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9)
- 2023(8506)
- 2022(7696)
- 2021(7343)
- 2020(6166)
- 2019(14498)
- 2018(14550)
- 2017(28376)
- 2016(15482)
- 2015(17471)
- 2014(17473)
- 2013(17324)
- 2012(15695)
- 2011(13987)
- 2010(13729)
- 2009(12339)
- 2008(11760)
- 2007(9928)
- 2006(8516)
- 2005(7164)
- 学科
- 济(59115)
- 经济(59050)
- 管理(44029)
- 业(41419)
- 企(35168)
- 企业(35168)
- 方法(29843)
- 数学(25817)
- 数学方法(25514)
- 农(15054)
- 中国(14420)
- 财(13975)
- 学(13759)
- 业经(13091)
- 地方(12219)
- 理论(10598)
- 和(10334)
- 贸(10172)
- 贸易(10168)
- 农业(10122)
- 易(9855)
- 技术(9742)
- 环境(9735)
- 务(9275)
- 制(9267)
- 财务(9216)
- 财务管理(9202)
- 教育(8725)
- 企业财务(8713)
- 划(8560)
- 机构
- 大学(215231)
- 学院(212893)
- 管理(90016)
- 济(80091)
- 理学(79176)
- 理学院(78328)
- 经济(78233)
- 管理学(76948)
- 管理学院(76578)
- 研究(68077)
- 中国(48433)
- 京(45875)
- 科学(44240)
- 财(34874)
- 所(33512)
- 业大(33289)
- 农(32553)
- 研究所(30958)
- 中心(30572)
- 财经(28928)
- 北京(28889)
- 江(28838)
- 范(28392)
- 师范(28155)
- 经(26354)
- 农业(25567)
- 院(25057)
- 州(24137)
- 师范大学(22916)
- 商学(22683)
- 基金
- 项目(153943)
- 科学(120572)
- 研究(112847)
- 基金(111317)
- 家(96490)
- 国家(95689)
- 科学基金(82608)
- 社会(68920)
- 社会科(65223)
- 社会科学(65204)
- 基金项目(60373)
- 省(60170)
- 自然(55112)
- 自然科(53805)
- 自然科学(53793)
- 自然科学基金(52811)
- 教育(51374)
- 划(50660)
- 编号(46823)
- 资助(45804)
- 成果(37350)
- 重点(33690)
- 部(33546)
- 发(32012)
- 创(31966)
- 课题(31389)
- 创新(29684)
- 科研(29589)
- 项目编号(29220)
- 大学(28758)
共检索到293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琳 谭济才 文国华 曾维爱 李云浩
八氯二丙醚一直以来被作为增效剂广泛添加到杀虫剂中,它可以明显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果.综述对八氯二丙醚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实际运用、增效谱、毒理学性质、合成、环境行为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八氯二丙醚 增效剂 杀虫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威江 叶秋萍 张孔禄 李玲琴 危赛民 林锻炼
研究八氯二丙醚(S421)在27种农药中的残留量及其在茉莉花和茶叶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喷施农药的部分茶叶中有检出S421;S421在茉莉花中的残留期较长,半衰期为3.78 d,而在茶叶中降解较快,半衰期为1.90 d;S421在绿茶加工过程中呈降解趋势,降解率达46.54%;用含有S421的茉莉花窨制扁针茶,窨花后S421残留量上升;烘干可促使S421降解,以140℃烘干0.5 h的烘箱烘干法与中火烘干4 min的微波烘干法降解效果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大勇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含量高的麻风树源生物柴油,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精制麻风树油、甲醇和丙二醇乙醚为反应原料,以KOH为催化剂,制备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并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 H-NMR)分析技术,验证该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该生物柴油制备中酯交换反应的试验条件。用国标方法测定该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性、闭杯闪点、凝点、烟点、运动黏度(40℃))。在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 400和2 000r/min条件下,比较该生物柴油与0#柴油、麻风树油甲酯的碳烟排放。【结果】所得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的结构式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璇 杨瑞丽 柳春红 孙远明 雷红涛
异丙甲草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酰胺类芽前阔叶杂草防除剂。文章综述了异丙甲草胺进入环境后对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这种选择性差异与生物体的吸收及代谢密切相关。最后对异丙甲草胺手性毒理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异丙甲草胺 对映体选择性 毒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义蓉
酱油中3-氯-1,2-丙二醇经层析柱分离、净化,与苯基硼酸衍生成3-氯-1,2-丙二醇苯基硼酸酯。衍生物用气相色谱仪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简便易行,回收率为82.6%。
关键词:
3-氯-1,2-丙二醇 苯基硼酸 酱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超 王海波 李伟 周志
马铃薯块茎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和还原糖等美拉德反应底物,其加工产品最容易形成致癌物——丙烯酰胺。因此,降低丙烯酰胺含量是马铃薯加工产品如薯片、薯条等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科学指导马铃薯加工产品尤其是休闲食品的安全生产,本文系统梳理了丙烯酰胺形成途径、马铃薯加工产品中丙烯酰胺的控制路径及方法,并基于文献统计学方法评价了不同控制条件对丙烯酰胺形成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控制底物浓度,热烫,使用CaCl_2、NaCl、Cys,控制熟制条件等可以有效控制马铃薯产品的丙烯酰胺含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林 陈俊愉
