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3)
- 2023(7514)
- 2022(6194)
- 2021(5322)
- 2020(4268)
- 2019(9238)
- 2018(8558)
- 2017(15660)
- 2016(8631)
- 2015(9050)
- 2014(8559)
- 2013(8153)
- 2012(7353)
- 2011(6504)
- 2010(6184)
- 2009(5647)
- 2008(5349)
- 2007(4528)
- 2006(3829)
- 2005(3184)
- 学科
- 济(32108)
- 经济(32073)
- 管理(29908)
- 业(26038)
- 企(20814)
- 企业(20814)
- 方法(14989)
- 数学(13259)
- 数学方法(13172)
- 环境(10997)
- 农(9778)
- 财(9772)
- 中国(8565)
- 贸(8063)
- 贸易(8057)
- 业经(7927)
- 易(7890)
- 划(7654)
- 学(7460)
- 农业(6844)
- 务(6717)
- 财务(6713)
- 财务管理(6706)
- 企业财务(6450)
- 技术(6132)
- 地方(5791)
- 规划(5215)
- 产业(5151)
- 环境规划(5071)
- 制(5018)
- 机构
- 大学(122383)
- 学院(122095)
- 济(50124)
- 经济(49348)
- 管理(49117)
- 理学(44179)
- 理学院(43726)
- 管理学(43072)
- 管理学院(42886)
- 研究(40436)
- 中国(28843)
- 农(27462)
- 科学(27047)
- 京(24468)
- 业大(23729)
- 农业(22132)
- 财(20688)
- 所(20372)
- 研究所(19135)
- 中心(18556)
- 财经(17605)
- 江(16589)
- 经(16158)
- 经济学(15409)
- 农业大学(15369)
- 院(14893)
- 北京(14504)
- 经济管理(14350)
- 范(14337)
- 经济学院(14243)
- 基金
- 项目(94190)
- 科学(74607)
- 基金(70708)
- 家(64724)
- 国家(64197)
- 研究(62203)
- 科学基金(54885)
- 社会(42689)
- 社会科(40661)
- 社会科学(40649)
- 基金项目(38363)
- 自然(37238)
- 省(36777)
- 自然科(36384)
- 自然科学(36371)
- 自然科学基金(35750)
- 划(31329)
- 教育(27660)
- 资助(26970)
- 编号(22562)
- 重点(21378)
- 部(20228)
- 创(20201)
- 发(20049)
- 计划(18992)
- 创新(18930)
- 科研(18924)
- 国家社会(18781)
- 业(17906)
- 教育部(16962)
共检索到160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晓杰 赵可 娄成武
基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采用环境影响随机回归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环保公众参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及地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环保公众参与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环境来信对环境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环境来访的影响则不显著;环保公众参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环境来信对中部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的推进作用较强,但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环境来访对各个区域环境质量的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信访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晓杰 赵可 娄成武
基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采用环境影响随机回归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环保公众参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及地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环保公众参与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环境来信对环境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环境来访的影响则不显著;环保公众参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环境来信对中部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的推进作用较强,但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环境来访对各个区域环境质量的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信访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帅 孔明
本文分析了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公众参与及交互项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信访来信与电话投诉起到了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并且,受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公众参与并未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环境,并且导致公众参与失灵,对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 公众参与 环境问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仕槐 吴晓斌 卢益武
本文分析了施肥对地面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施肥引入的氮、磷可导致地面水体富营养化;农业施肥增加了土壤环境中大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产生温室效应;施肥引入大量污染物造成土壤污染以及不平衡施肥对其它养分元素的耗竭而降低土壤肥力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最后,提出了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施肥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王娟 何立华 刘渝
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地方政府之间"锦标赛"式的环境规制竞争,如何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会影响环境规制竞争的结果。文章通过构建模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就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机理展开实证。发现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放松环境规制是竞争性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这也是我国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环境规制竞争 环境质量 博弈分析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勤林 李源 张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止于物质丰富,还包括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愈发明确。公众环境诉求是否促进并通过什么机制使得政府和企业参与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进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基于2003年—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将公众环境诉求和环境质量改善纳入“触发因素—作用机制—作用效果”分析框架,通过面板回归分析证明了公众环境诉求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并基于异质性分析得出在我国欠发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该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公众环境诉求能够通过政府治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改善环境质量。为此本文提出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众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政府环境治理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白永亮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制度分析的框架,探讨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机理的路径与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在社会转型期,旨在发展经济的建设型财政、地方政府间财权与环保支出责任不对称、与财政分权相匹配的相关制度供给不足等,是导致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杨 席凯悦
