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0)
- 2023(14926)
- 2022(13084)
- 2021(12289)
- 2020(10254)
- 2019(23612)
- 2018(23383)
- 2017(45515)
- 2016(24979)
- 2015(28053)
- 2014(28317)
- 2013(27629)
- 2012(25510)
- 2011(23027)
- 2010(23200)
- 2009(21564)
- 2008(21163)
- 2007(18603)
- 2006(16622)
- 2005(14881)
- 学科
- 济(95247)
- 经济(95108)
- 管理(76820)
- 业(69694)
- 企(58684)
- 企业(58684)
- 方法(41047)
- 数学(35184)
- 数学方法(34670)
- 财(27638)
- 中国(27545)
- 农(25968)
- 制(22388)
- 业经(21692)
- 学(20832)
- 地方(20038)
- 贸(17410)
- 贸易(17403)
- 易(16906)
- 理论(16883)
- 农业(16818)
- 务(16790)
- 财务(16712)
- 财务管理(16676)
- 环境(16008)
- 企业财务(15817)
- 银(15773)
- 银行(15728)
- 和(15424)
- 策(15151)
- 机构
- 大学(355986)
- 学院(354203)
- 管理(140191)
- 济(139797)
- 经济(136463)
- 理学(120889)
- 理学院(119502)
- 研究(118903)
- 管理学(117484)
- 管理学院(116818)
- 中国(88236)
- 京(76234)
- 科学(72581)
- 财(68083)
- 所(59142)
- 农(54015)
- 中心(53648)
- 研究所(53433)
- 财经(53297)
- 江(52713)
- 业大(51473)
- 北京(48331)
- 经(48311)
- 范(47412)
- 师范(46969)
- 院(43735)
- 州(42419)
- 农业(42112)
- 经济学(41416)
- 财经大学(39492)
- 基金
- 项目(239550)
- 科学(188488)
- 研究(177036)
- 基金(173261)
- 家(149966)
- 国家(148716)
- 科学基金(128236)
- 社会(110751)
- 社会科(104864)
- 社会科学(104842)
- 省(92722)
- 基金项目(91864)
- 自然(83433)
- 教育(81508)
- 自然科(81451)
- 自然科学(81436)
- 自然科学基金(79929)
- 划(78323)
- 编号(72630)
- 资助(71503)
- 成果(60196)
- 重点(53232)
- 部(53001)
- 课题(50522)
- 发(50445)
- 创(49301)
- 制(46207)
- 创新(46002)
- 教育部(45634)
- 科研(45139)
- 期刊
- 济(156524)
- 经济(156524)
- 研究(108198)
- 中国(67406)
- 学报(53104)
- 管理(52785)
- 财(51868)
- 科学(49501)
- 农(48985)
- 教育(41141)
- 大学(40984)
- 学学(38444)
- 农业(33612)
- 融(32192)
- 金融(32192)
- 技术(30959)
- 财经(25765)
- 业经(25170)
- 经济研究(23887)
- 经(21916)
- 问题(21668)
- 图书(18033)
- 理论(17484)
- 科技(16987)
- 现代(16719)
- 业(16259)
- 技术经济(16206)
- 实践(16012)
- 践(16012)
- 版(15854)
共检索到52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明 朱德米
伴随着城市事务复杂性的增加,以及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我国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城市决策位于城市治理过程的核心位置,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决策过程的制度设计,是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重要标志。基于广州、杭州、昆明、大连及合肥等五个城市样本,对其探索性的城市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文本分析,从参与的主体、参与的事项、参与的时机、参与的途径、参与的反馈以及参与的强制性约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把握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决策过程中制度设计的现实状态,在此基础上,探索优化城市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设计的可能空间。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城市治理 城市决策 制度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凌云 张楠
中国的公众参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日本的公众参与则已经逐步成熟与完善,公众有了实质性的参与。本文针对日本规划中公众的制度设计包括法律地位、全过程的参与制度、外部评估机制、规划素质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公众参与应完善之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制度设计 日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淑娟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赋予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但却未规定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作者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比较,指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 评价 比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毕琳琳
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要求结合具体情况探索适合区域特点的制度设计。在研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相关问题时,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要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美国和德国分别作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的代表,其关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具有典型性,所以本文以美国和德国为视角研究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通过对比美国和德国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发现二者共同点与差异,为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行政行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昌彪
中国现行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制度一直围绕强化政府义务来建构,存在着公众参与主体范围模糊不清、参与权利内容缺失及参与主体法律责任缺位的问题,致使公众参与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立法应摒弃以单纯强调政府义务的立法理念,明确界定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权利主体、具体内涵和法律责任,实现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制度有序化和有效化的制度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顺 包存宽
当前邻避现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新常态"问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居民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邻避效应,决策常常受到周围居民反对甚至产生邻避冲突,传统的决策参与模式难以满足应对邻避冲突的现实需要。从理解公众对规划决策的不同参与兴趣出发,认为公众的抗议、反对行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设施规划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缺失、参与有效性不足,难以避免邻避冲突。基于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析,提出公众参与对规划层次、决策过程介入时机前置,以社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协同参与优化城市邻避设施决策,减少邻避冲突发生可能。
