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2)
2023(12657)
2022(10875)
2021(10007)
2020(8493)
2019(19373)
2018(18912)
2017(36557)
2016(20301)
2015(22237)
2014(22285)
2013(21882)
2012(20647)
2011(18682)
2010(18767)
2009(17499)
2008(17640)
2007(15851)
2006(13711)
2005(12230)
作者
(61753)
(51827)
(51500)
(49264)
(33007)
(25066)
(23535)
(20250)
(19396)
(18530)
(17657)
(17083)
(16649)
(16412)
(16393)
(16302)
(16026)
(15343)
(15000)
(14962)
(13221)
(12649)
(12598)
(11932)
(11690)
(11548)
(11547)
(11493)
(10499)
(10481)
学科
(79669)
经济(79580)
管理(58353)
(57693)
(45877)
企业(45877)
方法(37925)
数学(33872)
数学方法(33478)
(23803)
(23486)
中国(20771)
(18346)
(17649)
贸易(17647)
(17191)
业经(16684)
(15992)
农业(15656)
地方(15049)
(14657)
财务(14628)
财务管理(14595)
企业财务(13904)
(13589)
银行(13534)
(12842)
(12645)
(12577)
金融(12575)
机构
大学(293362)
学院(293052)
(120201)
经济(117706)
管理(110850)
研究(102293)
理学(96240)
理学院(95114)
管理学(93324)
管理学院(92784)
中国(75890)
科学(65591)
(60893)
(60398)
(55997)
(53842)
业大(49559)
研究所(49271)
农业(48266)
中心(47040)
财经(44442)
(44403)
(40404)
北京(37735)
(37284)
经济学(36868)
师范(36773)
(36364)
(34910)
经济学院(33555)
基金
项目(198717)
科学(155304)
基金(145041)
研究(137620)
(129829)
国家(128725)
科学基金(108353)
社会(87401)
社会科(82935)
社会科学(82907)
(77732)
基金项目(76666)
自然(72871)
自然科(71228)
自然科学(71200)
自然科学基金(69988)
(66752)
教育(63427)
资助(59689)
编号(54139)
重点(45382)
(44054)
成果(43806)
(42502)
(41189)
科研(39289)
计划(38766)
创新(38569)
课题(37861)
教育部(36960)
期刊
(126747)
经济(126747)
研究(81851)
学报(54568)
中国(54057)
(53747)
科学(47097)
(43466)
大学(39582)
管理(37970)
学学(37785)
农业(35819)
(28092)
金融(28092)
教育(27134)
技术(22544)
财经(21890)
经济研究(21442)
业经(21179)
(19221)
(18704)
问题(17130)
(15815)
(14969)
技术经济(14356)
业大(14017)
统计(13903)
科技(13897)
商业(13656)
理论(13309)
共检索到424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红梅  高同  冯彦钧  
随着城市化不断加深,道路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公众对于治堵政策的需求度和关注度增强,因而政府为保证治堵政策的有效性,必须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关注公众诉求。本文采用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并结合国情发现治堵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限作用,继而提出政策实施和反馈过程中公众回应和自我更新的重要性。通过构建模型,理解公众参与、公众回应和自我更新在提高治堵政策有效性时的影响作用,提出保证治堵政策有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富全  朱建明  
本文利用行为经济学的估测偏见理论,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对公众当前有限理性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解释,认为我国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具有明显的有限理性特征,导致偏离政策目标。因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应尽量消除不确定性,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树立公众信心,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虎峰  
本文利用2005年4~8月进行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的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月家庭人均收入和户籍是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文章还比较了参加医疗保险和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两类灵活就业人员对医保政策的回应性,发现他们异地转移参保关系比较困难,并存在一些小企业"搭便车"让职工个人以灵活就业名义参保的问题,文末提出了改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家峰  
尽管流行的观点将治理置于国家的对立面,并因此从公民或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当代的治理变革,但治理却始终与国家不可分离。治理理论根植于国家的解释传统,如何理解治理取决于如何解释国家。在社会科学关于国家的三大解释传统中,社会—政治理论与个人主义分享着相同的理论前提并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虽然能够为有效回应公民需求的国家治理提供规范性的辩护,但却忽视国家治理的内在构成及其具体过程,因而无法形成一种真正的国家治理理论。把握国家治理的"真实世界"需要以组织为中心,并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理解组织结构及其制度如何限制、引导和释放政治家与官员的注意力和行为,从而能够对社会的需求做出充分地回应,并将反映民意的政策成功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杰  
中国的环境规制机制及其效率受所在的环境政治系统影响。在中央生态文明导向下,公众诉求在环境政治系统中对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首先研究了公众环境诉求纳入环境规制体系的逻辑起点及影响环境规制效率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联邦制国家的视角分析公众诉求的环境政策效应;其次,在环境政治系统框架下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对公众环境诉求的回应机制及对应的环境政策策略;再次,剖析了中国公众环境诉求的表达困境及现实化解;最后,基于个案的视角对地方政府的公众环境诉求的回应逻辑进行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杰  
