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9)
- 2023(11303)
- 2022(9191)
- 2021(8207)
- 2020(6771)
- 2019(15054)
- 2018(14673)
- 2017(28394)
- 2016(15341)
- 2015(17160)
- 2014(17053)
- 2013(17135)
- 2012(15919)
- 2011(14208)
- 2010(14841)
- 2009(14170)
- 2008(14478)
- 2007(13350)
- 2006(12376)
- 2005(12015)
- 学科
- 业(77325)
- 济(75337)
- 经济(75238)
- 企(71713)
- 企业(71713)
- 管理(61436)
- 业经(29380)
- 财(27494)
- 农(25081)
- 方法(23702)
- 税(22053)
- 中国(21728)
- 税收(20599)
- 收(20418)
- 地方(19825)
- 务(19200)
- 财务(19179)
- 财务管理(19160)
- 农业(18493)
- 企业财务(18136)
- 技术(17381)
- 制(16472)
- 数学(15716)
- 数学方法(15600)
- 和(15079)
- 策(14953)
- 划(13354)
- 理论(13293)
- 体(12657)
- 贸(12086)
- 机构
- 学院(225443)
- 大学(216694)
- 济(97745)
- 经济(95853)
- 管理(88964)
- 研究(74190)
- 理学(74104)
- 理学院(73385)
- 管理学(72642)
- 管理学院(72203)
- 中国(61769)
- 财(53468)
- 京(46474)
- 科学(41254)
- 财经(39310)
- 江(39135)
- 所(37462)
- 农(35758)
- 经(35283)
- 中心(34037)
- 研究所(32500)
- 州(30998)
- 北京(30148)
- 经济学(28574)
- 财经大学(28292)
- 业大(28151)
- 农业(27347)
- 范(27044)
- 省(26927)
- 师范(26826)
- 基金
- 项目(132147)
- 科学(105851)
- 研究(103089)
- 基金(94509)
- 家(79721)
- 国家(78833)
- 科学基金(69726)
- 社会(67092)
- 社会科(63682)
- 社会科学(63669)
- 省(54222)
- 基金项目(49094)
- 教育(45302)
- 划(43079)
- 编号(42810)
- 自然(41818)
- 自然科(40877)
- 自然科学(40868)
- 自然科学基金(40209)
- 资助(37981)
- 成果(34969)
- 发(34262)
- 业(32812)
- 创(31171)
- 课题(29774)
- 重点(29270)
- 发展(28656)
- 部(28379)
- 展(28146)
- 创新(28129)
共检索到376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史剑春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执行以来,企业待抵扣进项税由远期不确定收益直接变成了现时存款,引发了众多企业对涉税业务的思考。公交企业作为民生公益企业,营收少、支出大,财政补贴多,对税收政策的敏感度较高。本文就公交企业留抵退税存在的问题,对其涉及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事项进行分析,提出公交企业强化税收管理的建议,以期合法合规降低企业税负。一、公交企业留抵退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涉税 公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怡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预计全年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这是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国家助企纾困、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举措。增值税留抵的产生与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有关。我国增值税采用税款抵扣的计算方法,先分别计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然后用销项税额抵减进项税额后的净额为企业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税额 小微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杰 李璐露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浩萍 宋尚彬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在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18年在部分行业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而言,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约3.6%。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能劳动力的互补式增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最终提升了企业劳动力平均薪酬,直接引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普通员工、非国有企业、留抵程度较高企业和税收征管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强。本文为全面认识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完善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发挥税收保障劳动者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奕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在减税降费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适用条件上也对企业提出了相应要求。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当前大数据、金税四期背景下严格的智慧型税务监管环境中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面临的企业划型判断有误、增量与存量留抵税额理解错误、企业隐匿收入及进项税额抵扣不合规所带来的四方面税收风险,并提出企业应建立包含识别、评估、应对税收风险并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税收风险防范程序。
关键词:
增量留抵税额 税收风险 法律责任 防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祎曈 梁鹏
以财税[2018]70号为契机,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6—2020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机制检验表明,留抵退税可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其对于商业信用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低、融资能力较差、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内部风险较高以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留抵退税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需求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房晓斌
在面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等背景下,深入探索财税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效应及机制,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ESG表现的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留抵退税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的ESG表现影响更大。机制检验表明,留抵退税通过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进而对企业ESG表现发挥促进作用。文章丰富了企业ESG表现驱动因素,揭示了留抵退税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朝阳 李傲洋 王硕 王贺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企业纾困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被寄予厚望。笔者以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改革为契机,利用2014—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但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高主营业务专注度促进制造业企业研发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民营企业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系统认识留抵退税政策的“光”与“影”,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与稳就业政策协调配合,降低制造业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并适度给予财政补贴,以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广义投资水平。
关键词:
留抵退税 固定资产投资 研发投资 就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小勇 蔡昀珊 卢国军
税收优惠是政府“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9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调数据建立多期DID模型评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雇佣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控制组企业相比,留抵退税政策使得处理组企业就业规模扩大3.41%~5.85%;(2)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政策实施后,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服务业行业企业就业规模扩张更为显著,而未对国有企业就业产生显著影响;(3)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放松融资约束、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扩大企业就业规模;(4)在运用“异质—稳健估计法”、“PSM-DID”方法后,基准模型回归结果依然稳健;(5)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增加了平均劳动成本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们理解留抵退税与企业雇佣规模的关系,进而更有效地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增值税留抵退税 企业雇佣 多期DID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同斌 刘文龙
全面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投资活力以及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大规模留抵退税改革为背景,基于微观企业增值税购销发票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增值税留抵退税这一重要战略举措对企业产业链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改革能够增强企业后向产业链关联和前向产业链关联,对企业产业链扩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留抵退税改革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状况、促进企业投资,增强了产业链的纵向联系,有利于推动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税负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改革的产业链扩张效应更为突出。本文不仅从财政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展视角拓展了“减税降费”的产业发展效应研究,还为进一步优化完善增值税制度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怡俐 吕长江 倪晨凯
畅通的返还链条是增值税发挥税收中性特点的重要前提。本文以财税[2018]70号文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留抵退税"改革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研究发现,与控制组企业相比,试点企业在政策颁布期间获得0.5%~1.1%的超额回报率;同时,预期形成更高留抵税额(待抵扣增值税额更高、资本支出更高、资本支出的波动性更高)的试点企业,其在政策颁布时的市场反应更为正面,说明改革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价值。机制分析表明,面临更好投资机会的试点企业和收到更多税费返还的试点企业在改革后增加了投资,说明试点企业的价值提升源于改革促进了企业投资机会的实现。总体而言,"留抵退税"改革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全行业放开"留抵退税"的政策效果预估,为后续的增值税税制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钟油子
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时应势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减负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也是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精进之举。本文在理论上阐述了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功能,介绍了湖北省税务系统实施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经验,分析了贯彻落实留抵退税政策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并对进一步深化留抵退税政策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静 李凌秋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97.11%,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52.95%,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微企业资金少且利润薄,市场竞争力弱。"营改增"后,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了减税降税的实惠。但是,当企业存在大量留抵税额时,却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本文首先通过举例说明留抵税额对中小微企业负重,然后通过国际上一些国家对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的分析,最后阐述我国中小微企业留抵税额退税方面进行的探索及观点。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 增值税留抵税额 退税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吕丽娟 张玲
在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由于电网输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再加上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补贴程序、税务处理具有特殊性,导致电网企业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留抵额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电网企业现金流,影响电网企业良性健康发展。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对部分行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的相关政策,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此项政策无异于雪中送炭,有利于我国增值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