关键词:
邻避 城市公共设施 规划决策 公众参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训芳
国家已将《气候变化应对法》纳入立法计划,并将林业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森林法》应当为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法律保障,参考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整体设计。同时,还应针对林业的特殊性,建立森林碳汇教育制度和林业建设志愿者服务制度,并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改造为志愿者行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生校 高静
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使环境治理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能让民众群策群力力,为为社会的共同利益出谋划策。环境保护管理需要深化公众参与的内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形成环境保护管理和公众的理性互动。本文基于绿色议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视角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法律环境,针对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环境保护质量和公众参与表现权变框架。在此框架下根据绿色议程的基本思想,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绿色议程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正波
实现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是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领域,存在着公众参与层次较低、公众参与失灵等问题。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能否得到实现,离不开公众参与子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过程和实现过程与公众参与的系统整合,以此构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运作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三百
城市经济学相关研究发现,住房产权、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公众参与行为。本文在阐述中国住房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和户籍制度等独特背景的基础上,首次运用中国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完全住房产权显著提高城市居民制度化公众参与的概率,共享产权对制度化公众参与无显著影响,而这两类住房产权对城市居民非制度化公众参与都没有显著影响;对公共服务不满意者制度化公众参与的概率更低,而更倾向于选择非制度化公众参与。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地户籍居民对公共服务越不满意则越少选择制度化公众参与,即支持"疏离假说";非本地户籍者居民中拥有住房产权且对公共服务不满意者,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公众参与的概率都更高,支持"负面投票假说"和"住房投票假说"。鉴于住房产权的这种广义虚拟经济属性及其影响的异质性,多渠道增加对流动人口的住房供给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可有序扩大公众参与,进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平等程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华春 周李
科学规划城市需要公众参与,吸取民智。《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城乡规划走向大众规划,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据。在推进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过程中,中国不少城市规划引入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等现代规划理念,取得良好效果。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公开城市规划信息,将公众参与时间前移和重心下移,重视社区组织及社区参与建设,提高公众参与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公众参与向共同决策过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郁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过程与市民运动以及政府行政改革的兴起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起步发展到现在,不仅公众参与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参与活动本身在形式、参与程度等方面与初期相比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也对原有的城市规划制度产生了各种深远的影响。回顾美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分析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总结公众参与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探讨公众参与对规划制度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美国城市规划 制度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施文 朱婷文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已经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已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公众难以真正有效地参与,制度化的公众参与要么流于形式,要么难以达成最终的结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针对这些提出相应的对策,意图通过完善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保证公众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之中。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 制度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田巍 阎贤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同时,维护着社会和谐。虽然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漏洞,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宋朝的统治者就已经意识到民众监管官员,能够对官员形成约束。公众监督作为我国历史上行之有效的监督政策,在低保执行阶段可以有效记录行政机关对受助对象的违法乱纪现象。公共监督能够使低保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公众监督 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东 刘鸿渊 孙玉平
将环境风险感知和制度信任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的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周边农民为样本对象,对环境风险感知、制度信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行为态度在环境风险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制度信任不仅正向调节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