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23)
- 2023(21615)
- 2022(18382)
- 2021(16958)
- 2020(14255)
- 2019(32707)
- 2018(32291)
- 2017(62476)
- 2016(33877)
- 2015(37866)
- 2014(37586)
- 2013(37074)
- 2012(34199)
- 2011(30742)
- 2010(31129)
- 2009(28717)
- 2008(28605)
- 2007(25565)
- 2006(22651)
- 2005(20322)
- 学科
- 济(146910)
- 经济(146760)
- 业(116868)
- 管理(109186)
- 企(103360)
- 企业(103360)
- 方法(65503)
- 数学(54439)
- 数学方法(53624)
- 财(41890)
- 农(40234)
- 业经(39662)
- 中国(38139)
- 地方(31096)
- 务(30113)
- 财务(30017)
- 财务管理(29964)
- 企业财务(28501)
- 制(28012)
- 农业(27929)
- 学(27067)
- 理论(25769)
- 技术(25115)
- 贸(25095)
- 贸易(25074)
- 易(24288)
- 和(23917)
- 银(21985)
- 银行(21938)
- 划(21503)
- 机构
- 学院(484069)
- 大学(480569)
- 济(196824)
- 管理(193459)
- 经济(192718)
- 理学(166428)
- 理学院(164653)
- 管理学(161687)
- 管理学院(160784)
- 研究(157968)
- 中国(121787)
- 京(102672)
- 科学(95994)
- 财(92694)
- 所(79104)
- 农(77837)
- 财经(73793)
- 江(73024)
- 中心(71895)
- 研究所(71190)
- 业大(69943)
- 经(67055)
- 北京(64980)
- 范(61837)
- 师范(61221)
- 农业(60658)
- 州(58973)
- 经济学(58950)
- 院(57813)
- 财经大学(54704)
- 基金
- 项目(321056)
- 科学(253934)
- 研究(234869)
- 基金(233358)
- 家(202508)
- 国家(200750)
- 科学基金(174335)
- 社会(148501)
- 社会科(140904)
- 社会科学(140871)
- 省(125834)
- 基金项目(122544)
- 自然(113893)
- 自然科(111328)
- 自然科学(111302)
- 自然科学基金(109329)
- 教育(108893)
- 划(105189)
- 资助(97603)
- 编号(95734)
- 成果(76950)
- 重点(71625)
- 部(70713)
- 发(69999)
- 创(67819)
- 课题(66074)
- 创新(62855)
- 科研(61174)
- 教育部(61022)
- 国家社会(60885)
- 期刊
- 济(219740)
- 经济(219740)
- 研究(141367)
- 中国(94859)
- 管理(77220)
- 财(74675)
- 学报(72189)
- 农(70795)
- 科学(68348)
- 大学(55885)
- 教育(53599)
- 学学(52823)
- 农业(48702)
- 技术(45779)
- 融(45013)
- 金融(45013)
- 业经(37917)
- 财经(36694)
- 经济研究(34713)
- 经(31532)
- 问题(28335)
- 业(27965)
- 技术经济(25572)
- 统计(23807)
- 商业(22771)
- 现代(22656)
- 图书(22611)
- 策(22202)
- 科技(22170)
- 版(22090)
共检索到723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燕 华姗姗
目前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了内部监督机制的治理作用,而对公众关注的外部监督机制研究不足。以2011—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425个样本量为研究对象,利用Tobit模型进行层级回归,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强度有相关性,企业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研发投入;而以百度指数衡量的公众关注可以起到调节作用,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公众关注会使研发投入的减少趋于缓和,即公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创新。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公众关注度是利用百度指数用户关注度来衡量的,能较为准确地度量公众的关注方向。
关键词:
公众关注 董事会规模 研发强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尚洪涛 昝星灼
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活动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而董事会在制定公司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文章利用2010—2012年的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数据,以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为因变量,以董事会规模、战略委员会设置、董事技术背景等董事会特征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战略委员会设置与研发投资正相关,董事学历和技术背景对研发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而两职合一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 董事会 研发投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纯 段逆
随着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逐年增多,其治理结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董事会作为代表公司行使其法人财产权的必要会议机构,处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位置。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对绩效的影响,试图为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董事会规模 稳定性 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山慧 王宗军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研究董事会规模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的影响。采用2003-2009年首次被ST或*ST的沪深两地上市公司研究作为经营困境公司样本,并且同等配对健康公司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健康公司的董事会的平均规模要大于困境公司的董事会的平均规模;并且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的概率显著负相关,即董事会规模越大,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香菊 杨欢
基于2008—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效果,并分析这种效应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能有效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考虑时间效应,发现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具有一定时滞性,通常在政策实施后一段时间内才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还具有一定延续性,财政补贴有利于企业短期技术创新,对于长期创新激励不足,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短期和长期技术创新均有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市场环境的优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加强财税政策创新激励作用,而要素市场的扭曲削弱了财税政策创新激励效应。因此,进一步完善以税收优惠为主的创新激励政策,将财政补贴作为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辅助政策,同时改善地区外部环境,以发挥财税政策的创新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永萍 芮明杰 马永
