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2)
2023(5995)
2022(4798)
2021(4654)
2020(3596)
2019(7961)
2018(7964)
2017(14969)
2016(8019)
2015(8804)
2014(8697)
2013(8564)
2012(7992)
2011(7358)
2010(7532)
2009(6987)
2008(6819)
2007(6527)
2006(5977)
2005(5262)
作者
(21461)
(18638)
(18071)
(17140)
(11160)
(8966)
(8066)
(7137)
(7064)
(6484)
(6367)
(6014)
(5689)
(5546)
(5478)
(5402)
(5385)
(5370)
(4967)
(4967)
(4563)
(4562)
(4540)
(4466)
(4272)
(4252)
(4228)
(3948)
(3828)
(3737)
学科
(48011)
(37153)
经济(37012)
农业(32097)
(27527)
业经(17192)
管理(14173)
农业经济(12303)
中国(11402)
地方(10317)
(9850)
(9414)
农村(9397)
方法(9120)
(8598)
企业(8598)
发展(8527)
(8522)
建设(8373)
(8047)
土地(7548)
收入(6829)
(6802)
劳动(6801)
(6530)
及其(6428)
人口(6335)
农业劳动(6323)
方针(6123)
理论(6114)
机构
学院(111976)
大学(105719)
(46586)
经济(45577)
管理(42277)
(41575)
研究(38742)
理学(36251)
理学院(35903)
管理学(35367)
管理学院(35173)
中国(31095)
农业(30917)
业大(23816)
科学(22507)
(22004)
中心(19700)
农业大学(18923)
(18800)
(18796)
(18782)
研究所(16679)
(16505)
师范(16422)
(15172)
经济管理(15019)
(14588)
(14480)
(14351)
财经(14078)
基金
项目(72915)
研究(60380)
科学(57424)
基金(50739)
(42884)
国家(42276)
社会(40293)
社会科(36386)
社会科学(36374)
科学基金(36069)
(30892)
编号(27938)
基金项目(27424)
(26281)
教育(26079)
(23786)
成果(22626)
自然(19664)
自然科(19141)
自然科学(19140)
自然科学基金(18806)
课题(18358)
资助(18095)
(17696)
(16462)
(15774)
国家社会(15773)
重点(15755)
(15726)
(15398)
期刊
(65701)
经济(65701)
(50813)
农业(34618)
研究(32038)
中国(31374)
业经(18549)
学报(17302)
科学(16868)
教育(15848)
大学(14912)
(14728)
农业经济(14348)
学学(13918)
农村(13586)
(13586)
(12722)
金融(12722)
(12548)
管理(10455)
问题(9777)
技术(9741)
农村经济(9117)
(9013)
社会(8941)
世界(8352)
社会科(8040)
社会科学(8040)
经济问题(7966)
资源(6614)
共检索到180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小风  李光录  
从公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入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从参与规划决策、监督规划实施,农民综合素质建设,提供资金和劳动力等途径参与新农村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程权  李尚坤  
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绘出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蓝图,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和目标。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该如何履行职能?本文拟从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角色、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迎光  
农村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社应以专业社为主,综合社为辅,为了取得规模效益应成立联合社,同时加强社间合作。农村合作社应实行国际化经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加快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扈红英  许照红  
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制度设计,要想成为现实不仅需要经济资本的支持,还需要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从社会网络的角度看,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提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性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友国  
乡村旅游已经悄然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带动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在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煦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农业产业化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圣军  张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解决农业增产增值、农民增收和农村旧貌换新颜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就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农业,让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汤志华  
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需要采用多渠道引入资本、实施部门联动、村企结对等措施,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长赋  
本文首先分析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强调的八个方面内容,包括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四川是农业大省,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略,也是落实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抓手。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形成新的发展机制和工作机制,分阶段、分步骤,统筹协调,扎实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慧  
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其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即都是为解决本国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而开展的全民性工程。综合考评中国农村落后“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种种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民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管理民主为核心紧紧地抓住这一工作主题。管理民主,首先是村委会管理民主,村委会实现管理民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一要摆脱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二要得到村党支部的工作支持,三要村委会成员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志勇  向一丹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农村的复杂性,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实施方案,各地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农民减负增收、建设资金来源、农民素质提高等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期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逐步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凤鸣  刘金海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农业生产形态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耕地逐年减少,大气质量严重下降,河流、湖泊水质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损害农作物和水产养殖的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甚至有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经济发展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农村与农业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了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