中国的环境规制机制及其效率受所在的环境政治系统影响。在中央生态文明导向下,公众诉求在环境政治系统中对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首先研究了公众环境诉求纳入环境规制体系的逻辑起点及影响环境规制效率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联邦制国家的视角分析公众诉求的环境政策效应;其次,在环境政治系统框架下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对公众环境诉求的回应机制及对应的环境政策策略;再次,剖析了中国公众环境诉求的表达困境及现实化解;最后,基于个案的视角对地方政府的公众环境诉求的回应逻辑进行探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少华  韩欣哲  
本文以财政回应性为研究对象,在财政回应性与公共服务需求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回应性之间的作用机理。为了检验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回应性,本文选择财政支出结构作为财政回应性的度量指标,利用我国地级市财政数据,通过引入交乘项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以上因素如何影响地方的财政回应性。结果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抑制了福利性财政回应能力的提升;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使地方财政倾向于回应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福利性财政回应。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力求揭示政府提升财政回应性的有效途径,以优化财政政策供给,助力服务型政府转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甜甜  唐议  
IUU捕捞严重阻碍了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和养护。治理IUU捕捞需在诸多环节付出努力,其中港口国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IUU渔获物的上岸机会来治理IUU捕捞,2016年生效的《港口国措施协定》为各国采取港口国措施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本文分析了《港口国措施协定》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国家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已采取的相关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港口国措施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其有效性主要是可以减少IUU捕捞活动的发生,提高发现IUU捕捞的可能性,弥补船旗国管辖的不足;局限性主要是很多国家的执行能力不足将导致短期内港口国措施难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丽萍  钟点  
作为国家治理中应对社会差距和不平等的常见政策回应,肯定性行动政策在实践层面和学术研究中都备受关注,也提出诸多需要解释或回答的问题。本文在政策起源路径上对巴西肯定性行动政策的分析表明,巴西"种族民主"向身份政治的转变带来了种族政策的重要转型,使肯定性行动政策成为其种族政策的优先选项。在身份政治的话语体系和思考框架中,肯定性行动政策获得了新的动力和正当性。这不仅强化了优惠政策的政治逻辑,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肯定性行动政策在支持证据不足且质疑或反对持续存在甚至增加的情况下,仍能不断扩大或被创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小军  
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特别强调预期在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中的核心作用。在对有关经典预期理论进行探讨之后,借助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结果的影响,认为公众预期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使得政策结果偏离目标水平,而且在把"Brainard不确定性"纳入分析框架之后,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更大,即政策结果完全由预期决定,同时对预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亚平  
经济的动态变化,人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限认知,决定了人们处于一种动态学习过程之中。并且,经济主体不仅是根据某种计量方法或经验自我学习,有时更多的也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相互学习。在这种互相学习和影响的过程当中,由于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央银行对公众的预期和决策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已越来越借助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功能。当前,在防止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对于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程惠芳  
文章构建了以FER、GDP、CPI、M2、CR作为变量的S-VAR模型,以2001—2015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对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信贷余额等变量均产生较大影响,并且与之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恩涛  张小雅  翁玉颖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近年快速扩张,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机制和调控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2003—2014年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影子银行的扩张,而影子银行确实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这对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