在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自主创新是关键。本文利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信息和财务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战略性新兴类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样本按照产权性质分组后,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从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和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家淳 胡哲帅
本文参照国内外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特点,选取2011至2012年深沪两市的84家新兴产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行业因素对新兴产业企业资本结构存在影响,而非债务税盾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最大,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也均是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发现,新兴产业资本结构的特殊之处是资产有形性与负债水平成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市企业 资本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晓嘉 袁梅
研发投入对于以技术创新求生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重要,研发成功与否成为这类企业成败的关键。研发活动的效率体现为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而影响着经营业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效果如何,是否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不同产业这种影响效果是否相同,带着这些问题,文章选取187家国内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发投入 经营业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张耀汀
企业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融资活动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有关研发创新如何影响融资活动的研究认知尚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互动机理,提出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互动关系异质的重要情景因素,进而构建PVAR模型,以2011—2016年我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4种融资活动均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内部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政府补助次之,最后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②研发创新能有效提升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但对内部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较小;③内部融资、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高于国企,但国企研发创新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则高于非国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龚晓瑾
本文将董事会规模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一体化程度呈U型关系,这表明董事会规模处于某个适度区间时,最有利于发挥其对经理的有效约束作用,使经理在决策时较少采用一体化的组织方式,而更多采用非一体化组织方式(如外包等)来得到更多的专业化分工利益。
关键词:
董事会规模 风险偏好 企业边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柴小康
本文以创业板市场上2009-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研发投入、董事会治理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能显著促进企业业绩,且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董事会会议强度与企业业绩显著负相关,但是对两者关系没有影响,独立董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具有负调节效应。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董事会治理 企业业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雪莲 谢理 赵文霞
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大量企业蓄势待发或已经进入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而如何有效地选择进入时机成为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战略决策。本文利用2001—200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板块的180家企业数据,探寻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为,并分析企业进入时机与企业绩效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企业的进入时机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绩效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具有正向影响,对经营发展能力绩效指标具有负向影响,并且企业的进入时机与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对企业的绩效水平提高有正向的交互效应,这一系列结论可以为下一阶段企业正确地选择时机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宁
不确定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公司战略定位对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以2005-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董事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分析当董事会人数在不同区间下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董事会人数的增加,多元化战略与企业风险承担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且二者存在基于董事会规模的双重门槛效应。
关键词:
多元化战略 董事会规模 风险承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繁荣 张雪笛 方玉
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融资结构、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兴产业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的关系,适度的负债水平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融资结构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创新效率对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既具有当期效应也具有时滞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智强 李红玉
本文以2006—2008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跨年度混合横截面的计量方法,考察了董事会的两个职能——监督与决策职能对董事会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监督强度因素方面,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规模负相关,自由现金流量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经理持股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负相关。其次,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决策效率因素与董事会规模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公司规模、行业特征等因素也会影响公司董事会规模。据此,本文认为董事会规模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
关键词:
董事会规模 监督强度 决策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