通过中国民生指数相关指标的测算分析,可以发现:环境感受是公众对民生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感受对民生主观指标影响较大,空气污染等难以阻断暴露渠道且直观感觉明显的污染是影响环保主观指标的关键;经济发达地区多存在客观环境好而主观感觉差的情况,欠发达地区反之。考虑到环保主观指标可以反映公众对环保工作的需求优先序,因此环保相关工作的重点必须考虑公众意愿。据此,可以公众感觉为依据完善环保工作内容,以人群健康风险为依据转变环保工作重点并加强环保相关工作,考核环保相关工作部门绩效时要引入环境主观感受,以促进公众感觉与真实环境质量趋同。
关键词:
民生指数 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本 张莉 郑新业
本文采用显示偏好法,用环境信访度量公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估计污染程度变化和收入水平差异对公众环境质量需求的影响。基于1992-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公众改善环境质量需求的增加慢于污染恶化的速度;居民对更好环境质量的需求增长快于其收入增长。我们的发现首次证实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具有奢侈品的属性,解释了为什么高收入地区环境质量改善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赋予高收入地区更大的环境政策自主权,在横向合作方面建立跨地区治污补偿机制,以鼓励地区之间在环境改善上的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本 张莉 郑新业
本文采用显示偏好法,用环境信访度量公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估计污染程度变化和收入水平差异对公众环境质量需求的影响。基于1992-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公众改善环境质量需求的增加慢于污染恶化的速度;居民对更好环境质量的需求增长快于其收入增长。我们的发现首次证实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具有奢侈品的属性,解释了为什么高收入地区环境质量改善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赋予高收入地区更大的环境政策自主权,在横向合作方面建立跨地区治污补偿机制,以鼓励地区之间在环境改善上的合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燕 张洪 窦贻俭 彭补拙 盛学良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 ,它们所起作用各异 ,为尽可能客观地找出其中的关键因子 ,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治理或准确地评价环境治理效果 ,设计了一套直接寻找关键因子的方法 ,称作增量趋势法。该法是利用环境监测数据Ci 与标准值Cis,计算出各因子的相对超标量 yi1=[Ci(t) -Cis]/Cis 及相对变化量yi2 =[Ci(t) -Ci(t- 1) ]/Ci(t- 1) ;根据相对超标量yi1和相对变化量 yi2的符号 (>0或≤ 0 )的不同组合方式 ,将各因子分成 4种状态 ,再在各状态中 ,依 yi1和 yi2 的数值大小进行子排序 ;最后 ,由各因子所处的状态与位次进行总排序 ,找出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卫星
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FDI流入量逐年增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2003年起,江苏省吸收FDI持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FDI为江苏省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本省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本文从江苏省吸收FDI的现状出发,运用1999-2008年江苏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江苏省FDI实际利用量情况与"三废"排放量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江苏省的环境因FDI的大量流入而成正相关。
关键词:
FDI 环境质量 绿色FDI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能生 刘滔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描述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然而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联,进而影响环境质量。本文通过研究中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需求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得到实证结果:需求结构与环境之间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消费需求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U型结构,并且当最终消费占总需求比重达到65.34%时,环境质量最好,政府消费需求的提高对环境的利好程度大于居民消费的提高对环境的利好程度;投资需求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最终投资占总需求比重达到57.9%时环境质量最差;净出口需求与环境质量呈正向关系,贸易顺差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需求结构 环境污染 EKC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振宏 喻宏伟
由于围湖造田、围网养殖、过度捕捞对洪湖渔业资源与湿地资源的掠夺性破坏,以及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环境严重污染,使洪湖治理成为必然。文章揭示了洪湖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症结,从公众参与视角揭示了政府与公众在治理环境中的博弈机理。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湿地环境保护 博弈机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倩 曾先峰 刘津汝
中国通常使用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这三种环境规制工具来控制污染。选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环境规制工具在不同产业结构区域的治污效果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越高,公众参与型工具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越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越低,命令控制型工具的治污效果越好。因此,我国应该改变传统"一刀切"的环境治理方式,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较高的地区要适当加大公众参与型政策的强度,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较低的地区要合理增加命令控制型政策的力度,因地制宜地提高环境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