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既是传统名花,又是用途广泛的果树.对于这样一种花果兼用的重要园艺植物,国内外对梅及梅果加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无论赏花,还是采果,对梅的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繁殖栽培、植物保护,及其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基础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庆卫
该文重点对 2 0 0 3— 2 0 0 4年的梅研究从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与生理、分子生物学、梅文化、梅花应用、果梅及其加工等 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秦英 陈俊愉
该文在前人对梅综述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及1995~2000年的部分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从梅花品种分类及登录、梅的生长发育、良种繁殖及区域试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梅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梅 生长发育 育种 研究展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秀 朱曦
生物声学是动物行为学与声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由于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生物声学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并成为生命科学的热门领域。鸟声研究则是生物声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简述了鸟声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的领域及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鸟鸣声的记录和分析手段不断提高,所用录音设备和分析软件更加简便实用;研究内容已经从鸟鸣声的记录渗透到行为学、解剖学、物理声学、神经生理学和系统分类学等领域;将鸟鸣声应用于野生动物监测、农林渔业驱赶害鸟、航空鸟撞以及旅游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分析了中国鸟声研究的动向。参54
关键词:
动物学 生物声学 鸟鸣声 综述 鸟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壮 牛应泽 吴永成 郭世星
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的发生也越来越重。对根肿病的症状、检测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国内外已经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同时利用农业措施、化学药剂、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了防治根肿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根肿病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进一步防治根肿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根肿病 病害 防治 研究进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倩 江洪 马济美 曾贞
建立了一种新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HPLC-UV)测定酱油中的有害物质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含量的方法。首先将3-MCPD与叠氮化钠反应,所得到的叠氮化产物进一步和苯乙炔发生CuAAC型点击反应,所得衍生物3-(4-苯基-1,2,3-三氮唑基)-1,2-丙二醇最后采用HPLC-UV进行分析检测。本检测方法对3-MCPD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和0.3μg/mL,且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对酱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63%~100.17%,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1.95%~4.74%。将本检测方法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 5009.191―2016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2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丁明磊 张战平 黄贤金 秦耀辰
在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成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区域二元碳收支不仅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社会"耦合的碳循环压力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推动区域低碳发展和协同减排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从区域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区域"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的内涵、特征和理论框架;探讨了区域人类活动对二元碳收支的影响机制,阐述了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碳收支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碳排放、碳吸收、碳流通及碳平衡等角度对当前区域碳收支研究的主要方法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对比;从全球、国家、省级、城市、城区、县域及社区、典型产业及人类活动等不同尺度对近年来区域二元碳收支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最后提出了区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重点方向:区域二元碳收支的集成模拟研究,区域碳收支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基于区域碳收支核算的区域横向碳补偿研究,区域碳收支与区域资源环境效应的关系和区域碳收支的综合调控研究。
关键词: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收支 区域 研究进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初景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