体制重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跃勤 郑雪平
近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流行叠加俄乌冲突,以及西方与俄罗斯大规模相互制裁等对全球秩序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加之全球治理传统领导国以“联盟+规则”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割裂、分化国际社会,使全球治理陷入失序、乏能、赤字增多和僵化的困境。改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其应对全球问题效能成为走出全球治理困境、消除治理赤字的唯一选择。而具有改革愿景、动力和能力的行为体是全球治理效能提升和改革驱动的关键因素。在传统主导行为体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意愿和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新兴力量的变革推动力及引领力被寄予厚望。在考察全球治理变革行为体及动力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金砖国家推动变革的动因、潜能、作用及增强变革动力和引领力的基本取向。
关键词:
治理赤字 全球治理变革 金砖国家 推动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友梅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日益暴露出自我手术效应、出现真空地带、存在以权压审,内部迁就变通,士气低、收效微等弊端。其原因在于体制培育的局限、科学定律的违背、地位没有摆正。为此,应建立一个符合“放权、分权与责任制约”要求的新审计体制,其理想模式是,审计机关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经济监督机关,使审计机关不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而且享有较高的权威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广礼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国家治理,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机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国的审计体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革新,这期间制度变迁一直都在进行,一系列关于审计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发展的重要节点,均带着改革的要求与任务,具有制度变迁的性质,为制度变迁进行了铺垫。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具有由行政力量主导、受工具理性驱使、以强制性变迁模式为主、遵循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等特点,并提出在深化我国审计体制改革中,需要立足于满足制度需求,促进制度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制度变迁理论 路径依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军 李丹
绩效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情况。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外部收益是制度变迁的诱因,要想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增加外部收益就必须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我国绩效审计现行审计管理体制及思想观念无法实现潜在收益的增加,因而应该为制度变迁创造潜在收益、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树立科学的审计观等,进一步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发展。
关键词:
绩效审计 国家治理 制度变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耘通
越南与我国同属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与我国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自1986年起实行“革新开放”,越南国家审计成为重要的监督手段,经历了相关机构监督、制度初创、体制变革、法制深化等建设阶段,伴随着越南《国家审计法》从2005年到2013年的持续更新,法律层面确认了“行政型”到“立法型”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并积极改革了国家审计的范围、原则、任务、职权以及国家审计长的职权。越南国家审计法制的建设经验,为我国在选择适合国情的审计体制、依法持续拓展的审计对象、增强审计报告的法律权威、持续扩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法制 越南 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李晶 伍中信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权保护功能。制度市场的非均衡引致的国家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决定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具有必然性;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目标是维护国家财产权益和经济安全,变迁路径遵循"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未来国家审计制度将实现从"产权为本"到"人权为本"、"政府主导"到"公民主导"的历史性变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和秀星 曹严礼
经济转型发展产生的诸多内外部环境变化,形成新的审计需求,使当前法定的审计对象难以适应。而审计对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审计职能和作用发挥的范围和领域,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及制度变迁这一审计环境,立足于国家审计的视角,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重新设计了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国家审计对象,对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实现审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制度变迁 国家审计 对象重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贤环 倪筱楠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发挥需要在法律环境和国家审计体制下进行。建立法系、国家审计体制与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架构,探讨三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对如何提升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在不同法系和国家审计体制背景下,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各不相同。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我国行政型审计体制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但也存在不适应我国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发挥的地方。
关键词:
法系 国家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 治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