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4)
- 2023(10980)
- 2022(9729)
- 2021(9242)
- 2020(7632)
- 2019(17480)
- 2018(17410)
- 2017(33652)
- 2016(18305)
- 2015(20434)
- 2014(20343)
- 2013(20066)
- 2012(18189)
- 2011(16445)
- 2010(16207)
- 2009(14582)
- 2008(14012)
- 2007(12052)
- 2006(10443)
- 2005(8991)
- 学科
- 济(74119)
- 经济(74043)
- 管理(53816)
- 业(48083)
- 企(40237)
- 企业(40237)
- 方法(34052)
- 数学(29353)
- 数学方法(29047)
- 农(19170)
- 地方(18684)
- 中国(17411)
- 学(17195)
- 业经(16164)
- 财(16145)
- 环境(15278)
- 和(13064)
- 农业(13062)
- 贸(12310)
- 贸易(12305)
- 理论(12292)
- 易(11903)
- 划(11440)
- 技术(11276)
- 制(11232)
- 地方经济(10645)
- 务(10467)
- 财务(10410)
- 财务管理(10394)
- 企业财务(9867)
- 机构
- 大学(257410)
- 学院(256043)
- 管理(106708)
- 济(97926)
- 经济(95707)
- 理学(93810)
- 理学院(92763)
- 管理学(91211)
- 管理学院(90770)
- 研究(83442)
- 中国(59862)
- 京(54638)
- 科学(54167)
- 财(41994)
- 所(41192)
- 业大(39419)
- 农(39287)
- 研究所(38090)
- 中心(37632)
- 江(35444)
- 范(35112)
- 财经(34884)
- 师范(34833)
- 北京(34320)
- 经(31755)
- 院(30948)
- 农业(30645)
- 州(29467)
- 师范大学(28439)
- 经济学(27981)
- 基金
- 项目(185872)
- 科学(146772)
- 研究(135950)
- 基金(135114)
- 家(117633)
- 国家(116669)
- 科学基金(100845)
- 社会(85023)
- 社会科(80441)
- 社会科学(80419)
- 基金项目(73256)
- 省(72571)
- 自然(66663)
- 自然科(65004)
- 自然科学(64991)
- 自然科学基金(63802)
- 教育(61493)
- 划(61449)
- 编号(56078)
- 资助(54689)
- 成果(43984)
- 重点(41269)
- 部(40443)
- 发(39767)
- 创(38488)
- 课题(37628)
- 创新(35803)
- 科研(35524)
- 教育部(34466)
- 国家社会(34392)
- 期刊
- 济(104370)
- 经济(104370)
- 研究(71387)
- 中国(43323)
- 学报(40271)
- 科学(38210)
- 管理(36841)
- 农(34690)
- 大学(30107)
- 财(28948)
- 学学(28347)
- 教育(28018)
- 农业(24826)
- 技术(21103)
- 业经(18122)
- 融(17659)
- 金融(17659)
- 经济研究(15862)
- 财经(15647)
- 图书(14379)
- 资源(13781)
- 科技(13529)
- 问题(13509)
- 经(13165)
- 理论(12947)
- 业(12304)
- 实践(12136)
- 践(12136)
- 技术经济(11974)
- 现代(11515)
共检索到353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琪 张思阳 刘霁瑶 赵敏娟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偏好型公众参与意愿更低、行为态度更消极、参与补偿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大、行为控制程度的感知更强。④公众消费习惯变量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大伟 郑海霞 刘民权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水质和水量指标设定为生态补偿测算的综合指标值中。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评价,并提出依据水权和对全流域GDP的贡献度或比率的方法进行流域水流量的测算。同时,提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的原则、模式、流程及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上的测算,解决了流域生态补偿中利益主体责任不清的弊端和补偿执行不力的缺陷,并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宜宏
跨区域生态补偿,正成为国内外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对跨区域生态补偿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效果常为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不完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研究界,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尚处在摸索阶段。为此,对国内主流期刊的相关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宜宏
跨区域生态补偿,正成为国内外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对跨区域生态补偿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效果常为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不完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研究界,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尚处在摸索阶段。为此,对国内主流期刊的相关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国华 蒋丹璐
本文尝试用博弈论的方法设计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减少跨区污染。通过引入新的"生态补偿系数K"——需要通过各地区运用改进最终出价仲裁法来讨价还价确定其值,建立这个流域各地区政府参加的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在既定的补偿机制下,补偿主体与对象进行决策的行为过程。在既定补偿机制约束下,流域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支付函数建立优化模型,计算排污及污染转移量对本流域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调整自身的排污量及污染转移量实现本地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诗宇 张雪娇
生态补偿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而采取的内部化手段;生态经济化是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态资本的过程,是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表现。在中国,(行政)区域内的生态补偿通常容易在行政力量干预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行政)区域间的生态补偿由于经济利益、社会诉求等因素造成博弈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生态经济化的视角,以低碳经济模式(碳交易市场)为手段,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线,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化 跨区域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大伟 荣金芳 李斌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构建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实施过程、补偿标准、运作框架、基本类型以及方法。以辽河为例,从纵向科层型协商机制、横向府际型协商机制和内部市场型协商机制三个维度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的逐级协商机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建议。本文认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是上下游地方政府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其难点是生态补偿目标的实现,落脚点则是如何有效地构建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徐唐奇
研究目的:以土地生态价值量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土地资源的跨区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生态补偿的价值量很大;(2)在选取的众多典型区域城市中,仅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和伊春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应该获得生态补偿,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确定合理的土地生态补偿标准。
关键词:
土地生态补偿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足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红旗 徐华山
生态补偿通过协调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利益再分配,成为协调区域间发展的研究热点。生态补偿建立在跨区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产生生态负外部效应的行为部分收益补偿给产生生态正外部效应的行为损失,即将社会经济子系统的部分收益反补偿给环境子系统,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资源开发者、资源受益者和第三方资源管理与协调者,其中,第三方起着关键性作用。按照资源级差理论,采用"机会成本"和"治理/恢复成本"为补偿依据,对流域内/间水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机制 资源 系统 流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努力,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总体而言,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未形成。随着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区生态补偿近年日益得到重视,如,流域生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跨界 生态补偿 试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