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2)
2023(6147)
2022(5221)
2021(4967)
2020(3965)
2019(9046)
2018(8877)
2017(17487)
2016(9717)
2015(10472)
2014(10643)
2013(10429)
2012(9792)
2011(9003)
2010(9166)
2009(8254)
2008(8278)
2007(7401)
2006(6572)
2005(6086)
作者
(27152)
(22617)
(22341)
(21636)
(14742)
(10924)
(10280)
(8601)
(8527)
(8462)
(7731)
(7503)
(7404)
(7398)
(7286)
(7022)
(6788)
(6779)
(6676)
(6520)
(5676)
(5609)
(5472)
(5230)
(5209)
(5206)
(5105)
(5034)
(4589)
(4558)
学科
(34607)
经济(34568)
管理(27689)
(27072)
(21974)
企业(21974)
方法(15433)
数学(13810)
数学方法(13549)
(11211)
(10645)
中国(9583)
(8747)
贸易(8743)
(8726)
(8593)
(8260)
业经(7361)
(7310)
银行(7303)
(7262)
(7028)
(6770)
财务(6755)
财务管理(6743)
(6740)
金融(6740)
农业(6547)
企业财务(6463)
理论(6403)
机构
学院(134236)
大学(133829)
(56903)
经济(55602)
管理(50282)
研究(47801)
理学(42774)
理学院(42271)
管理学(41507)
管理学院(41240)
中国(37346)
(29303)
科学(27582)
(27479)
(24323)
财经(22452)
中心(22324)
研究所(21813)
(21677)
(21028)
(20471)
(18440)
师范(18277)
业大(18021)
经济学(17642)
北京(17469)
(17084)
农业(16953)
(16801)
财经大学(16763)
基金
项目(85878)
科学(68420)
研究(63900)
基金(62959)
(54714)
国家(54252)
科学基金(46405)
社会(40235)
社会科(38210)
社会科学(38202)
(32711)
基金项目(31802)
教育(30596)
自然(30067)
自然科(29418)
自然科学(29410)
自然科学基金(28919)
(28552)
资助(27209)
编号(25832)
成果(22396)
(19885)
重点(19546)
课题(18959)
(18687)
(18241)
(17771)
教育部(17213)
创新(16610)
国家社会(16533)
期刊
(62687)
经济(62687)
研究(43742)
中国(28563)
(22050)
(20124)
金融(20124)
(19796)
学报(19317)
管理(19306)
教育(18684)
科学(18100)
大学(14827)
学学(14025)
农业(13200)
财经(11280)
技术(11012)
经济研究(10848)
业经(9765)
(9668)
(8120)
问题(7859)
国际(7321)
(6644)
理论(6495)
技术经济(6027)
统计(5995)
现代(5967)
世界(5866)
实践(5791)
共检索到209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亚平  
经济的动态变化,人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限认知,决定了人们处于一种动态学习过程之中。并且,经济主体不仅是根据某种计量方法或经验自我学习,有时更多的也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相互学习。在这种互相学习和影响的过程当中,由于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央银行对公众的预期和决策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已越来越借助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功能。当前,在防止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对于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小军  
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特别强调预期在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中的核心作用。在对有关经典预期理论进行探讨之后,借助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结果的影响,认为公众预期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使得政策结果偏离目标水平,而且在把"Brainard不确定性"纳入分析框架之后,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更大,即政策结果完全由预期决定,同时对预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富全  朱建明  
本文利用行为经济学的估测偏见理论,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对公众当前有限理性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解释,认为我国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具有明显的有限理性特征,导致偏离政策目标。因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应尽量消除不确定性,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树立公众信心,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正坤  石璋铭  
不同经济主体因为获取、处理经济信息能力差异,会表现出通胀预期的异质性。信息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扩散与学习,因此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是反映信息强势主体的预期。本文分别测定了公众通胀预期和专家通胀预期,并选取7天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因变量,将两种预期分别置入前瞻性泰勒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检验基于不同主体预期的利率规则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没有反映专家预期可能是近年来货币政策效力较差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春玲  胡建渊  
理性预期学派及其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现代宏观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个体最优化行为的微观基础,弥补了长期以来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中性命题重新认识以及对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演变途径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理性预期理论模型的分析,说明即使是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宏观的货币政策调控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通过对2001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且呈反方向变动;钉住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性质;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峰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各经济体传统货币政策模式的冲击余波至今未消,近年来,各国都面临着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的选择困惑,本文对美日两国实行利率规则的操作经验进行分析,在选取利率规则基本模型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公众预期加以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如果在实行利率规则操作过程中注重公众预期的作用,其采行的货币政策会更具有效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关禹  王雪标  宇超逸  
根据经典的CKLS模型,将当前的短期利率及其长期均衡水平分别作为测度公众对未来短期利率的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的指标,并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两个指标的区制状态变化。结果表明,面对渐进型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短期预期指标的区制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长期预期指标,说明从响应幅度的维度看,公众的短期预期比长期预期反应更剧烈;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后,长短期预期指标对货币政策引导均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性,短期预期指标的响应时间严重滞后于长期预期指标,说明从响应时间的维度看,公众的长期预期比短期预期反应更及时。分析发现,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极度平坦化"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短期利率的长短期预期对货币政策引导的差异性响应,因此公众长短期预期的差异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涛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玉  王可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一致性的视角,以金融危机后日本货币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央行采取具有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管理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及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通过具有一致性的货币政策管理预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础货币扩张和汇率贬值提高了远期利率水平,反映了公众通胀预期的上升;日元贬值改善了公众对未来前景的预期,但基础货币扩张和低利率政策对改善未来预期的效果有限。结合日本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本文作者认为:一致性货币政策改善公众预期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政策工具以往的效果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的合理配合有利于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铭  
公众预期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而公众学习又在预期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网民群体针对某些特定关键词的互联网搜索量合成为公众信息获取指数,并研究该指数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在非对称信息宏观金融博弈的框架内提出三个研究命题,然后选择69个月度变量建立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效果,并利用滑窗技术描述政策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公众信息获取指数与政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公众信息获取指数与经济波动程度高度相关,而根据指数构成可知,经济数据在公众预期形成以及测度其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铭  
公众预期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而公众学习又在预期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网民群体针对某些特定关键词的互联网搜索量合成为公众信息获取指数,并研究该指数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在非对称信息宏观金融博弈的框架内提出三个研究命题,然后选择69个月度变量建立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效果,并利用滑窗技术描述政策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公众信息获取指数与政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公众信息获取指数与经济波动程度高度相关,而根据指数构成可知,经济数据在公众预期形成以及测度其理性程度时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公众对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的关注会使货币扩张对产出的刺激作用表现得更温和,并能显著降低通胀水平和通胀波动,理性预期假说近似成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令人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本文力图对经典理论的基本前提进行深入的研讨 ,强调由于理性预期模型在前提假设方面的简单化 ,才使得理论与现实时常存在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析货币政策效应与公众预期的关系 ,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松  
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微观因素,公众理性预期行为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成效。基于各自的预期假设,西方不同的经济模型里货币政策效应不同。在理性预期条件下,构造简单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均衡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只会影响通货膨胀率而真实产出不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